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与图书馆融合发展研究

2021-09-10钱翥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图书馆互联网+融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创新,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与融合愈发深入。“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以转变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整合能力为根本目的。本文围绕“互联网+”,分析“互联网+”对图书馆的影响,挖掘“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发展模式,探讨“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发展之路。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融合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0-0236-03

“互联网+”依托信息通信技术,通过连接、交互、支撑,以实现传统服务与管理的重塑、流程优化与创新驱动。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互联网+”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2020年再次提出全面推进“互联网+”,这一国家战略的重申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向新形态演进,趋势与热点不断涌现。由于“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发展,新的尝试与新的用户体验创造出新的业态与形态,将进一步推动图书馆的转型与重塑。

一、“互联网+”对图书馆的影响

(一)推动图书馆创新驱动发展

图书馆一直是跨学科的重要应用领域,图书情报学、管理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知识在此交融与结合。由于图书馆处于跨学科的融合发展过程中,新的理论、应用、技术必然成为图书馆融合发展首先考虑的策略。“互联网+”与图书馆,并不是将二者简单相加,而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对文献信息资源配置的集成和优化优势,让技术与服务加以深层次的融合,从而创造新的生态[1]。“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不仅仅是图书馆业务的互联网化,更是创新文献信息管理与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突破时空、地理的限制,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进行连接,拓展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途径。以建设现代图书馆为目标,结合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特点,从过去线下、封闭式的、单一的传统服务转变为人性化、多元化的开放式智能服务。基于多元化文献资源体系和全方位网络服务,在“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与时俱进提升技术能力,转变传統的管理与服务模式,由此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图书馆各项业务的创新驱动发展[2]。

(二)优化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

针对图书馆各类文献信息资源,通过运用“互联网+”优化重组,将各类信息资源集在一起,用户可以在统一的检索界面中检索、浏览和使用图书、期刊、多媒体等各类资源,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实现不同文献信息资源之间的互联互访,在保持知识体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数字信息资源利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与经验在此基础上也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与延伸[3]。

(三)践行“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

图书馆发展的直接目的是实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拓展,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是图书馆融合发展中的必然选择。人、资源和空间作为图书馆的核心要素,目前已经从以书(资源)为主体到逐渐走向开放,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仍以书为主体,但充分考虑了人的感受和需求。利用“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跨界融合,构建以用户为基础的图书馆大数据服务系统,实现人、资源、空间的高度融合与互动。因此,“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有力地推动“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更好地提升图书馆自身的功能发展。

二、“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发展模式

(一)“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发展动力

图书馆发展、提升与转型的基本动力在于用户的需求。对于用户而言,高效率、低成本地获取文献信息资源是用户的核心价值。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文献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终极目标。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基础设施的完善,“互联网+”必然成为图书馆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图书馆用户更加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源。传统的文献检索、文献阅读、知识获取方式已不再满足用户的需要,借助“互联网+”更为高效便利地获取信息资源,不断创新图书馆服务,加速图书馆的转型升级,也诞生了图书馆与商业、出版业等行业的跨界融合。“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发展虽然是技术背景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但从本质上看是在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背景下,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创新与用户全新体验的融合。

(二)“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发展方向

以互联网为主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推广、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本质是推动图书馆业务的互联网化、数据化、智能化。“互联网+”与图书馆的关系不在于采用了多少种技术及设备,而是借助“互联网+”发挥其优势,促进图书馆的模式创新、新应用拓展、新技术开发、新服务衍生和新资源利用,推动图书馆智能化的转型升级。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大潮,图书馆界必须正视现实,应对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转变单一的服务、管理模式,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开展“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发展工作。另外,图书馆还要主动融入社会“互联网+”的战略与环境,对融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加以研究,在推动图书馆改革和创新的基础上,加快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图书馆作为变革的主体,要充分意识到“互联网+”不是对传统图书馆的简单替代,而是解决用户与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实现图书馆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和手段,但并没有改变图书馆的本质。

