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讲好典型人物故事

2021-09-10张莎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典型人物新闻记者新闻报道

摘要:典型人物的精神、形象是震撼读者或观众心灵的关键。身为一名新闻记者,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组织开展典型人物故事的宣传报道。如何提升人物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关键在于讲好故事。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话、细节、场景等设置,深挖人物报道中让人兴奋、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论述如何讲好典型人物故事。

关键词:典型人物;人物故事;新闻报道;新闻记者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0-0142-03

新形势下,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既要抓住形势,还要在具体工作中合理行事[1]。那么,什么是当下的形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换言之,当下的形势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国涌现出一大批敬业担当、为国为民的先进人物,他们成了各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成为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挺起精神脊梁,担当责任使命,讲好典型人物故事,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

本文以“时代楷模”毛相林的先进事件为案例,探讨新时期如何讲好典型人物故事。

一、突出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身上,或体现民族大义,或体现家国情怀,或体现敢为人先。越是高屋建瓴的时代主题,越需要微观表达,越要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有了典型人物作支撑,才能挖掘出更具感染力的故事,报道才能更打动人心。

新闻界学者李希光教授曾说,“在讲故事新闻学里,人物高于主题”。在报道典型人物时,我们可以将典型人物置于故事中,聚焦人物与重大主题之间的联系,起承转合间挖掘出故事背后的人情味,给人以深刻印象。换句话说,就是应从微观处着手,以小见大。

细观近年来先进人物主题报道视角可以发现,往往最能引发受众共鸣的报道都是从大众视角出发,于生活中、微观处落脚,即平视视角。立足受众的日常生活,从受众周边的人和事出发,报道才能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与共鸣,进而实现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

在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报道中,“时代楷模”毛相林的系列报道就是一起典型人物报道的成功案例。报道以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相林修路、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等一系列事件为主,聚焦下庄村数十年来的变化,折射出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意志力与家国情怀。人物故事线自1997年至2020年,极具时代性、地域性。

值得一提的是,报道展现的不仅仅是下庄村奔向小康的奋进之路,更折射出中国人民富起来与强起来的生动历史变迁。这样的人物故事具有极强的典型性、独特性、范本性。

采访毛相林时,记者与他相约步行“下庄古道”。由于下庄村独特的地理环境,一会上坡、一会下坡,需手脚并用前行,记者几次差点摔跤。但為了更详尽地了解下庄村的实际情况,记者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成稿见报。

主题报道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宏大的主题是否落地,落地与否又与人物的典型性有着直接联系。以典型人物的生动故事折射主题,让受众更了解主题,通过对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等的刻画,仿佛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摆在了受众面前,拉近了受众与典型人物的距离,便于他们从自身经验、认知水平出发,阅读人物故事,体悟其精神品质,触摸人物故事背后的宏大主题,进而引发情感共鸣,增强报道效果。

面对“时代楷模”“家国至上”“脱贫致富”“愚公精神”等宏大的主题,如何选取相关的人物素材?

重庆日报在“绝壁啃天路”“啃出脱贫路”“甘当筑路人”等系列报道中,全力挖掘人物典型事迹,巧妙融入“当代愚公”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极具范本性的典型人物、鲜明的个人事迹,深深吸引着受众,让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典型人物深入了解的欲望,最终,将这种内在动力升华到体悟现代“愚公精神”的价值中去。

二、立足关键细节

邱沛篁在《新闻采访论》中提到,“细节最能反映人物的个性和职业特征,最能体现事情的来龙去脉”[2]。在对人物的报道中,细节就是整个故事的“细胞”,是对事件的真实还原,也是考验新闻工作者观察力的一环。讲好典型人物故事离不开对人物细节的描写。细节能传递出很多有效信息,更彰显人物的精神品质,给人物锦上添花之余,也让报道更具真实性。

在“时代楷模”毛相林的相关报道中,有这样的细节呈现:

看着黄会元悲痛欲绝的家人,毛相林无比愧疚,他声音颤抖地问大家……

和村干部乔装打扮成跑买卖的客商,偷师学艺、打听销路,一次不行,跑两次。

“你看,白色的外墙被我涂黄后,更有乡村风味,凸显原生态气息……”毛相林领着记者在改造后的民宿中穿来穿去,兴奋地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

