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光华研究院院长张春林:企业在线学习以前所未有速度奔向繁荣
2021-09-10何曼
何曼
企业认知的转化、国家政策的落地、资本市场的重视,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企业在线学习正在发生三大变化:推动企业认知的转变;推动国家政策的落地;资本市场对其更加重视。20年来。企业在线学习从稚嫩慢慢走向成熟,现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向繁荣。
随着中国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组织日益复杂化,企业学习已成为提升企业效率的关键所在,企业对学习培训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业内普遍认为,驱动企业学习变革的根本力量是学习者的变化和学习技术的迅猛发展。
时代光华研究院院长张春林,拥有20余年企业在线学习实践经验,亲历和见证了中国企业在线学习的发展。他在与本刊对话时表示,企业大学是培训中心的战略升级,这不仅是部门重组,更是组织架构、战略意义、思维方式等关键环节的“脱胎换骨”。企业大学一定要承接企业战略,站在公司关键人才发展层面进行布局。
企业在线学习呈现三大变化
在线学习:在您看来,疫情期间行业企业在线学习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张春林:疫情暴发初期,时代光华决策层判断,疫情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对企业客户影响巨大。因此,公司特批向客户快速开放了一批免费的学习平台账号,并组织了近百个课时的抗疫相关课程,助力更多企业利用在线学习开展培训,实现“停工不停学、停产不停练”。
在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二三月,以及复工复产后的一段时间,很多企业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开展远程协同办公和培训活动,学习平台的在线人数屡创新高。其中,直播应用最明显,2月份和3月份直播参与人数和直播场次相比往年都出现了10倍左右的增长。
总体而言,我认为,疫情给企业在线学习领域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推动企业认知的转变。因为疫情,很多企业的培训被迫从线下转向线上,利用直播、线上训练营等方式替代传统的面授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企业从管理层到员工对在线学习的接受度有显著提升;特别是一批头部企业,疫情期间利用在线学习将内容向外输送到产业链,这使得企业培训与公司战略形成直接的关联。
二是推动国家政策的落地。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两项重要政策——“职业技能1+X证书制度”与“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国家鼓励头部企业参与到新岗位技能标准制定,并输出优质化内容。同时,国家在职业技能培训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并制定了三年计划,2020年是新政落地的第二年。疫情也迫使政府重新评估在线学习,同时将在线学习作为重点,并设定相应标准纳入职教体系内,因此会有更多资源投入在线学习领域。
三是资本市场更加重视在线学习。资本方一直非常关注企业在线学习市场的变化。由于企业认知的转变与职教市场的投入,企业在线学习市场会倍增,将会有更多的资本投入到这个领域,并带来先进技术和优质人才,推动培训核心理念的变化。可以预估,未来三年内这个行业将得到飞速发展,很可能会成为投资新热点。
技術加持推动企业学习变革
在线学习:您深耕行业企业在线学习领域多年,亲历了行业企业在线学习的发展。回顾过往,您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行业企业在线学习发展的难点是什么?
张春林:时代光华在国内培训行业耕耘了20年,经历了这个行业从起步到繁荣发展的每个阶段。我个人的感触很多,最大的感慨就是看到这个行业从稚嫩慢慢走向成熟,现在正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奔向繁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反思和思考,为什么过去国内培训行业的发展速度和现在比差了那么多?未来这个行业会变成什么样?其实,技术的加持对行业变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过去,我们都是通过纸质版的书籍或者面授传递知识内容;后来,我们开发出卫星电视,老师不用东奔西跑,内容也是相对新的,但还是不够方便;再后来,我们通过软件服务的方式,为企业在局域网、内网建立学习平台;互联网快速应用起来后,我们又开发出基于SaaS的E-Learning系统;现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数字化时代,我们的学习平台又迈上了一个台阶,一个很大的台阶。
每一次升级,都是对行业发展的推动,这背后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未来,数字化将会不断影响各行各业的前进,企业培训行业也不例外。只有利用好各种技术手段,围绕企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需求,才能处于行业的前端。
但是,对于数字化概念的理解,目前还处在比较模糊的阶段,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以企业学习为例,很多企业对于培训的理解还停留在面授上,E-Learning应用在国内还是大中型企业的“天下”,中小企业对于E-Learning的使用率还很低。这里面包含很多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培训本身的认知。学习这件事情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重要而不紧急”。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期,中国企业的生存周期普遍较短,尤其是中小企业,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生存下去,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不像大中型企业那么关注。
另一个原因是,E-Learning虽然已有近30年的历史,从早期的学习管理平台(LMS)到人才管理平台(TMS)以及最新的学习体验平台(LXP),技术与理念更新非常快,但行业一直缺乏管理员岗位技能标准。培训管理与学习运营又有一定的门槛,如果没有专业的人员是比较难完成的,这也是企业在上线E-Learning前需要解决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在线学习:基于4G时代视频平台的发展,您认为,5G时代企业培训的趋势是怎样的?此外,企业学习和发展领域还有哪些新趋势?