(三)“互联网+”融合发展中的图书馆服务

借鉴互联网思维和理念,实施“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发展,意味着图书馆除了要继续与互联网做加法,加快朝面向大数据的现代图书馆转型,还要推动图书馆与其他相关行业的融合。比如图书馆和书店合作的馆店融合,将各自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服务加以对接,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服务方式,让图书馆与书店成为共同发展的统一体。馆店融合的目标可以包括图书馆编目、新书导购、读者需求的大数据,也可以是出版社合作经验与供需数据、全民阅读活动与图书作者等信息资源。在“你读书我买单”的服务中,允许读者在书店先行借阅图书,图书馆再根据借阅次数采购相关图书,充实馆藏。在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融合中主体的优势,高效率、全方位提升服务读者的水平与质量。

国内已有“互联网+”与图书馆融合的先进案例。例如,株洲市图书馆建起了全国第一个24小时智能书屋,在图书馆之间实现了一卡借阅、通借通还。另外,在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开发了e线送书服务平台,彻底改变了图书馆传统图书采购的模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的e线送书服务享受到线上选书、图书馆买单,不仅创新了服务,而且充实了馆藏资源。另外,图书馆还在全国率先建设了“5G智慧墙”,具有感知、分析、预测、推荐功能,实时展示了用户在图书馆的活动轨迹和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用户进行阅读喜好的分析、预测以及活动推荐、新书推荐等。借助“互联网+”,真正让图书馆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4]。

三、“互联网+”与图书馆融合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一)“互联网+”与图书馆融合发展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用户的服务方式、信息的开放存取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用户不再依赖通过图书馆获取自己想要的文献信息,用户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阅读模式和习惯都随之改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流程、内容、方式等文献传递服务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特别是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方面明显滞后。图书馆地位的改变意味着原来的被动服务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其服务模式和服务能力难以适应“互联网+”的发展。鉴于传统服务业务的削弱,图书馆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逐渐向网络化信息中心靠拢。

传统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使用户更多地转向互联网提供的智能化自助服务。互联网改变了用户与图书馆员的关系,用户能够参与到信息的使用和发布的过程中,而不再单单是获取信息资源。在互联网演进的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信息获取的门槛极大地降低,中间环节也逐渐减少,突破了用户与图书馆的界限,而图书馆员需要在这个时代找准新的定位。

互联网产生的海量信息,导致信息资源结构发生变化。不断涌现的信息载体及信息表达形式,在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的同时,导致其对传统的馆藏资源的需求明显下降。信息資源的多元化和碎片化使用户在使用这类信息资源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使用户更便捷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强化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也是图书馆学界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互联网+”与图书馆融合发展的机遇

“互联网+”具备“跨界融合,连接一切”的特质,突破了行业固有边界,对资源建设、整合、用户模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体来说,对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是有利的。

图书馆的用户数量增加。以往因为地理或网络因素的制约,用户通常是局限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特定人群。实施“互联网+”战略后,因条件不足带来的限制减少了,用户可以自由地访问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同时,用户数量增加带来的对信息资源的要求也相应增多。

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平台增多。文献资源共享范围扩大后,将形成多元化和多媒体的信息资源环境。图书馆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侧重于提升馆藏数字资源的建设与整合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将特色资源作为建设和服务的重点,通过检索信息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为用户提供所需资源,让知识服务的能力得以提升。

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提高。“互联网+”降低了用户的门槛,常规的图书馆业务都可以在互联网平台完成。作为内容和服务的提供方,图书馆还需要提升馆员的业务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机构,开放与交流要求馆员必须具备复合型的知识背景,常学常新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都是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的必要保证。

