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中的“生本”尝试
2021-09-10阿曼塔依·阿克曼
阿曼塔依·阿克曼
摘要: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构建的,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作文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化表达,使作文回归生活本真。
关键词:生本教育;生活;个性体验
生本教育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模式,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关注生命的整体性,赞赏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
一、作文批改的现状
作文批改历来是令语文老师头疼的一件事,任课班级多,作文数量大,即使能抽出时间全批全改,有时候也只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作文发到学生手中,也很少有学生对老师下的批语认真思考,更别说找老师探讨。有很多学生的作文水平入学是什么水平,毕业时还是什么水平,更有甚者认为自己写的东西还不如小学写的好。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以往那种“学生写,老师改,写完改完一边甩”的作文教学也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我苦于此多年,“穷则思变”,几经学习摸索,逐渐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操作性较强的作文批改教学路子。
二、生本尝试
(一)、学会阅读,感悟作文美丽和快乐。
叶圣陶曾说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这话很有道理——不少学生的作文在我们看来很不满意,但实际上那已是他尽力后的成果。设想一下,谁愿意自己的文章经常受到批评呢,写的不好,只因为写作能力的不足而已。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引导他们以自我欣赏的眼光去看自己的作文,让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读过几遍后在文章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我最欣赏自己 ,我还待改进之处 。”在引导学生感悟自己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用商量和欣赏的口吻对学生也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感受,和孩子们一起欣赏文章。在这个共同的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一些作文评改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学会评价,能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篇文章。引导学生感悟并欣赏的内容是多元的,应该可以包括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包括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给予标准,悉心传授批改方法。
改——格式是否正確;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几个;有几处病句;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批——语段中的可改处或精妙处,在旁边写批语。一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二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三看文章结构。包括三点: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四看表达方式。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老师作文指导时提的要求。五看语言是否文从字顺否。
评——改完后认真写评语。定出下评语的标准。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觉同窗好友中作文的亮点,好的词语、句子下面打上圈号,同时还要谈出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其次找出不足,圈出错别字,找出病句,可以为同学改,也可以留给本人去改。还应该有这样的评语:“我认为这篇文章应该……”当然更应该允许学生有创新的评语。用语要文明,字迹要工整,批改要具体深入。在批改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
签——批改完毕,在作文的评语后面签上批改人的姓名,以示负责,便于检查。
小组批改完毕,推荐出相对较好的一篇,并写明某某组推荐,小组上交作文时,必须经组长逐本检查,及时纠正改、批、评、签四个环节的疏漏和差错,然后才能上交,不合要求须返工重改。
再写——再写习作,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在自改或互改以后,学生通常会将文章放在一边,这样的做法对习作的能力的巩固和提高是丝毫没有帮助的。因此,再写同一题目的作文,让学生在修改思路的指引,再写一篇文章是十分必要的。虽然看似多增加了一篇习作,会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实则学生在再次习作的时候却没有花很多的精力。
三、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对于这些情况,我觉得要组织好学生互评,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每次要求学生批改的内容不宜过多,注意由浅如深,逐步加大难度。坚持“先扶后放、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另外要想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必须注重平时的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需要读写能力的结合,因此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即由浅入深,让他们先阅读学生范文,再赏析大家之作。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引导,可建议学生养成勤做笔记的好习惯,及时摘录好词句、好文段,时间长了他们自然会练就一双慧眼。其次,教师可定期给学生读写优美的文章(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散文),也可在教室里张贴一些此类作品供学生细品。
四、收获
在这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学生自改互批作为有以下益处:
其一,学生自改,互批作文可以陶冶情操,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逐步养成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学生有了兴趣,就能积极去推敲,去琢磨,去创新。
其二,“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正确的引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不仅不会放任自流,还会使学生在写与改的实践中,认识写作规律,掌握写作技巧。这样可给学生提供取长补短的机会,通过自改互改,学生就会懂得写什么、怎样写,掌握到写作的规律和技巧。
其三,诱导“好奇心”,试做“小老师”。七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利用这一特点,诱导学生互批作文,收效很好。这样使学生既了解别人,又了解自己,通过对比,认识自己在此次作文中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
其四、学会相互欣赏,做一个有心人。每一个孩子都用捕捉的慧眼寻找同学习作中的“闪光点”,在一次又一次的肯定中,孩子找回了自信,在习作中找到了乐趣。
这种作文批改是我实践“生本教育”的一次尝试,成功之处在于既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同时又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使他们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体会到“当家作主”的快乐。我想不光是作文课,其他的课型也完全可以上成活动课,叫学生手动起来,嘴动起来,脑动起来。
郭思乐先生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中引用夸美纽斯的话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是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也是我的希望。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昌吉州奇台县第六中学 8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