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记叙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发展
2021-09-10朱萍
朱萍
摘要:在记叙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从导语、创设情境、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事件经过、品读环境、学生参与讨论等几方面入手。本文旨在从这几方面,针对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提几点建议,以期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加以借鉴,使教学工作更加切实有效。
关键词:德育;渗透性;记叙文;熏陶感染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337
中学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德育对象,对他们实施德育教育,能够进一步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记叙文阅读题也是中考的热点和难点,因此本文针对记叙文教学的具体实践,把渗透德育的方法大致归为以下几种:
一、在导语中渗透德育
教师的开讲一旦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听得津津有味并积极地“开动机器”。教育心理学指出,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内在动力,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这样的导语开头就较容易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而情溢于海”的效果。
[例]:一位教师为《范进中举》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
《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如果说孔乙己的悲与窘还多少在于他自己的‘终于没有进学’,那么,通过科举这架‘天梯’爬上去的读书人,比如中举的范进,又将何其得意呢?噢,有同学说他疯了,的确。那么,他发疯的病根是什么呢?与腐朽的戕害广大旧知识分子的封建科举制度就一点无关吗?对于这篇文章你想知道些什么?
这个导课方式,风格干练,不仅给学生造成悬念,创设意境,更给学生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激发学生急于探索和挖掘造成范进发疯的社会根源,小说的主题逐渐鲜明,学生也受到了思想教育。
二、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
教师体态语言的表达体现着教育者的情感、意志和个性,直接影响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
[例]:笔者在教授《云南的歌会》一课时,让学生欣赏从网络上下载而来的云南民歌视频,如《五朵金花》、《刘三姐》,并且组织了一个赛歌会,要学生唱一唱这些民族特色浓郁的歌曲,然后在课文中找一找是怎样优美的环境孕育出了这样美的歌声,仔细地感受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了青少年好奇心强,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组织赛歌会,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起他们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思,有利于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自然地渗透德育教育。
三、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渗透德育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教师要正确运用移情。所谓“移情”是指人们在觉察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体验到的与之相同的情感①。使学生产生与作者共爱恨的心理,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对学生进行情感调动,使学生入其境而知其事,明其境而通其情。
[例]:笔者在教《背影》一课时,让学生将四次描写父亲背影的文字找出来,尤其是第二次写到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者写父亲,没有浓墨重彩,只用白描,却给我们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具有感染力。通过仔细地研读四次背影以及父亲的四句话,学生被这种朴素的舐犊之情深深地打动,在这个“背影”中,父亲的形象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四、在分析事物经过中渗透德育
记叙文除了上面所讲到的写人类外,还有叙事类的。叙事性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个要素,其中重点部分是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教学时要重点分析事件的经过,因为经过部分就像是事件的身体。深入理解掌握事件的发展过程,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笔者在教《最后一课》时,先出示填空题,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中按地点可以分成 、 两个部分,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可以分成 、 、 三个阶段,表达了小弗郎士 的思想感情。
(板书:在路上 在学校 贪玩、不懂事 逐渐懂得失去国土的痛苦 激起了爱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对于祖国的热爱)
然后再来具体分析每一阶段小弗郎士的感受以及他所见到、听到、想到的内容。
通过这样对事件过程的细节分析,让学生体会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文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师是在讲课,也是在动情地触摸那一特定时代的回音壁。通过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意寓于情。
五、在品读环境中渗透德育
环境描写是记叙性文学作品中提示作品主旨、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有些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富于诗情画意,适应人物情感的表达,抒发热爱生活的激情;有些作品中的环境描写真实残酷,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让读者感受人物的真实美。
[例]:《孤独之旅》是一篇环境描写非常出彩的小说,“鸭群”、“芦荡”“风雨”都有强烈的象征,笔者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把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找出来,如: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这部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通过研读讨论,学生明确了“鸭群”正是人生目标的象征,“芦荡”实际就是漫长的人生,而“风雨”就是人生的磨难,并在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学生跟随主人公一起成熟,树立远大的理想。
在记叙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紧扣题目渗透、在标点符号中渗透、在字、词、句训练中渗透等等。但是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遵循渗透性原則,感染性原则。注意渗透滋润,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水乳交融。
注释:
①易健.现代美育研究[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0.6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白金声.语文德育渗透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3
浙江省海宁市许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