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2021-09-10袁劲松米海敏李炫林
袁劲松 米海敏 李炫林
摘要: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既是新形势下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与性质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担当,也是防范以及抵制不良西方文化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英语;必要性
一、引言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上发表讲话,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势在必行,强化大学英语的思政育人功能成为当前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新形势下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我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中提到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大学英语作为高校的必修课程,更应积极调整与改革,响应教育部“课程思政”的号召。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深度挖掘各高校各学科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和重点内容,对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整体设计,要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及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这些教育方针、政策体现了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以及要求,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与性质的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在“课程定位与性质”部分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课程设置”部分提出课程设置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覆盖学生人数多、课时量大,影响面广,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其他课程教学,大学英语课时量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长久、深入地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英语课堂也是对大学生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例如,在英语教学中讲解西方文化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
(三)大学英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担当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中规定 :“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一个民族素质的使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具有广泛性、长期性、持久性等,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大学英语教师应清楚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任务和使命担当,肩负高度教育责任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道德方面,身正为范,作好榜样,这样才能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和政治指导者。尤其是面对大是大非的问题时,教师的一言一行应代表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应传递国家的思想政治理念。大学英语教师应牢记教书和育人不可分割,只有到达育人的目的,教书才有意义。例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会相应涉及到以英美等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通过语言的表象分析语言背后涉及的文化、人文精神等,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批判性地吸收与借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四)防范以及抵制不良西方文化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的习得离不开文化。英语作为载体传播文化时,对学生的思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得资讯或者进行英语学习,新媒体的出现及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借机利用新媒体传播西方价值观念,力图推行其“文化殖民主义”。当大学生面对一些不良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文化时,他们在感到新鲜的同时,思想上也会出现一些困惑与迷茫,有些学生甚至会不可避免地会偏向于西方腐朽思想。因此高校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和抵制不良西方文化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大学英语教学绝不能脱离于意识形态领域范畴之外,这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引導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兴国之魂,是我国新时代的精神旗帜和价值目标追求。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思想较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独立意识较强,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但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涉及一些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等内容,其中有些不良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因为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有时候容易受一些不良西方意识相态内容的影响,导致理想信念不坚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因此非常有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站稳政治立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这既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是强化大学英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是要改变大学英语的课程属性,而是应利用其课程自身的性质、特点等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使大学英语课程真正发挥出隐性思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Z].2017.12.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Z].2019.8.
[4]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英语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Z].2020:10.
[5]苗苗.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实施路径[J]. 财富时代,2021,(01).
[6]王晓晖.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可行性理论研究 [J].教育现代化, 2020,7 (34) .
[7]宋春明.外语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途径[J].理论与创新,2020(01).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9年-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研究”(课题编号HB19MK029)系列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