不同的时代,同样的人物。通过对诸多细节的把握,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让受众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感叹祖国强大,还是敬佩毛相林坚韧不拔的意志,受众都能从细节描写中获得感悟。人物、环境、时代的变化在受众心中已悄然“站立”。

细节是打动人的关键,细节描写应具有典型性。重庆日报在对毛相林的报道中,不厌其烦地刻画了这些细节——

带头搬石头铺路;

保险绳一头拴在腰间,另一头系在岩缝老树根中……

正是这些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让毛相林这个人物更生动、立体,有血有肉;让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让“当代愚公”从深山走向大众视野。

因此,在典型人物报道中,新闻工作者要善于捕捉那些富有时代特征、最能展现人物个性特点的感人细节。对一些有意义的、生动的细节,要多用笔墨加以描述,旨在让受众感受人物命运,激发情感共鸣,给人以启迪,进而提升人物故事的感染力、传播力。

三、聚焦场景再现

细节描写是人物形象得以树立的最佳途径。可视化的镜头式描写则更能带给人身临其境的场景再现效果。场景描写是为人物形象服务的。通过对气氛的烘托、环境的描写,找到最能彰显人物特点的细节,提升文字张力,为受众营造人物近在眼前的视觉冲击。

相较于传统新闻较生硬的通知、告知,场景再现使受众通过对文字描写的合理想象,勾勒出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精神内涵。

例如,《天坑下的开路人》中描写到,“面对数个村民为修路牺牲,在巨大的压力与自责中,毛相林抬头望向绝壁上的星空,泪水滑落”“在带领村民无数次进行产业发展失败后,为提升村民们的积极性,毛相林又与多个村干部乔装打扮、偷师学艺”。

这类真实的场景描写,烘托了氛围,凸显了人物特性。更关键的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及其自身的细微动作、表情等,都会对人物故事的客观性、真实性产生影响。

围绕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的场景构建更能吸引读者,重庆日报关于毛相林的报道,对场景再现有这样的描写:

“要我说,打通村民的致富路,丝毫不亚于在绝壁中劈山开石。”毛相林感慨,“流血流汗我们都拼过来了,还有什么能阻拦我们呢?”每次院坝会,毛相林都给村民们打气。

“下庄村地靠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丰富,若能将村民家的农房改造成乡间民宿,将游客留下来,就能实现农旅融合的效益叠加。”毛相林盘算着。

“下一步,我们还将引入旅游公司,打造‘下庄古道’‘鸡冠岭’等旅游景点,并与巫山县博物馆合作,在村委会广场打造一个‘下庄精神陈列馆’,将‘下庄精神’融入到旅游开发中,让乡村旅游更有内涵……”

通过语言描写为人物形象服务,这样真实的场景再现,仿佛将人物置于读者面前,让读者产生参与感,仿佛自己就是对话中的一员。

四、彰显平民视角

采写典型人物故事,要想感动他人,必得先感动采访者自己。

在毛相林人物系列报道中,重庆日报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的视角出发,立足问题、观察问题、剖析问题,真实还原毛相林的人物形象。为此,记者深入了解、采访,积累了许多真实、客观的第一手资料,让人物形象更鲜活、更生动。

受邀“时代楷模”发布仪式时,毛相林以背不出台词为由,一直推辞上台。最终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他才说自己心里放不下村里的事,才作推辞。发布仪式结束后,他搭乘晚班机回到重庆,第二天一早便急忙出发返回下庄。

2020年11月初,毛相林接到去北京的通知,那时他正在实施村里柑橘园的污水处理项目。出发当日上午,他前往柑橘园,对居住环境、污水处理等各项工作作了交代,中午12点才赶往机场前往北京。次日晚,他又给党支部副书记打电话,了解柑橘属用药的事,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使用生物农药。

在北京,但凡碰到熟人,他都会推广下庄的柑橘。“你这节目还是帮忙宣传推广下我们下庄的柑橘嘛。”毛相林觉得,能在央视上让下庄柑橘露个脸,柑橘销售的事儿就能成了。虽然人在北京,但毛相林心心念念的依旧是下庄的事。