张春林:5G时代最大的突破是计算力随处可得,与知识的连接可随时随地发生。同时,人也会被海量的知识所包围,企业培训需要的是“嵌入式”学习。企业培训领域需要重新聚焦搜索,如何从海量的知识中找到适合个体场景的知识,如何对海量知识进行分类标签,如何实现知识的真正流动,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工智能将重塑企业学习。
另外,在场景的延伸上,学习技术也会带来新的体验,高清视频、AR/VR等技术将融入到学习场景中。场景化学习对于培训行业来说,将又是一次变革。现在我们在做的场景化学习,大部分还是基于模拟、沙盘。到5G时代,AR技术可以让受训者身临其境感受学习内容,这样既可以降低培训成本,也可以提升体验,进一步提高受训者的学习效率。
混合式学习最佳状态是无缝链接
在线学习:企业大学和企业培训中心相比,在运营模式、培训对象及需求方面,有何区别?
张春林:企业大学是培训中心的战略升级,这不单单是部门重组,更是组织架构、战略意义、思维方式等关键环节的“脱胎换骨”。企业大学一定要承接公司战略,站在公司关键人才发展层面进行布局。
企业大学的运营模式首先是和企业大学自身定位进行关联。培训部门大多是在人力资源部内部,是职能型部门。而企业大学是站在公司战略落地的角度,其自身定位决定了运营模式。
通常企业大学分为对内和对外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不是矛盾对立而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大学定位对内往往会聚焦核心人才培养、企业文化灌输及核心知识体系构建;而企业在完成内部知识体系、认证体系的积累完善后,企业大学往往会从过去的成本中心转向利润中心,对供应链、产业链甚至客户进行内容与标准的输出,这时企业大学发展为外向型模式。因此,企业大学在开展工作时,更多考虑的是企业战略、企业文化,更突出战略领导的角色,而不是单纯的职能部门。
在线学习:国家倡导推动线上线下常态化融合发展。具体到行业企业学习领域,线上线下学习的最佳搭配状态是怎样的?据您了解,现在企业流行的混合式培训方式是如何混合的?
张春林:融合是一种升级的过程。无论是产业的融合还是技术的融合,都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经历的。前两年出台的“产业+互联网”战略,也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过去的报纸、广电传媒依靠印刷、光电等技术,现在大家都在利用新技术做融合;过去的零售业依靠商超,现在有了电商,有了城市综合体,人们的生活更便利了。回到培训领域,过去大家都习惯用面授:统一安排内部或外部老师的时间,在一个教室教授学员一天或几天的课程。现在看来,这个阶段很快会被混合式的学习方式取代,因为太累、太繁琐、太低效了。
混合式学习是行业这几年开始逐渐做起来的。过去,大家习惯把线上学习和线下培训割裂开,线上就是看课、直播、考试等等,线下安排老师面授。这种方式很难“混合”。我们理解的混合,是通过技术的手段让学习场景“无缝链接”,平台可以将线下的学习过程数据全程记录,把线下的内容“搬到”线上来。
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内部和外部小范围尝试利用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试验。通过近一年的试错和迭代,目前我们在技术实现和运营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时光易培”就是专门针对混合式学习打造的一款工具。疫情期间,我们开发了“7天训练营”的混合式学习项目,吸引了很多企业和学员,大家的反馈也印证了这种混合式学习的有效性。对于混合式学习,还有很多的场景和方式。未来,我们还会针对这类项目进行深度开发,满足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王”应企业需求而变
在线学习:2020年5月11日,人社部发布公告,拟新增10个新职业,其中一项就是在线学习服务师。有人认为,这揭示了在线学习变化的趋势——从“内容为王”向“服务制胜”转型。对此,您怎么看?
张春林:对于在线学习服务师,我们是非常期待的,因为这个行业正在孕育这个职业,国家的这个决策是非常超前和务实的,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路径。
在时代光华的业务线上,我们一直强调的是三“王”——“内容、平台、运营”。这三点是一个学习平台能否在企业中长期发展的关键,缺一不可。之前,大家可能一直在强调内容,是因为在行业发展初期,最缺的就是内容,内容是核心。随着技术的發展,E-Learning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逐渐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但是,只有平台还不够,很多培训部门上线学习平台之后发现,没有人运营的平台是很难见到效果的。这时候,大家开始意识到,需要专门的人员和专业的人才,围绕学员的学习需求,根据每个学员的特色和岗位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规划,这样才能让学员参与进来,不断在平台上成长。这个时候,我们称为“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
我认为,这三点没有伯仲之分,只有哪个更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哪个更适合企业人才发展的需要。“服务当下,迎接未来”,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企业学习行业做大做实,是光华人的文化,也是时代光华能扎根行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