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2021-09-10郭振星刘亚芳
郭振星 刘亚芳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也将英语纳入基础教育必修课程体系。然而,由于语言环境不同,加之师资水平有限,以及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足等原因,英语学困生成为困扰高中英语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作为英语教师有必要探究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具体因素,并找寻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概念界定
一般认为,学困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因先天某些原因而导致的学生在智力上与其他同学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其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第二种是后天型非智力障碍型学困生,指学生智力属于正常水平,但由于某些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导致未达成学习目标或较其它同学花费更多时间来达成目标。本文所讨论的英语学困生属于后者,即指这些学生智力正常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中,但在同类群体中,英语水平较低,未能达到学习目标或需要更长时间来完成学习目标。
二、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结合笔者高中英语教学的经验,并通过调查研究可归纳出造成高中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学生个人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情感态度欠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足,学习没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强,对学业失败归因不当,且此类学生大多存在自卑、胆怯心理。②知识和能力欠缺。英语学困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知识迁移能力差,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问题。③英语学习方法错误。第二,学校因素。包括教师对学困生的教学方法不当,关注度不够,师生关系欠佳等。第三,家庭因素。这表现在两个极端,一方面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当孩子未获得理想成绩时,会责难孩子,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的家长因工作和生活原因,对孩子的学习关注不够,放任自流。第四,社会因素。由于网络的普及,有的学生依赖搜题软件,只寻求答案不对解题过程进行思考。此外,语言环境的不同也是造成英语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因素很多,但核心是与学校教育相关的。因为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学校中度过,学校教育在学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三、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兒童出现学习困难的原因多是在于教育,而不是儿童,教育不当是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消失而产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这表明通过教育教学,学生的英语成绩是可以提高的。此外,从英语学科的性质来看,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的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相比,其构词、语法、发音均不相同。而且英语是高考的必考科目,所以学好英语可以为以后的高考乃至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英语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知情意行几个方面有别于其他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于他们更多的关注。总的来说,应以“英语学困生”为主体,做到“理念引领、情感支撑、实践跟进”。
(一)理念引领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教育理念对教育实践具有引导定向的意义。
一方面,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里的“生”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即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任何教学均应以“学生”为本。第二,教育面对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个性千差万别,思想活跃,富有创造力,而且具有可塑性,教育应该以“生命”为本,为学生的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另一方面,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英语作为人类文化中的一种知识,具有基础性、普及性的特征,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所以,作为高中英语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夯实学困生的英语知识基础,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情感支持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认知,对情感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关注较少,这与英语的学科属性相关,但不可否认,在英语教学中,情感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创设积极的氛围,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积极的反馈,对知识性内容进行引导,关注学生的不同观点,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肯定,使得学困生能得到尊重与喜爱。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情感的重要性,以情感为纽带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重塑学科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科价值观。而学习动机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驱动力量,它的指向和水平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科信念和价值观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核心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一方面学习动机可以强化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识,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学习动机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使学生能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保持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毅力。所以,作为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归因观。例如在每次英语测试中对出现的问题按照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和应试技能等进行分类,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分析。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当个体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时,会大大增强其自信心和动机。所以,作为英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困生的自我归因,对于学困生在学业归因上更多考虑其努力程度,如在以英语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时,对能力虽低但努力的学生给于更高的评价。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
从教师角度出发,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英语教师既要意识到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也要意识到学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其次,教师要有“对话意识”,这里的对话意识不仅仅指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以及师生之间的讨论,更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是教师抛开以自我为中心的“话语霸权”,在承认主体共通性和差异性的前提下,在平等、关爱、信赖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话。最后,教师应提升综合素质、塑造人格魅力。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赋予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性,但我们要意识到这种权威是外在的,教师如若没有广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行等个人素养,是很难得到学生认可的,他的教导也很难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塑造内在的人格魅力,以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人格魅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堂有效教学提供情感支持。
(三)买践跟进
不管是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是教学艺术,最终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的。而课堂作为师生“教”与“学”的共同阵地,是促成英语学困生积极转化的核心环节。
一方面,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对“A Trip on the True North”进行设计时,第一,创设真实语境,引导学生熟悉主题:教师可展示自己或自己的朋友去加拿大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并用本单元的新词汇进行描述,使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汇。第二,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元认知。如:What’s the pattern of Canadian national flag like?What arethe national animal jn Canada?What are the neighborcountries ofCanada?第三,明确目标和动机,主动探索。对“the true north”的含义进行探讨,说出他们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期待。最后,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协助学生画出主人公的旅行路线并能解释作者为何这么安排。
另一方面,在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以“思维导图”破解学困生英语知识不系统、不全面的问题。思维导图是由主题、节点、连线、图像、色彩构成的,从多维度来表达、反映和组织相关领域知识的网络结构图。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使学生对所思考的英语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化的描述与分析,其结构化和层次化的图示有助于学困生对感到困惑的英语问题进行深刻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此外,通过思维导图可以以浓缩的方式来表征英语知识的内在体系,使英语知识结构化和可视化,促进英语知识的整合和巩固。例如,结合NSEFC BOOK2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的语境和主题特点,可设计如下的文本阅读思维导图见下图。
总之,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持续、连贯的过_程。关爱英语学困生,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是每位英语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作者单位:郭振星,甘肃省兰州市第九中学;刘亚芳,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