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拂纸上尘,回见百年身

2021-09-10潘健

藏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古籍普查图书馆

潘健

2007年启动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国家主持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工程,其中古籍普查登记是实施该计划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政府组织、收藏单位参与最多的一次全国性古籍普查登记工作。

从2011年全面推进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开始,截至2020年,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基本完成,在“十三五”收官之年,交上了一份厚厚的答卷。十余年来,一线古籍普查工作人员坚守初心信念,为保证普查质量与进度,耐住寂寞,甘于奉献,他们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本刊从新年首期启动“普查员手记”栏目,将系列刊发普查员工作过程中的苦与乐、感与思,这是故事,是讲述,也是古籍普查员栉风沐雨、筚路蓝缕、薪火相传、执着追求的真实写照。

2014年的一个冬日清晨,天气阴冷。我像往常一样蜷缩着身体,捯着小碎步,唏嘘着逃进温暖的办公室。一路疾走,余光扫过主任办公桌,上面躺着一叠A4纸大小的出版合同,我探头瞥了眼朱红印章,刚才还摩挲着的冰冷身体,顿时一阵温热。

眼前将要出版的,是已经复核多遍的馆藏古籍普查成果。老实说,我馆数据并不算多,但是历经拆箱、整理、测量、编目、统计、校对……一路从无到有,倾注了我们全部的热情。如今将要出版,我的内心像极了送嫁的爹娘,百感交集。

或许在旁人眼里,我的工作令人艳羡:着一袭蓝布大褂,自由畅游书海,轻拂纸上尘,回见百年身,与古书相伴的意趣,丰盈而美好。其实古籍的味道,并不都是书香,而是更多混杂着樟脑、芸香、菌尘和湿霉气。相比雅士在苍藓盈阶、松影参差之境烹茶读书的悠然自得,一个基层普查员面对典籍的心境,要复杂得多。特别是当你轻提书脑,纸叶翩翩,抖落出的不光有斑驳歲月,还有蠹鱼采挖的崎岖虫道,以及沿途种下的黑色排泄物时,你会下意识地调整起口罩与口鼻的贴合度。这样的情境,如果不是肩负责任,如果不是源于热爱,会很容易因感到枯燥而心生挫败。

的确,古籍普查工作平凡而伟大,对于摸清家底和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政策,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然而普查十年,工作何以仍未完成?根源在基层。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的前几年,古籍普查工作还没有向基层图书馆渗透,再加上基层单位经费不足,读者对古籍文献的需求有限,因而对馆藏古籍并不重视。同时,区县一级公共馆自身编制紧缺,不会配备专职人员从事古籍保护工作,更不要说建立积极有效的古籍管理制度。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面对上述问题,作为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的金陵图书馆提前布局,意欲用“市馆驱动+区馆联动”的协同方式,走出一着快棋,力图迅速改变南京地区的这一窘状。

2015年春,我们先后到江宁区图书馆、高淳区图书馆、溧水区图书馆、六合区图书馆等有古籍存藏的区县图书馆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了各区县馆的古籍存藏情况,随后结合各馆和自身馆情实际,制订了相应的普查办法。

2015年夏,我们又奔赴秦淮区图书馆协助进行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从秦淮区图书馆古籍藏量和上级部门规定完成的时间节点来看,此次普查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为了不影响普查进度,同时又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我和同事压缩吃饭和休息时间,认真地进行近5000部古籍的整理、查阅、测量、登记、录入工作。就这样,我们守着寂寞,枯坐板凳,数月的酷暑炎夏,不觉在阴郁憋闷的书库里消解大半,现在想来,颇有“山中数日”之感。

2016年,我们再次前往各区县馆校对存疑数据,并拍摄善本书影,力求将普查工作做深做细,同时也为后期的《南京市公共图书馆古籍善本题录》的出版奠定资源基础。终于,至2016年底,历时两年的全市古籍普查帮扶工作圆满收官。

当然,古籍普查过程中也发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大多数基层馆更多地表现出某种共性。

第一,在基层馆,因为职数的限制,古籍普查工作人员多为从其他部门抽调或者临时招聘,缺乏专业背景。我在普查帮扶工作中发现,因为缺乏版本鉴定的经验,有的工作人员将民国铅印本误定为宋本而闹了笑话。所以,倘若古籍普查人员不具备版本鉴定、古籍编目的能力,面对古籍将无从下手,古籍保护工作就变成了单纯的古籍保管工作。从长远来看,基层馆需要建立一支具有图书馆学、目录学、版本学、历史文献学、古汉语等知识的复合型古籍保护人才队伍。

若短期内无法解决专业古籍保护人才缺乏的问题,除了可以向上级古籍保护中心寻求帮助,或者选送人员参加各种古籍业务培训班外,还可以借鉴“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的成功经验,向高校文保专业、文史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寻求帮助。

第二,古籍普查登记和编目工作中,要了解某个人名、室名、别号、地名、年代、职官、藏书印等,往往需要查阅有关工具书。但在基层馆中,古籍工具书配备不齐的现象非常普遍,普查人员遇到问题无处查找,严重影响了古籍普查的开展和进度。因此,建议区县公共图书馆为古籍工作相关部门配备常用工具书,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历史纪年表》《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中国古籍版刻辞典》《中国篆刻大字典》《中国人名大词典》等,以方便开展工作。

第三,古籍普查工作原是依托于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开发这一平台的初衷是便于数据统一管理。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的著录项类别多样,包括古籍基本属性、 级别等次、破损等级、装具、书影等,尽管十分详尽,但是无论信息录入还是版本考证的过程,都耗时费力,这使得古籍普查工作进度缓慢,效率低下。在实际普查过程中,我们应转换思路,简化程序,突出重点,提高普查效率。

第四,著录依据缺失下的古籍普查登录难题无法在短期内解决。一般情况下,对于著录信息明确的古籍,普查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抓取到登录信息。但是面对著录依据缺失的古籍,就需要依靠专业知识以及经验、眼力,通过查询考证加以揭示。可现实情况是,不要说基层公共馆,就是大型公共馆,也存在资深古籍管理人员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而新进人员尚未成长起来的问题,大量古籍普查人员在古籍鉴定方面缺乏经验,面对没有明确版本信息的古籍,充其量只能判定年代,具体什么时期就无法考证了。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网络比法就会十分省力。当然,这应建立在已有数字资源开放的前提下。例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一些大馆都建有古籍书目数据库,另外,国学数典、爱如生、孔夫子旧书网等网站上有书影和书志也可借鉴,在时间紧迫的前提下,利用网络比法免去了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证,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走捷径的方法只能是辅助,若能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进行考证,可以不断积累版本目录学的经验,从而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逐步提高。

南京地区古籍普查工作完成已经四年有余,但古籍保护工作还在继续。回首十多年埋头走过的长路,自觉收获满满,可再回过头往前看,又好像还在起点。因为手头的活计远谈不上练达,就算再修行个三五十年,也难免挂一漏万。我时常想,古籍保护工作特别考验人性,越精进,越敬畏,这种感觉很诡异,正如古希腊先哲芝诺所说:你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猜你喜欢

古籍普查图书馆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图书馆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漫画
学习调查要“四会”
去图书馆
古籍出版的困顿与生机访谈录
与普查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