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

2021-09-10谢昆航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控制设备电气自动化可靠性

谢昆航

摘要:电气自动化设备可以按照预先设置好的程序,实时监测和控制相关的業务,即使在无人或少人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自主运转;同时,它还具有提升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创造劳动条件等明显特征。现如今,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保障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是保障相关人员安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

引言:电气自动化设备已经成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而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效率、稳定性、安全性等,都将给相关生产活动或人们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如今电气自动化设备规模越来越大,并且内部技术构造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各行各业提升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诉求越来越强烈。

1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1.1外在因素

(1)人为因素。工作人员未严格按照行业规范使用或者管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导致其工作量过大,设备存在问题未在第一时间处理,或者未定期维护设备,设备无法正常运行。(2)环境因素。在设备采购时,因外力冲击让设备受损,从而设备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此外设备正式启用后会受到湿度、温度等气候条件的影响,或者是粉尘、腐蚀、火灾、爆炸等环境因素影响降低了设备可靠性。

1.2内在因素设备缺陷

目前市场上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供应厂商有很多,设备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厂商一味的想要获得短期的经济收益,在生产设备时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同时市场监督力度不足,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设备无法长期使用,降低了设备可靠性,还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2)企业未形成明确的设备检测制度。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相对稳定性较差,更加关注设备运行和产品生产,对设备检测并不重视,如果设备自身质量存在问题,再加上相对较差的运行环境,长期超负荷作业会让零部件严重受损,设备可靠性自然无法得到保证。

2提升设备性能的优势

2.1增强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对于相关技术产品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厂家研发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时,应该充分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努力提升相关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能,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目前,人们往往更重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对市场的适应情况,在相关功能和构造上会追求更加复杂的方法,很可能提升相关设备的复杂性,而安全性能却得不到很好保障的情况。

2.2提升相关产品的质量水平

质量是整个企业能否长期生存的关键,在利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生产时,企业会格外重视产品的质量问题。如果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努力提升本身产品的质量,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需要有更可靠的设备作为保障。因此,企业更需要关注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才能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对策

3.1设备设计环节

在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设计的环节中,要充分考虑不同零部件的技术条件和应用要求,重点评估其核心技术工艺以及参数型号,在有限的设备空间内让其更好地融合、配合。同时要在充分考虑各个零部件运行环境要求的基础上,做好内部的抗干扰设计。比如,要给温度控制要求较高的设备元件留足散热空间或是加装散热系统。另外,要基于集约化设计的理念,在保证设备运行性能、功能及稳定性的基础上,降低元器件及材料的成本投入,并使用紧凑型设计策略,降低设备的成本消耗和占用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设计阶段还需给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留好空间,便于后续维护管理。在现代煤矿电气化过程中,基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装置的优化设计,可全面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并降低人员参与相关工作时一些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

3.2做好干扰控制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过程中,需从专业角度对其内部系统干扰风险进行评估或是采取试运行测试的方式,明确各个部件的干扰情况。针对环境干扰问题,可以基于具体的干扰因素做好设备运行环境的处理和优化,排除干扰源。针对机械作用力干扰因素,一方面要对干扰源的机械运行模式进行调试,降低振动、冲击强度,另一方面要对抗干扰能力差的元件系统进行抗震防护处理。针对电磁干扰因素,要对系统电压、电流系统进行控制优化,提高其稳定性,并且要在元件之间加装抗干扰装置。

3.3做好人员培训和设备运维管理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投入正式运行的环节中,需提高相关操作、维护、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对其专业知识储备、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进行全方位的考评。在此基础上针对所有人做好专业化培训,并组织相关人员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设计图纸、技术原理、运行机制进行熟悉,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明确提升设备可靠性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要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机制,要求相关人员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做好故障风险管理以及设备运行优化;最后,要积极引进智能化的故障诊断技术,基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以及模糊理论,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自我监测、自我诊断和自我优化,给运营维护人员提供重要支持。

结束语: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层面中,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必须要对设备进行及时控制。目前,我国的电气设备控制技术水平较低,与系统的设计水平有较高差距,而且在日常对设备的维护上也缺乏一定程度的重视。需要逐一改变这些问题,努力研发新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智能控制技术已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效率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努力促进智能制造技术,在减少人力物力的同时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增强我国电气在国际交易竞争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涛.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20):132+141.

[2]白雪峰.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30):40-41.

[3]邵辉.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分析[J].电气技术与经济,2019(05):19-21.

猜你喜欢

控制设备电气自动化可靠性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热力公司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中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
关于电气自动化在机械采煤中的应用研究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研究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分析
浅析GYK对轨道车行车安全保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