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2021-09-10曾小娟
曾小娟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打通数学与生活的无形屏障,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本文就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和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这两方面展开了探讨和分析,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的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是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进入课堂,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探索知识的形成,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社会经历比较少。他们渴望像大人一样,独立地去挑选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应该加强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索,将学生的学习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及生活结合起来。一方面引导学生独立生活,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运用数学的思维模式。培养数学思维,是学习数学这门学科至关重要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生活化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好办法,它将生活与理论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我们应该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本质,加深对数量、计算、分类、集合、时间、空间、对应、排序、抽象、解决等概念的认识,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所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或者采用实际生活当中的例子引入知识点的讲解,对于学生理解知识点有重要的意义,解决学生学习中由于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的难题,对于提高学生课堂效率有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一)树立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我们要树立起数学生活化的意识。只有树立起数学生活化的意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拥有饱满的热情。比如,在《三角形的面积》学习中,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之后,我安排学生测量红领巾、流动红旗等的长度、宽度,并让学生估计它们的的实际面积。教师转变教学意识,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营造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活跃起来
因为小学生对于教师普遍有着畏惧心理,当教师的情绪、态度不一样的时候,学生在不同的状态下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所以,需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舒展绷紧的神经,变得活跃起来。我们在教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积极探讨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学习《精打细算》小数除法中,我先询问学生喜欢吃什么零食。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提出问题:5个面包5.5元,3袋花生米6.6元钱,一个面包多少钱?一个花生米多少钱?在这种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是无处不在的,通过这种方式,赋予数学算式生命力。然后,我变换题目:如果你有50元,你可以怎么购买东西?还有剩余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整个教学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这种和谐的学习环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减少学习的心理压力。
(三)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场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无处不在,它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所以,数学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和计算》时,我模拟了买卖物品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进行模拟实践。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人民币在购物时境况,达到人民币计算之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多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且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将生活融入教学中,这样能够让数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极大的扩展,既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可以切实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數学探究生活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不仅仅只是传授简单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尤其是培养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比如,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时,在推导出物体的体积公式后。我利用教学模具,取出四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拼接成一个长方体,要求学生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算出长方体的体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模具的同时,进行板书,通过这种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最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做关于体积的实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提出对于体积的疑问,并且通过讨论得出答案。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加强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积极地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场景,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薛金友.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4):66
[2]李瑞元.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J].中国新通信,2019.21(03):191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南山小学 广东 梅州 5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