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现状和对策探究
2021-09-10谭捷
谭 捷
篮球教学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大学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大学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对专项体育(能)训练的关注较少,并不能引导学生加强专项体育(能)训练,导致学生的体能普遍较差,难以满足篮球教学工作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篮球教学的难度,对篮球教学的质量及进度均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本文对现阶段大学体育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分析了专项体育(能)训练的意义,并提出了几点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的策略,以期能够为大学体育教师开展工作带来一些帮助。
现阶段,我国大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的重视程度较低,并不能积极开展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导致学生对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缺乏足够的认识,并不能积极参与其中,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效果得不到可靠的保障。目前,部分大学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逐渐认识到了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专项体育(能)训练水平显著提升。但是由于教师教学观念、学生自身方面因素的影响,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专项体育(能)训练的效果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这种情况下,对大学体育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 大学体育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的意义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教育领域中对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关注较少,对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些限制,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学体育中积极开展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为学生参与篮球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身体素养的提升。而且对学生进行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适应自身未来的工作岗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
2 现阶段大学体育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思想观念落后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部分大学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只是一味地强调专业课程的开展,对体育教学的关注较少,这种情况下,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些限制。而且部分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责任意识,并不能严格按照既定流程及标准进行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没有充分认识到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在工作中存在一些敷衍了事的心理,这种情况下,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工作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另外,还有部分体育教师自身所学专业并非篮球方向,因此教师对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方面知识的掌握水平较低,并不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必要的帮助,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的质量。
2.2 训练方式单一
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存在着训练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使得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的趣味性较差,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专项体育(能)训练的效果得不到必要的保障。部分大学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时多是采用传统的训练模式,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關注较,教师在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过程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参与感较低,难以通过专项体育(能)训练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而且传统训练模式会导致学生对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缺乏兴趣,加大相关工作开展的难度。
2.3 学生积极性较差
学生积极性较差也是大学体育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其对专项体育(能)训练的效果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盲目追求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的进度,不能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导致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的针对性较差,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只是被动的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训练,并不能高质量完成专项体育(能)训练任务,这种情况下,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开展水平较低。
3 大学体育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策略
3.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高度重视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工作的开展,并在训练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保证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大学体育教师应明确自身在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过程中发挥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过程中来,以此降低工作开展的难度。而且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询问学生的感受及诉求,不断对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工作进行改进,以此赢得学生的认可,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时代下,各个行业均加大了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期能够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情况下,教育领域应明确社会发展趋势,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此提高教学工作开展水平。在专项体育(能)训练过程中,大学体育教师应注意利用多媒体将相关知识更加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学生理解运动技巧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过程中来。例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完成课程导入,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优势,通过播放篮球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专项体育(能)训练的积极性,以此保证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3.3 优化课堂训练
在以往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是向学生讲解常规专项体育(能)训练方法及技巧,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的内容较为单一,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并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专项体育(能)训练过程中来。而且体育教学在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过程中不能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篮球体能教学的模式千篇一律,使得专项体育(能)训练氛围较为沉闷,学生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也会对专项体育(能)训练的效果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大学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优化课堂训练,调整专项体育(能)训练的内容,确保专项体育(能)训练对学生始终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以此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的水平。
3.4 针对性训练
在以往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过程中,大学体育教师不能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专项体育(能)训练的进度,却忽视了专项体育(能)训练的质量,专项体育(能)训练的针对性较差。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师应正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及性格的分析,科学合理的确定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的方案,提高训练方案的针对性和合理性,以此加强对学生的影响。
3.4.1 力量训练
在以往工作中,大学体育教师在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较为单一,难以有效对学生的力量进行培养,使得力量训练的效果较差。在针对性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对力量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高强度的力量训练,通过俯卧撑、推举等方式对学生的上肢力量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手臂力量,保证学生肌肉的氧气供应,以此为学生参与篮球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对力量训练的强度进行控制,避免长时间高强度训练对学生身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此保证力量训练的效果。
3.4.2 背部肌肉训练
在实际工作中,大学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背部肌肉训练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训练,以此提高学生背部力量。在背部肌肉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俯力侧平举发,要求学生通过哑铃对自身的肩部力量进行锻炼。而且教师可以通过单臂拉力器划船法对学生的背阔肌进行锻炼。此外,教师在学生背部肌肉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对单臂哑铃划船法及反握胸前下拉法的应用,对学生的背部肌群及背阔肌块头进行训练,以此实现学生背部厚实度的大幅度提升。
3.4.3 胸大肌训练
胸大肌训练也是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的重要内容,大学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注意对卧推举呼吸法的应用,在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力量,并增加学生身体内部储存氧气及运输氧气的细胞数量,以此为学生参与篮球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可以要求学生参与杠哑铃训练及俯卧撑训练,通过调整杠哑铃训练的时间及俯卧撑的次数来帮助学生更好的锻炼自身的胸大肌。此外,教师在工作中还应注意对卧推举时间、速度的控制,保证训练强度及时间的合理性,以此避免过度训练对学生身体造成的伤害。
3.4.4 耐力训练
篮球运动对学生的耐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耐力才能在篮球运动中取得好的成绩。在以往工作中,大学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耐力进行训练时往往只是采用400米往返跑,这种训练的强度较小,难以對大学生进行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耐力虽然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并不能满足篮球运动对学生的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师应正确看待以往学生耐力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学生的耐力进行考察,并合理制定耐力训练方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强度的训练方案,以此保证所有学生均能够通过训练提高自身的耐力。例如,教师可以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800米跑训练,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进行1000米或是1200米跑训练,切实提高每个学生的耐受力及心肺功能,帮助学生在专项体育(能)训练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篮球运动相关知识,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大学体育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过程中仍旧面临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影响着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的效果。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师应明确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的重要性,正视体育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并通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优化课堂训练、针对性训练等方式改进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工作,进而实现篮球专项体育(能)训练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作者单位:广东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