他的言行让人感动之余,也给新闻工作者带来不少启发——在进行典型人物的故事报道时,与其构建虚化、高大上、完美的人物形象,不如从其神态、语言、动作着手,通过真实的细节刻画,将人物呈现在受众面前。这样的报道,更能吸引受众关注。

五、贴合主流价值

新时期,文化的多元使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离不开对典型人物的报道。他们的故事,能够带给人向上的力量。这要求记者讲好人物故事,从其故事着手进行描写,以故事折射出典型人物的精神品质,反映整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进而引发受众思考。

换言之,无论何种形式的人物报道,都应有鲜明的主题做支撑,所有的素材也都应立足于主题,围绕人物形象展开。

典型人物报道,要确立明确的主题,且所选取的素材都必须紧扣主题。人作为整个社会活动的主体,其活动内容离不开社会。身处网络时代,人们的价值观正逐步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如何在多元思潮的影响下,倡导人性的真善美?作为记者,必须致力于讲好新时代典型人物故事,这也正是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最佳途径。

典型人物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彰顯着这个时代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可以说,他们的言行是整个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最佳诠释,对受众具有极强的号召力、感染力。记者在采写典型人物故事时,只有立足人物本身反映其精神品质,报道才更具可读性、思想性与深度。受众才会更深入地认识典型人物,见贤思齐,学习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更加健康、积极、充满生机与活力。

此外,新时期的典型人物故事报道,不仅要表现人物的先进性,还要彰显其群众性。先进性,是指典型人物身上高于社会一般水平的思想品质,是时代所倡导并追求的最高价值观;群众性,是指典型人物不仅具备了高尚品格,还兼具了一般群众性的品格。正因如此,他们才更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效仿,在社会中起到良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新时期如何讲好典型人物故事?这要求记者不仅要关注人物的“形”,还要挖掘人物潜在的“神”。结合周围人的评价、事件的反应、细节的描写与刻画等综合角度,揭示人物的内心。

毋庸置疑,作为新时代的道德标杆,典型人物在传播社会正能量、净化社会风气、引领社会思潮、构建整个社会的道德价值体系方面都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已有29年党龄、43年工作经历的毛相林,带领村民以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路,历时7年,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铺就而成。此后,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真正帮助下庄村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切实用自身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书写了“当代愚公”的精神传奇。

由此可见,新时代的先进典型人物,他们身上所承载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正是我们报道所追求的最终价值诉求。换句话说,对于媒体而言,在人物报道中,要以人物身上所承载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为载体,构建起整个社会的舆论氛围,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彰显社会主流价值观。

六、扩大传播效果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型媒体崛起,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为此,各媒体积极强化阵地意识,将传统意义上的报纸逐渐延伸为公众号、手机APP等各类形式,典型人物故事也在这一变化中实现了最大程度的传播。这带给新闻工作者的启示是:要学会借力使力,提升传播效果,增强典型人物故事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彰显社会主流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

例如《天坑下的开路人》,重庆日报借力使力,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分别推出了该系列报道,讲述“当代愚公”毛相林的故事。报道深层次、立体化,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伴随各类权威报纸的转载、传播,一时间,舆论被推向最高点。

七、结语

人物故事是典型人物报道的灵魂。细节描写,作为对人物性格、形象等刻画的重点内容,是人物形象、精神等依托的核心,可以让读者在文字中体会人物、触摸人物、感悟人物精神;场景描写,烘托气氛,是体现人物精神、支撑人物形象的有效存在;传播效果,让人物故事、人物形象、时代精神,在传播方式中得以扩大。

讲好典型人物故事,要考虑的要素有很多。身为新闻工作者,我们既要有信心、又要有能力;既要重逻辑、有情感,又要摆成就,展形象;既要显宏大、展细节,又要叙事实,讲方法,进而讲好典型人物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 祝志高.报纸记者如何讲好新时代人物故事[J].采写编,2019(03):34-36.

[2] 单小书.报纸记者如何讲好新时代人物故事[J].记者摇篮,2020(06):78-79.

作者简介:张莎(1981—),女,重庆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民生新闻报道。

猜你喜欢

典型人物新闻记者新闻报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典型人物报道的时代特点与创新经验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论新形势下改进军队典型报道真实性的基本方法
我是新闻记者
公示
唱好三部曲写出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