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饰图案设计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研究

2021-09-10戴露

科技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课程实践思政元素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服饰图案设计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入的重要性,通过专业的研究与调查,精准找出二者相互融合的有效性方法,如强化思政元素的融入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加强课程实践力度、完善课程融合的评价等,从而全面改善服饰图案设计课程的建构水平。

关键词: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思政元素;课程实践

引言: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加入适当的思政元素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使其拥有一个较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广大高校教師需在日常教学中找寻到适宜的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从而增强相关专业课程的设计标准。

一、服饰图案设计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入的重要性

(一)与思政教育的要求相符

一般来讲,在开展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期间,学生需在该课程内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在新型教育改革的发展下,相关部门为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目标,即由此前的知识文化教育转变为核心素养类教育,也就是说在日常学习中,学生不但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还要逐步提升整体的德育水平,在专业能力与思想道德上同时进步,从而成为复合类专业人才。相关教师在开展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期间,要运用巧妙方法将思政元素纳入到课堂中,在找寻二者融合的路径时,在当前的教育工作内完全践行思政元素的基本要求,提升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

(二)加强学生道德水准

对于当前的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来说,高校学生代表着全新的发展力量,其肩负着国家发展的重要责任,而具体的思想道德水准会给其服饰图案设计效果带去较大影响,不仅会改变其未来的道路选择与发展状态,还会适时引发服饰图案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在高校教学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管理人员,在进行服饰图案设计课程的教授时需主动加入思政元素,利用该项元素与课程内容的结合,可及时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感,使其在学习期间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从某种程度上也能进一步优化学生的专业水平[1]。

(三)展现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

从本质上看,对于思想道德教育来说,该类知识的学习与实践需终身完善,基于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时间较多,在该阶段加入思政元素的学习极有必要。高校教师需在教授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期间适时增添思政元素,借用二者的紧密结合,可适时帮助学生确认适宜的学习目标,在改善服饰图案设计水平的同时全面增强其思想道德素养,因而在服饰图案设计课程中添入思政元素可将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展现出来。

二、服饰图案设计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入的有效方法

(一)强化思政元素的融入点

一般来讲,针对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来说,其内部包含多种要素,常规课程教学多由实践课程与理论知识组成。基于服饰图案设计内容的多样性特点,无论是其内部的实践课程还是理论知识教授都带有一定的难度、复杂度,在实行常规教学时会给教师带去些许挑战。

与此同时,高校内部的学生,由于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其在学习服饰图案设计期间也会带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对服饰图案的设计内涵带有对应性的把控。在教育课程革新的背景下,教师在具体教授的过程中,可在服饰图案设计课程内加入思政元素,增强对服饰图案设计的认知维度,提升该类课程设计的思想性,为该项课程的讲述增添更多内涵,提升学生对该项课程的理解性。通常来讲,服饰图案设计内容带有较强的地域性,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学生需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而该类习惯的养成则要借用于思想道德水平的改进,思政元素的融入可帮助学生拥有较好的行为习惯。此外,利用思政元素来教授服饰图案设计还会适时增添该项课程设计的宏观性,从宏观角度审视该类课程可增强学生对该项学习内容的认知度,使其在思想上对该类设计知识的了解更为深入,使学生在更好地学习服饰图案设计知识的同时,拥有一定的家国情怀。

(二)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在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当下,高校教师在服饰图案设计中增加思政元素,需巧妙结合课程内容。

在融合思政元素与服饰图案设计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要全面研究与分析新型课程的整体框架与各项细节内,利用细节来增强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结合度。在详细划分服饰图案设计课程的各项板块时,教师需依照其内容的不同适时找寻对应的结合点,利用不同课程内容对应的教学任务,使该类教育课程革新的效果获得较大发展[2]。

例如,某高校教师在服饰图案设计课程中教授《色彩搭配》期间,其可利用多项多媒体技术或图片来实行色彩搭配的教学,在该次教学中学生通过多项图片与视频的刺激,有效增强其色彩搭配的认知,在该阶段,教师适时增添些许思政元素,利用民族文化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教育,使其在获取更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拥有一定的思政素养。

同时,在实行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服饰图案设计时,教师还应及时获取学生对该类课程内容的接受度,对学生的个性化表现进行积极鼓励,使其在实际设计时可充分发挥出自身灵感、想象力与创造力,适时调动其主观设计思维,有效增强学生对服饰图案设计的实践水平。

(三)加强课程实践力度

首先,在改善服饰图案设计教授效果的过程中,若想切实学生的学习水平,要依赖于实践课程教授的科学度。一般来讲,服饰图案设计课程内容多有理论知识、实践设计等,在开展服饰图案设计的实践教学期间,带有一定主题的实践活动多为教师首选,其不但能完善与丰富设计教学内容,还能为其具体的教授内容带去一定的层次感,可在该实践环节中加入思政元素[3]。

其次,教师在举办以服饰图案设计内容为主的实践活动期间,可将其办成艺术交流的艺术节形式,将服饰图案设计中的部分内容当作该类文化交流的主体,并以实践作业的基础形式来将其布置到学生手中,并在其实践设计时给予积极的鼓励,继而高效提升其创造力、想象力。在设置实践活动的主题基调期间,借用服饰图案设计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可将相关活动定性为“展现民族特色、弘扬民族文化”等。

最后,在完成实践活动的设计、执行与交流后,教师仍可以座谈会形式来进行与服饰图案设计相关的文化交流,学生应根据实践活动中自身完成的作品来详尽讲解与阐述设计理念,通过学生间的适宜交流沟通,其对服饰图案设计的理解将发生全新变化,提升自身对该文化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期间需适时观察其在设计中遭遇的些许问题,在找出问题的原因后,利用针对性举措来完成解决工作,适时增强学生的专业设计水准与思政素养。

(四)完善课程融合的评价

一方面,在融合思政元素与服饰图案设计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日常教授中加强对课程评价的重视度,借用课程教学的不同切面有效增强二者相融的针对性。具体来看,在融合教学模式中,教师需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实行专业评价,要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度、文化价值观念的提升度与实践课程的完成情况来确认其教学效果。针对评价主体的具体选择来说,教师不仅要适时丰富各教师间的评价功能,还要对学生的互评信息增加相应重视度,从而全面增强该类教学评价的综合性。

另一方面,在开展服饰图案设计课程的教学评价时,教师应适时重视该类课程知识与各项思政元素的融合效果,即借用教学评价来全面分析教师的教授效果,提升此后该类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学生思政素养的改进,教师应将该类元素放置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利用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来逐步改变服饰图案设计专业学生的思政素养。

总结:综上所述,各高校在开展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期间,为促进学生的思政文化,教师在该类课程中适时增添了些许的思政元素,不但能适时改进学生的思政理念,还能使其服饰图案设计带有适宜的人文情怀,促进其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兰.服饰色彩与图案设计课程思政的实践[J].辽宁丝绸,2021(02):62-64.

[2]闫兰兰.中国服装史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研究[J].时尚设计与工程,2020(02):36-39.

[3]郑杏月,王国棉.大学生流行服饰文化观与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时代报告,2020(04):146-147.

作者简介:戴露(1985.12—),女,汉族,湖南长沙人,艺术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课程实践思政元素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软件学院编译原理实践课程的教学探索
Practice and Evaluation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Cultivation Based on a Ladder Type System
项目进阶驱动的JaVaEE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