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生中华文化认同感的实践研究
2021-09-10周莹
周莹
摘要:随着当今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外国理念和文化不断地输入中国。青少年遭受文化冲击和文化认同的挑战,在摇摆不定中逐渐迷失自我,丧失了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因此,对于高中生从目前所学习的学科出发逐步培养他们的中华文化认同感,从而达到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生;文化认同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077
引言
在互联网领域内各种文化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青少年如何在价值多元中认清主流,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是高中教学工作者所要面临的教学挑战。而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丧失了教育的生命,学生不仅不会体会到文化传承的精髓,甚至会产生厌恶心理。因此,要想去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文化认同感需要敢于突破传统课堂的教学窘境,敢于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加强高中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一、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意义
为了更好地树立高中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就首先需要了解文化认同感的培养意义。现在的高中生出生于改革开放的美好时代,未曾体会到中国曾经的贫穷与落后。为了加强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需要重视高中生所学科目的本身教学意义。对于语文学科而言,要重拾人文本位的思想,从语文和政治的学习当中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从数学,物理等科目当中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的求学精神,养成严谨的作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是适应世界文化大融合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中脱离,增强对社会道德的认同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二、学生对于文化认同感理解现状
在近代史当中中国被西方列强入侵,一些西方的文化思想也随之而来。就目前的孩子来说他们从小开始看西方的动画,过国外的节日。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难以培养对祖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再加之互联网文化的冲击,许多高中生经不住诱惑会出现攀比和消极堕落的心理。而高中生作为一群本应富有朝气和创造力的接班人,他们需要培养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为祖国未来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高中生文化认同感培养策略
(一)提高课程目标设置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习汉字汉语,了解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文化当中的核心思想理念。从而能够真正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品质。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加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看重对知识的学习,同样要融入优秀的民族文化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由于高中语文教材贯穿古今,极其容易融入一些优秀的民族知识。例如:教材当中精忠报国的岳飞,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物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爱国情感和人格魅力。学生通过学习他们的故事,进一步加深民族文化认同感,领悟其中的精神内涵。
(二)弘扬经典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他们通常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选修和必修课本中一些经典篇目和代表性作品展开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为主,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滕王阁序》等篇章时,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此外,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寻找一些视频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感受古代诗词所散发出来的光辉。学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学习这些作品,在掌握精神实质的同时也能学习文言文常见的句式和文化常识,让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得以培养。真正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与现代文化实现对接
传统文化注重人伦关系,情感联系这些价值观当中有我们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例如: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时描写道: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羡意。虽然周边的同学都是锦衣华袍,但作者却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以学习为主,不被这些事物所迷惑。这对当今高中生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今的网络时代,许多学生被游戏和社交软件所迷惑,将学习的重心转移。通过学习传统的价值观念与现代的生活实现有效地对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发展,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当中。让悠久而又优秀的历史文化成为塑造高中生心灵的动力源泉。
(四)积极投入社会实践
教师要鼓励高中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多阅读文化经典,并积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指导学生的行为活动。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已经趋于成熟,在阅读一些经典名著时可以让学生去进一步的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和作品内涵。能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感受传统文化。在加强课内外阅读的同时规范自身的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
结语:总而言之,为了加强高中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可以将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进行有机结合,挖掘教材当中的经典作品,将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斷地传授给学生,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感受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底气。
参考文献
[1]孔祥华. 试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方法[J]. 课外语文, 2020, (31):24-25.
[2]梁月.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课外语文, 2020, (31):48-49.
广西南宁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