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流丹
2021-09-10陈顺祥
陈顺祥
清光绪三年(1877年)三月,丁宝桢赴任四川总督不到半年,即向清廷奏请整治黔岸盐务。贵州自古不产盐,用盐仰赖于川粤滇盐,其中以川盐输给范围最广。乾隆年间,川盐入黔设永、仁、綦、涪四大口岸,采取“官督商办”的形式运销贵州各地。咸同年间战乱连年,官场腐败,官商狼狈为奸,导致清乾隆初年以来的川盐运销制度几近废驰,运销体系一片混乱。或许是因为从小在平远州(今贵州织金)长大,知道黔地百姓缺盐之苦,抑或是丁宝桢就任四川总督时黔岸盐务已经到了非整饬不可的地步。丁宝桢赴任四川后向朝廷提出的第七个奏议即针对黔岸盐务。他提出的一系列“官运商销”的整饬政策,使黔岸川盐运销为之一振,进一步奠定了赤水河盐运黄金水道的地位,对贵州近代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实,赤水河很早就已经成为今黔北地区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考古发现,赤水河沿岸新石器时代至汉晋时期遗址有30余处之多。2014年发掘的黄金湾汉晋遗址和墓葬,出土遗物大多具有巴蜀地区汉文化的风格,表明汉代巴蜀地区的汉文化沿赤水河南进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明代,赤水河还曾经成为故宫三大殿皇木采办的重要水道。生长在贵州深山箐林的珍稀楠木被砍伐后,由人工运至赤水河边上,然后顺水而下,由合江入长江,经杭州沿京杭大运河北上京师,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之巨,实非当时其他建设活动可以承受。
清代,赤水河是“仁岸”川盐入黔的重要水道。川盐由自贡运至泸州,再运至“仁岸”起点合江。由合江溯赤水河,经仁怀(今赤水)、猿猴、土城、二郎滩、兴隆滩、马桑坪,至茅台上岸再循陆路经鸭溪、金沙而贵阳,再由贵阳向贵州中部、南部运输。丁宝桢整饬黔岸盐务时,严格限定各岸盐商数量。仁岸盐商仅四家,陕西商人开设的协兴隆、义盛隆,贵州商人华联辉开设的永隆裕和永发祥。华氏家族在川盐入黔中攒足了第一桶金,并由此而发展成为贵州近代工商业的巨族。
就这样,赤水河这条黄金水道通过盐运催生了两岸经济的发展,也使巴蜀文化深入了黔北地区。两岸古镇林立,各类与盐运及商贸相关的建筑比比皆是。保存至今比较典型的如土城古镇、丙安古镇和大同古镇。
土城古镇位于赤水河中游,上接太平、茅台,下通赤水,因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设土城千户所而闻名。土城镇街道沿赤水河岸延伸,主街几乎于河流平行,场镇平面布局为狭长形,临街多为门面。街道为红砂石铺墁,较狭窄。垂直于主街有多条巷道通往赤水河边上的码头。历史上,这些通往码头的巷道曾经洒下了多少盐运工人辛勤的汗水。民居为带有川南建筑风格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小青瓦屋面。山墙多为竹夹泥隔板,刷白,色彩清新醒目,山墙依山错落,富有韵律。部分民居建筑用封火墙及砖墙围护。土城船员工会旧址是一处近代建筑,正面为两层拱券式外廊,具有典型的西方拱廊式建筑的特点,但建筑格局及内部木结构仍是传统合院式布局及穿斗式木结构,是近代“洋脸式”建筑的典型代表。这座供船员聚会休闲的建筑修建于民国初年,表明在清末民初,近代西方建筑文化已经顺着赤水河南进贵州。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于遵义会议后开进土城,与川军郭勋祺部在土城青杠坡发生激战,由于情报错误,红军损失惨重,最后被迫西渡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至今土城仍有红军四渡赤水土城渡口纪念碑,狮子沟红军司令部驻址,红三军团司令部驻址,红军长征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住处,红军开仓放盐处等红军遗迹。
丙安古镇位于赤水河岸边半山腰狭小的平地上,因河边有滩,丙安成为上行商船必停之地,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商业文化。正如《增修仁怀厅志》所载“大丙滩悬流数丈,港路一线,盐船至此必出所载上滩”。宋、元、明、清,丙安历为由川入黔赤习段穿风坳驿道和川盐入黔水陆盐道上的著名盐埠商市和军事关隘,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明清以降到民国时期,古镇商贸达到了鼎盛时段,无论是水陆物资运输量、还是商市物资交易的规模均比较大,每临三、六、九场期,客货船舶争相泊岸,商队旅客蜂拥而入,山民从四面八方入市赶场,盐、竹、木、茶、笋、毛皮、蓝靛、药材、山货等大宗和零担销售运输商务繁忙。出入丙安古镇大门均为砂石砌筑的石拱门,十分坚固。一侧民居临河而建,几乎全为木结构吊脚楼,半边房屋凌空而立,另一侧民居依山石而建,两侧民居间形成狭长的蛇形街道,路面均料石铺就。丙安古镇有万寿宫、天后宫、王爷庙、观音庙等会馆、寺庙,表明此为各地客商辏集之处。1935年1月25日,红一军团奉命攻打赤水县城,准备为中央红军北渡长江打开通道,军团长林彪率部攻下丙安后,将军团指挥部和红二师师部设于丙安。
说到赤水河,不得不说赤水河的酒。在这条不长的美酒河上,集中了茅台、习酒、郎酒等中国名酒,还有数不清的大小酒厂、作坊,恐怕世界上再沒有哪条河流像赤水河集中这样多的白酒品牌。“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川盐与秦商不仅改变了赤水河的颜色,而且改变了赤水河的文化生态,使这里的每一份氤氲,都充满了酒香,陶醉了八方的宾客。(责任编辑/黄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