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看待兴趣培养 正确开展兴趣教育

2021-09-10雷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3期
关键词:利用儿童小学生

摘要:师,也是学习各科的动力源泉。为了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欲望,兴趣培养逐渐成为老师和家长们普遍关注的一个教育问题。本文将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小学生兴趣的发展特点,深刻剖析老师和家长在兴趣培养方面的误区,倡导理性看待兴趣培养,正确开展兴趣教育。

关键字:小学生;兴趣;培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350

一、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兴趣培养

小学生的认知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抽象思维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因此,首先应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逐步抽象、内化成概念。形象直观地引入概念,就是通过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以及生动形象的比喻,提出问题,引入概念;或者采用教具、模型、图表、投影演示及动手操作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步抽象,引入概念。

二、在兴趣培养方面的误区

1. 对兴趣缺乏理性认识

兴趣固然能够促进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该看到兴趣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幼儿启蒙阶段的儿童或许是合适的。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进入小学阶段后,就未必合适了。因为对于学生,率性而为,或是仅仅依赖他们自己的兴趣,只能给他们带来浅尝辄止的收获。而且,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智还未成熟,对于自己的兴趣缺少清楚的认识,更何况是很好地将其培养和利用了。不可否认,兴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当前很多人都过分注重兴趣,拔高了兴趣应有的位置。很多时候,仅仅表面的喜欢很难维持长久,只有内在的东西才能够成为我们积极向前的不竭动力,犹如清冽陈酒、涓涓细流,能真正渗透到骨子里的东西才是最动人心魂的。所以,兴趣是否真的重要,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 混淆了兴趣的培养与兴趣的激发和利用的关系

调查数据显示,接近三分之二的教师认为兴趣的激发、利用与兴趣的培养没有多大区别。其实不然,兴趣的培养与兴趣的激发、利用是截然不同的。兴趣的激发与利用指的是激发起现有的兴趣或潜在已有但未被发现的兴趣,使它直接显现出来,并加以利用,以促进个体的发展,这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激发与利用前后,学生的兴趣水平并未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也是有条件的,需要在确定合适的兴趣内容之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而兴趣的激发和利用更多的是要及时抓住机会,及时加以利用。相对于兴趣的激发和利用而言,兴趣的培养更有挑战性,但也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更有教育意义。

3. 片面培养学生兴趣,不注重因材施教

首先,学校开设的兴趣课远比语数外三门主课少,而且所设兴趣课也未必是所有学生都感兴趣。老师在给小学生开展兴趣课时,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即便是父母为孩子选报兴趣班时,也存在与孩子缺乏交流的现象。而且,当前教师和家长沟通甚少,即使偶尔沟通,也极少交流关于孩子兴趣培养的问题,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家校沟通合作更多在于形式。其次,片面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甚至轻视课外知识的积累。所以在评价学生时,评价标准就显得有些偏离公正性。因为只要是成绩差,就算学生在其他方面有特长,也不会被家长、老师所认可;而只要课内学习成绩好,就是成人眼里的好学生。此外,教育中往往对学生学习的结果更感兴趣,而忽视对其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正确引导。只片面培养儿童的兴趣,而忽视儿童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不仅会导致其个性发展的不足,而且会使得其在將来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动力的不足。

三、开展兴趣教育的策略和建议

(一)课上兴趣教育。即通过学校老师的正确引导,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为“快乐教学”的基础,以适当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养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主要有以下方法:一是引导学生观察,激发知识兴趣。二是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习兴趣。三是恰当评价,提高学习兴趣。

(二)课下兴趣教育。即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合作,从日常中关注儿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孩子的志趣。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和求学欲望激发起来”。

关注儿童好奇心,及时发现小学生乐趣。对于儿童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好奇心起着关键作用。儿童对事物或活动的好奇心是其对事物或活动的兴趣的最初表现。所以,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就要首先关注儿童的好奇心。在 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分清所留意到的儿童的好奇的特点和性质,并加以取舍。有些好奇可以长期探索,而且对儿童发展有很大的价值。对于这一类好奇,我们应趁热打铁,给予选择、重视和利用,及时抓住机会。对于那些只是暂时的,没有太大发展价值的好奇,我们就可以加以阻止,及时抑制它们的发展。有些好奇纯粹是象征性的,当前我们不能做什么,那么,我们可以暂时保留,等到以后有适当的机会时再对其加以指导。

变指示为指导,指导儿童兴趣选择。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在对孩子教育方面拥有很大的决定权,对孩子的要求也往往成为一种指示。然而选择兴趣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不能完全由父母或老师说了算,要尽可能地把“指示”模式改为“指导”模式。要真正把握儿童的兴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要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智力类型及其发展状况,而且还要了解儿童所处环境对其兴趣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只由儿童自己,或只由家长或教师任何一方决定都不适合,而应由家长和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并和其进行沟通,共同拍板决定。

加强校家合作,正确引导学生志趣培养。在兴趣培养上,存在三种主要的教育力量:学生本人、教师和家长。只有这三种力量在互相沟通的前提下,协同合作,一起努力,才能有效促进兴趣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学校和家长共同对儿童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也要为儿童创造相对自由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晓芬.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载[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7.

[2]赵艳霞.谈对小学生兴趣的培养.内蒙古师大学报[J],1999.

[3]张瑞华.激活思维,兴趣为师.科学咨询:教育科研[J],2014.

[4]何江珠. 小学生兴趣教育策略初探,教育教学论坛[J],2011.

[5]应茹琴. 小学生兴趣培养的误区及其改进对策,硕士学位论文,2012.

作者简介:姓名雷莎,陕西汉中人,汉中市宏峰小学教师,本科,研究方面为小学教育研究。

陕西省汉中市宏峰学校 陕西 汉中 723000

猜你喜欢

利用儿童小学生
画与理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留守儿童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六一儿童
我是小学生
废物巧利用
“六·一”——我们过年啦!
非常小学生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