四、“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发展策略

(一)优化图书馆的业务流程

以图书馆的机构设置、运行模式、工作流程为切入点,围绕用户创建更加符合用户习惯和互联网思维的工作流程。以再造业务流程为目的,制定与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优化方案。为新技术的充分应用做好铺垫,合理配置业务部门,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供更好的服务,获得更高的效率。通过“互联网+”致力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化和服务创新,实现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服务相结合,并优化图书馆服务流程,实现用户与资源、用户与用户、资源与资源间互连互通。拓展和丰富图书馆网络应用与服务方式,做到传统与创新兼顾、线上和线下服务相结合,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让图书馆在信息提供、交互、创新方面与时俱进。

(二)加强图书馆的智慧赋能

“互联网+”下的图书馆意味着高品质的用户体验。以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阅读需求为目的,以丰富数字阅读新体验为突破,积极推动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支撑,完善图书馆智慧平台的建设,包括建设智能型的资源、场所、服务管理平台,为图书馆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自助借阅设备、交互式数字资源平台、图书馆总分馆系统等创新性平台的开发与利用。转变服务方式,推动订单式服务、交互式服务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文献资源语音检索等系统功能的提升,打造互联互通、智慧型服务空间,为用户提供便捷、优质的体验。

(三)推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阅读与共享是图书馆最本质的作用。“互联网+”虽然是强调图书馆网络信息的建设,但其本质没有变化。在馆藏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方面,图书馆还大有可为。除了图书馆的文献每个读者都可以共享外,馆际互借也必不可少。要建立和完善公共数字服务平台,促进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和统一服务,实现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用户信息的共享和更新。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将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其他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建设图书通借通还系统,统一共享书目库、文献资源共享与获取服务门户、大数据决策分析与阅读推广平台等。在保护用户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共享用户的信用和行为数据,通过数据挖掘使文献信息服务更加智慧化[5]。

(四)推动图书馆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

要解决图书馆与用户之间存在的信息鸿沟,就要在“互联网+”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行业的协作能力。“互联网+”打破了把图书馆和其他公共服务行业割裂开来的传统,围绕用户需求开展资源建设与服务。借助“互联网+”,运用“图书馆+”的概念,把图书馆平台化,即通过图书馆员、服务、技术把人、资源、空间、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让图书馆的内涵得以不断丰富。采用“互联网+”“图书馆+”的理念,借助、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建立多方的资源共享和协作体系,实现系统接口全面开放的资源、服务、平台跨界融合,提升图书馆的公共影响力。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接口,开展与文献信息服务商、移动阅读平台、其他文化机构信息资源的合作与交流。紧跟“互联网+”应用的趋势,积极适应用户阅读的需求变化,构建丰富多样的图书馆文化活动体系,努力打造新时代图书馆、出版社、书店、博物馆等机构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

五、结语

“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是必然的、深远的、全面的。“互联网+”的高科技、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填平了信息鸿沟,并且给用户带来了优质的体验与服务。它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模式以及思维观念,并且涌现的诸多新概念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各行业的跨界融合也是推进“互联网+”深入发展的基础。面对全新的理念,图书馆要转变服务意识,主动融入社会化、互联网化的大环境中,抓住图书馆在融合发展中的新机遇,拓展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解决传统图书馆存在的弊端与问题,加快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转型。以传承文化为目的,以互联网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发展,有利于重塑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促进图书馆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探索新时代图书馆的新模式、新服务、新业态,共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东波.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未来发展新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3):75-76.

[2] 刘玲,齐诚,马楠.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8:92-95.

[3] 钱翥.基于知识组织理论的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以电子政务为例[J].决策咨询,2011(03):55-58.

[4] 余水清,刘畅. 5G+互联网,让图书馆成为居民家的“智慧书吧”[EB/OL].百度,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679625133166498429&wfr=spider&for=pc,2020-10-04.

[5] 浙江全省公共图书馆开启“互联网+”新模式[EB/ OL].人民网,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728/c172318-27372044.html,2015-07-28.

作者简介:钱翥(1985—),女,四川成都人,碩士,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图书馆互联网+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