关于提高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21-09-10贾静
贾静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要创新阅读教学方式,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群文阅读的有效性。本文将简要分析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并探究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发展,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阅读教学,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群文阅读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喜爱。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探究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案,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一、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对语文教学和学生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从语文教学角度而言,开展群文阅读,能够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使教学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从学生发展角度而言,开展群文阅读,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多篇文章。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略读、精读等阅读方式,并将两者有效结合,掌握文章主题思想,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细节,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同时群文阅读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空间,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阅读的乐趣[1]。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阅读的开放性
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仍有许多教师教学观念传统,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导致阅读教学效率难以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生本教育理念,提高阅读教学的开放性,开展群文阅读,将课堂交给学生,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例如,在《岳阳楼记》的教学中,这是一篇文言文,生字词较多,语言深奥,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文言文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为此,教师可以搜集范仲淹的资料,让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简介、时代的背景等内容,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资料中搜集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章。同时,教师可以将其与《醉翁亭记》这篇文章相结合,开展群文阅读。在庆历四年春,藤子京重修了岳阳楼,庆历五年,范仲淹被贬,欧阳修上述辩护,也被贬,欧阳修应邀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而欧阳修亦于同年写下来《醉翁亭记》,将这两篇文章结合,《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水的美景,而《醉翁亭记》描述了滁州城的美景,这两篇文章虽然内容不同,但文章都蕴含了作者的抱负和情怀,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出问题:“这两篇文章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让学生结合作者的经历以及时代背景,自主探究思考,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选择合适的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必须对阅读筛选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文本,提高群文阅读教学质量。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心挑选出的文章,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确定群文阅读的主题,以主题为核心,选择文本材料,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教学,明确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引导学生将多篇文章相互关联,分析文章的主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阅读任务,将多篇文章相组合,开展群文阅读。同时,初中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通过群文阅读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想,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掌握对句子、语境的分析能力,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
例如,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一单元的文章相整合,将《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梦回繁华》四篇文章相比较,制定群文阅读任务,让學生阅读这些文章,从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这几个角度着手,分析文章,如《中国石拱桥》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按照逻辑顺序,采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语言严谨、特点准确、逻辑严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园林趣说》文章,拓展阅读教学。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开展多元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多元化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群文阅读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古诗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从古诗的标题、意象、特殊句式、标志性词汇、文化、情感、字词等方面着手,设置议题,结合古诗的特点,设计合适群文教学方案,明确群文阅读教学的指向性和聚焦点,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果。例如,在《观沧海》、《天净沙·秋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古诗的标志性词汇设置群文阅读议题,概括古诗内容。如《观沧海》这首诗的教学中,可以从题目中的“观”切入,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是谁在观?观到的情境是怎样的?在观的时候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天净沙·秋思》中的“思”,体现了整首诗的情感,诗中的意象都是围绕“思”开展,教师可以从“思”切入,让学生思考,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一词,奠定古诗的情感基调,教师可要以文章的标志性词汇为切入点,将这些古诗相整合,构建完整的群文阅读结构,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完善教学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评价让学生获得反馈,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加强教学互动。除了教师评价学生外,还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价,或学生自评,让学生相互指导、相互监督,共同参与到群文阅读中,增加学生的阅读热情。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群文阅读教学,转变教学观念,加强阅读的开放性;选择合适的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开展多元化教学,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明焕.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明日, 2019(30):0207-0207.
[2]顺娣. 语文主题学习的魅力——浅谈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0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