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的小学高段数学高效教学策略

2021-09-10叶顺娣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段数学高效新课改

叶顺娣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对自身的教学策略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对高段数学进行了解,并对学生实际学习状况进行了解与探究,然后探寻符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探究、合作能力等。本文通过探究小学高段数学,提出了一些更加高效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策略;高效;新课改

引言: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逐渐的脱离儿童期,并向着青春期过渡,是教育学生的关键时刻。该阶段学生开始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性格特点也逐渐开始显露,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差异,学生在这个阶段,自制力也有一定的增强。因此,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发展特点,帮学生消除消极情绪,调动学生的对数学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通过设计情景,调动学生对数学的探索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因此,课堂导入就成了教师的教学关键。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故事、做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由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并开始有独立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利用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导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可以在情境中,激发自身的探究意识。

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数的意义”时,教师的目的是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一整张纸给四个学生,然后问学生:这样为什么不公平?学生回答:因为没有平均分。教师:对,想要公平就要平均分。然后将纸张平均分成4分,然后可以提问学生,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可以了解1/4的概念,教师可以问剩下的两份用分数如何表示,学生:2/4。让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函数的概念。教师通过设计情景,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不的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讨论模式进行授课,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喜爱,不仅可以有效地突出学生的课堂地位,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但是在学生讨论过程汇总,可能会出现讨论不恰当、定位不准确等缺点,导致学生的讨论效率提升不上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高年级数学时,需要对学生学习特点、思维逻辑等进行了解,教师还要对数学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利用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提升自身的合作探究能力与交流能力。

例如,教师教学“长方体”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长方体的物体,让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长方体的特征。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对长方体有哪些想要了解的呢?利用问题,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特征,要求让学生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做好长方体,以及同学们对长方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结合手中的长方体,小组讨论长方体还有哪些特征。讨论结束,让学生可以从小组中选出一名同学代表,将总结的内容展示出来。学生说:有六个面。教师可以让学生数给大家看,还可以从中得出,相对的两个面我们称为对面。同学们通过讨论与归纳,得出来的结论会更加的多,学生对长方体的认知与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交流合作、总结归纳能力,还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率。

三、利用数形结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中,抽象与形象的两个典型的代表“数与形”,作为数学的两个基本概念,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将数与形联合起来,将一些抽象化的问题变成直观问题,为学生快速解决一些负责的数学难题。让学生在运用熟练以后,再碰到复杂的问题,会快速地想到利用图像性质進行转换,并快速的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升解题效率,开阔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用方程解决问题”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数学难题变成成形象、直观的问题,为学生打通学习思路,实现利用线段图,分析等量关系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了解等量关系。让学生在日后学习中,可以找到更直观的作图方式,不断的积累图的类型,并在解决购物方面、面积方面等实际问题时,让学生可以利用数与行结合的方式,解决数学中的难题。小学数学教师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与数学教学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的掌握该方法,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通过将生活型例题引入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与数学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亲切感。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一些生活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与生活问题的结合,可以提升学生解决日常遇到的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能力。通过生活问题,拉近学生与数学的亲近感。

例如,教师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并掌握分解法与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师可以将问题生活化:我们班想做一面班旗,需要多少布,我们需要求什么?学生回答:求队旗的面积。教师可以继续提问:队旗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组合图形。让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思考,旗子是用哪几个图形组合出来的,要怎样才能求出队旗的面积?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队旗可以分割成两个梯形,可以添补成一个长方形等。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的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在课上引入一些生活上的问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去解决,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结束语

综上,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需要在教学时,遵循“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将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提升。通过设计情景、小组之间合作探究、数形结合、利用生活化的例题,提升学生的探究、合作、逻辑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培育出新时代核心素养的优秀少年。

参考文献:

[1]王姜龙.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新智慧,2020(05):95.

[2]张家梅.基于新课改的小学高段数学高效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02):43-44.

[3]冯凡琴.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1):30.

猜你喜欢

高段数学高效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乘坐“方程思想”的船 到达“减负高质”的岸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段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教学小学高段数学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