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算能力培养
2021-09-10吴小容吴立敏
吴小容 吴立敏
摘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广泛渗透,使得课程教育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此,本文从教学实际角度出发,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运算能力
当前新课改背景下,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也都在践行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意识到对于学生而言,初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运算能力是何等重要。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更要在鼓励学生有序进行多元学习活动的同时,着力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素养,促进其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良好的运算习惯
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就数学学习而言,在小学这一初级阶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計算习惯,为其计算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而要培养学生的运算习惯,提高其计算能力,就必须要从教学中的细节优化做起。比如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开始前几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估算、口算练习,估算实质上是对计算结果的预估,也包括对题目最终结论和形式的设想。通过长期的估算和口算练习能够很好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长此以往形成坚实的运算意识和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验算来培养学生的良好运算习惯。例如,在“圆”的相关教学中,通过圆外的一点来引圆的切线,必定会出现两条切线,而计算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只有一条切线的情况,不是斜率不存在就是运算的某一过程出现了失误,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检验的方式,来将结果代入到原题当中,看看结果是否与题中的已知条件相同。
打草稿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有必要养成的好习惯,因为小学阶段下数学课程中心算和口算的内容占比较高,而两种运算的方式在实际解题过程中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判断和选择。相比于心算和口算,笔算在形式上稍微复杂一些,但所需要的步骤相差无几,如果用列草稿的形式,能够很大程度上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所以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列草稿的良好习惯,也要注意避免出现计算混乱或誊写错误的情况。即便是列过草稿,也要进行验算。
除了以上所说的一些规范性习惯之外,还应该从内心养成一些意识性习惯,比如细心等等。细心体现在学生计算过程中对每个步骤的仔细思考,不一味地追求解题速度,而要追求每个步骤计算的合理性与准确性,这样才能够极大程度上减少低级错误的产生,保证最终结果的正确。小学阶段下,教师应该认识到反复检验与追求解题速度的两个极端,验算虽然合理且有必要,但也不要进行过多的无意义验算;同理,解题速度需要有所保证,但一味追求速度,忽略过程及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也不可取。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不断地积累和沉淀中实现对平衡的把握。
二、注重速度与方法,强化基础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中节省出的一些时间来作为每日的训练时间。比如课前的5分钟,可以进行日常的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算思维和实际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用抢答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反应力和运算速度。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时常会遇到一些计算题,这时教师则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心算训练。比如题目是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就可以通过抢答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口算,长此以往,学生在听到抢答指令时的注意力也会下意识地集中起来,有效提高对运算的敏感度。
理解和掌握算理是进行正确有序运算的前提基础,可以说,运算就是对算理的具现化。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算理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把握其对于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意义和价值。尤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关注到一些基础较为薄弱,对算理容易混淆或是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群体,首先要帮助他们解决对算理和运算顺序的掌握问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可以选择创设情境或直观演示的方式来加以引导,使学生感受算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正确用法。在此基础上,也应当辅之以动手、动脑等综合性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强化感知能力,首先对算理算法的透彻把握,以形象化的讲解和操作来实现对抽象知识的吸收。
三、培养运算兴趣
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与日常教学密不可分,而要提高日常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又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只有对未知充满兴趣和探究欲望,才能够产生较高的参与积极性,融入其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一些具有锻炼价值的计算游戏,如数独、九宫格等等。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激活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也有着独特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介绍游戏中包含的速算技巧,使枯燥的数学运算也能够变得妙趣横生。例如,在“两位数乘法”中,进行十位数均为“1”的两位数乘法运算,算理是将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进行相加,得到前积,然后再将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相乘,得到后积,按照满十进一的规律,个位数是1的两位得到相乘,技巧就是十位数与十位数相乘,得数为前积,十位数与十位数相加,得数接着写,最后添上1。小学阶段的数学运算教学并不会涉及过于复杂的运算技巧,任何运算知识和方法的传授都应该本着激活和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目标出发,从而达到数学运算教学的根本目的。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重视对学生基础运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加强自身的思想认识,从而实现促进学生运算素养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蒋婷.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方法[J].考试周刊,2018(36):67.
[2]梅长春.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8(04):206.
[3]吴冬梅.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2018(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