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10蒋永红
蒋永红
摘要:情境教学作为一项新颖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对于初中学生具有较强吸引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现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针对情境教学的运用方案展开探讨,以期充分发挥情境教学优势,构建多元化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法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日益浮躁的社会风气及初中学生懵懂、叛逆的成长特性,无疑增加了德育教育难度。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肩负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及法治意识的使命,其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限制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价值的充分发挥,如何打破教学瓶颈,提升学生的课堂认可度与配合度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情境教学法的衍生与发展为教学改革创新注入新鲜血液,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1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情境教学作为教学改革推动下的所衍生的新型教学方式,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组织构建带来更多可能性,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具体而言,第一,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在传统教学观念之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僵化,说教意味浓重,枯燥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怨声载道,对课堂学习难提兴趣。而情境教学以生动、直观的具象化事物为载体传递道德与法治知识,推动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立体化、动态化,给予学生课堂新鲜感,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打破了传统模式下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主动思考与探索。第二,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相较于传统的讲练式教学,情境教学提升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可塑性,教师能够根据教学需求及学生的认知情况,灵活的调整的课堂设计,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让师生能够从繁杂的知识点中释放出来,着力于思维能力及情感体验的培养,提升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2情景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2.1构建感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感官情境具有生动、直观、丰富的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现一定优势。所谓良好的开端即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以感官情境为媒介优化导入环节设计,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以“青春的情绪”教学为例,首先,教师组织“你的心思我来猜”趣味游戏,请一位学生通过面部表情及动作描述相关情绪的词语,让其他学生猜。通过游戏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的情绪,对于情绪类型建立初步的认知。其次,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图片或是视频形式构建不同的情境,如小明忘记了自己的生日,突然收到父母准备的生日礼物;夜晚独自一人在家;好友因为误会而不理我;因為粗心犯错,受到老师的批评等等。通过再现学生可能会遇到的生活及学习情境,给予感官刺激,唤醒学生潜在记忆,引发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的情绪,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学习热情。
2.2构建探究情境,引导自主学习
在素质教育视域之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以学生教学主体性为出发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落脚点。因此,教师可以构建探究性情境,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及合作探索的空间,强化学生的过程体验,提升对于知识的理解。以“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展示网上交友的案例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案例材料提供的信息,探索相关理论知识。在学生交流、探讨过程中,锻炼学生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材料辨析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其次,教师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围绕互联网交友的利弊展开辩论,设置正方与反方,让学生自由选择支持的观点。鉴于学生知识储备、生活阅历以及思维能力的局限性,教师可以适当缩小辩题范围,如互联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吗?互联网上的交往是真情实感吗等,降低辩论的难度,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知识与思维的交锋之中,获取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3构建问题情境,深化思维能力
问题是激发思考的原动力,也是促进知识内化的媒介。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构建问题情境,深化学生思考,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以“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为例,首先,教师以西游记中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为切入点,引出教学主题,阐述核心知识点肉体的生命是有尽头的,为精神却可以得到永恒,促使学生建立初步认知。其次,教师以问题为主导,带领学生深入探讨。以“请你用一个词描述生命”引申对于生命概念的理解,将抽象化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具象化,促使学生认知生命的特点。教师讲解生命的孕育过程,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并根据“逆龄生长”这一的热门词语,提出思考问题“生命可以逆生长吗?”,明确生老病死是每一个生命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以“如何理解”生命永垂不朽呢?”,制造思想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从精神层面探索生命有接续,提升知识理解层次。通过构建问题情境带动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2.4构建生活情境,培养运用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教学目的是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科特点与生活即教育理念相契合。因此,教师构建生活化情境,提升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运用能力。以“法律保障生活”教学为例,对于涉世未深的初中生而言,对于法律的认知较为浅显,教师可以从学生熟知的社会生活现象着手,加深对于法律重要性的理解。如展示酒后驾车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材料,引发心灵触动。在此基础上讲解我国针对此社会问题出台的相关法律规范,展示法律对于该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所起到的约束作用。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对于生活带来的保障,促使学生建立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约束自身行为,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结束语:
情境教学赋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以生命力,将原本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立体起来,不仅便于学生理解,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提升了课堂教学趣味性。因此,教师应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分析情境教学特点,并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二者有机结合,提升教学趣味性以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巧霞.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79.
[2]林玉凤.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2):45-46.
盐城市大丰区西团初级中学 江苏 盐城 2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