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上的“问”

2021-09-10朱日和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3期

朱日和

摘要:恰当的课堂提问,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品质。追问,是为了使学生彻底弄懂某一问题,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为课堂锦上添花,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恰当提问;课堂教学品质;有效的“问”

一、如何恰当地提问

1、趣味性提问,引发热情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趣味性提问,就一定会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用多媒体演播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

教师:“三只青蛙怎么唱?三百只青蛙又怎么唱呢?试一试。”

生:点名学生唱。

教师:“n只青蛙又怎么唱呢?”

生:同学唱起。

教师:“同学们,这首儿歌里,蕴含了什么数学知识呢?”

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变被动听为主动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多了一份自主性,多了一份興趣性,更多了一份创造性,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新知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得到增强。

2、启发式提问,引导思路

在初中阶段,数学担任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数学成为很多学生的难题。如果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采用启发式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力,将知识隐藏在一定的背景下,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新的知识。比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课时我先随机请两位同学上台各写5个不等式:

甲:(1)7x<3 (2)5>2 (3)-2x >37 (4)x <6x -6(5)x-5>-1

乙:(6)ab>3 (7) (8)2x+7≠4 (9) x>-1 (10)100x<999

教师:以上是否都是不等式?并请学生思考不等式(1)(3)(4)(5)(7)(8)(9)(10)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未知数的个数,次数等方面看。

生:都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次数都是1

教师:很好还有没有补充?

生:不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教师:很好,那你能给个名称这些不等式吗?……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提问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3、层次性提问,增强提问的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课堂提问并不意味着提问的数量越多越好,而是要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好提问的量。例如:在学习了《同类项》内容后,在小结时,先巧妙地举了一个例子“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就好比是我们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好比什么哪?”。学生们立即开展了讨论,发言异常踊跃:“好比按照男生、女生来排队”;“好比卖水果,橘子归一类,苹果归一类”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教师马上追问“那么同类项的分类应该注意些什么哪?”。通过这样的巧妙设计问题后提问,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情趣,启动了思维,学生会牢固掌握同类项的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二、如何有效追问

追问作为前次提问的补充和深化,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品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满堂灌”的现象已不多见,但是“满堂问”的现象又露苗头,毫无思维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寥寥无几。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首发的问题后,正确的要追因,不对的要追错,肤浅的要追根,促进他们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追问是一项重要的课堂基本功,要通过有效追问,时刻让学生围绕着课堂核心目标。

发问,有时因问题过大,或方向不明,或部分学生出现知识“掉链”等,教学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引路。引路不是强行牵着走,而是要教师在暗中巧插“路标”。问题大的,通过追问化为两个小点的;方向不明的,给予方法调整的提示;知识掉链的,共同回忆所“掉”部分。这样长期的追问训练,学生自主意识得到有效增强,对于陌生问题的解决能力必然逐步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9厘米和5厘米,求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题意画一个草图予以解决。使边的长度尽可能与题意中数值相同。大部分同学可以得到周长为23厘米,因为学生习惯画出的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进行了一连串的追问。

追问1:“只能这样画吗?”

可能又有较多同学得到周长为19厘米;

追问2:“如果本题中的5厘米换成4厘米,这时的周长是多少?”

有的同学会得到22厘米或17厘米,但也会有同学得到只有22厘米的结果;

追问3:“为什么这里只有一种结果呢?”

学生:“以4厘米为腰不能构成三角形”;

追问4:“考虑本题有两种可能,但它的限制条件是什么呢?”

学生:“构成三角形时必须满足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追问5:“还有没有类似这种有时有两个结果有时只有一个结果的题目呢?”

学生展开讨论,部分同学可能会想起同样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另一个问题——“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80度,求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有两个答案,而这个角为100度时只有一个答案”,由此及彼,让学生养成联想、归纳等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创新课堂提问的策略,通过趣味性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式的提问引领学生跟进授课思路以及层次性的提问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追问”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预设的,要根据课堂中学生的生成而生成。课堂环境的随时改变而变化,使实际的课堂追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追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追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岑志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07(49).

[2]黄海涛,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

[3]高炜.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