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典型问题的破解方法
2021-09-10李贞彩
李贞彩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各学校都开始转变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地理科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故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但在该过程中,教学出现了一些较典型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其破解之法,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士提供参考。
加强师生互动,促进交流沟通
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所实施的教学方式较单一,且这些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及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学生日后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但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足,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大大减弱。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于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当好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产生困惑时,适当地指导,当问题解决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解题思路。这一方式不仅能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促进彼此的沟通,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最终目的。
比如,在教学生物必修一的《生物圈与植被》时,教师应该将该部分内容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同时明确该部分内容中植被种类及其特征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比如:“某科学考察队于今年春季从东北平原向西,经过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问沿途的气候变化依次为?”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常见的气候种类,学生会回答“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等。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去过的地方属于什么气候,呈现出怎样的气候特征。通过讨论探究,学生能回忆起不同气候的特征,同时将其特征与我国不同地点的气候对应,再根据经纬度以及我国地势特征判断某地属于什么地形特征,呈现出怎样的气候特征。在该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地理知识产生了探索欲望,不仅在自我探究中学习到了破解相关问题的诀窍,还能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对教师产生信赖。
丰富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教学中,教师需平等对待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给予学生学习信心,让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思考问题的环节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法辅助教学,其能更形象、更直观地展示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特别是在解答地理典型案例時,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征完成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
比如,在教学必修一《水圈与水循环》相关内容时,需要学生理解海水不同密度的影响,同时通过理解水循环概念明确洋流的运动过程。在学习之前,许多学生认为对洋流及水循环的学习很难,所以产生害怕和厌烦心理,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动态视频,为学生展示洋流的运行顺序与过程,为学生讲解其运动的内在机制及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当学生初步理解水循环过程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采取绘画讲解的方式为同伴讲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与原理,不断加深对水循环过程的记忆。之后,教师再通过典型例题的展示,让学生体会水循环的本质,把握水循环的整个过程,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改进测评方式
推行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发展学生。在现代教育中,成绩单不能用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学校需要及时转变教学测评方式,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有较好的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实施鼓励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信心,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比如,在教学完必修一第五章《地表环境的特征》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复习巩固,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赤道到两极以及沿海到内陆自然植被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什么样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能只关注答案是正确还是错误。如果答案错误,教师应该分析学生回答错误的原因,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植被变化与地表水分、热量的关系,引导学生解决之前的问题。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让学生保持学习信心。测评教学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学习思考的水平而不是给予学生压力,因此教师应该改进测评方式,重视过程引导,帮助学生巩固学习,让学生感受教师的耐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学习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一定问题,如每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问题,许多学生由于没有扎实地掌握相应知识,因此对相关学习也没有较高的兴趣,再加上教师教学方式古板,地理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文章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实现高效教学及全面发展学生的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