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农业类型下辽宁丹东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2021-09-10惠雅宁赵亮王冰茜张轶睿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旅游体验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惠雅宁 赵亮 王冰茜 张轶睿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欣赏田园风光、体验民风民俗的乡村旅游成为受人追捧的旅游热点,政府的支持和消费者的追求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都会产生推动作用,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乡村旅游發展模式趋向综合化,但旅游发展缺乏竞争力强的旅游核心特色。近年来沉浸式特色农业体验型旅游兴起,为乡村旅游核心产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个优秀选项。本文通过对辽宁省丹东市特色农业体验类型的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深入探讨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建构与发展方向,为乡村旅游的综合化发展提供特色旅游核心建设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旅游体验;辽宁丹东

一、引言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旅游吸引物,以满足城乡居民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体验等需求为目的而开展的旅游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国家旅游业优化的需要,更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激活乡村资源,有利于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更能提升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本地就业,带动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1]。城市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工作节奏过快,给予人们极大的生活压力,居民身心疲惫萌生暂时性逃离和躲避的想法。乡村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吸引城市居民前来旅游,旅游者希望借此机会达到放松身心、缓解焦虑、调整心情和生活状态的目的。基于以上原因乡村旅游成为一个旅游热点,在农家乐兴盛的同时乡村旅游的问题开始暴露——旅游模式单一。农家乐经营方式十分简单,容易被复制进行大面积的应用,而乡村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发展休闲观光旅游重复性高,缺乏标志性的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持续性弱,后续发展缺乏动力。

辽宁省丹东市作为一个边境城市,交通便利、旅游吸引力强,对国际旅游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地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地理风貌和人文风俗也极具特色,借助特色农业发展推动当地旅游资源的营销,在采摘体验模式下衍生更多旅游产品,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地发挥丹东的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知名的旅游品牌,提高的旅游产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对丹东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旅游类型与模式的匹配度,为全国乡村旅游建设提供模式借鉴。

二、研究内容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苏飞(2017)认为乡村旅游借助乡村自然资源、乡村文化资源、乡村农事活动和民俗文化作为材料,形成了集度假娱乐、观光学习、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旅游体验活动[2]。

(二)特色农业概念

农耕文化的“特色增效”“提质增绿”“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绿色发展理念,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县域特色农业是在区域资源优势基础上发展起来比常规农业更具发展优势的特殊农业产业[3]。

(三)发展类型和模式

发展类型可分为农家乐型、观光游览型、休闲度假型、回归自然型、康体养生型、文化教育型、务农体验型、民俗风情型、产业集群型等等。发展模式包括核心-边缘、圈层聚集、全域集群等。

三、丹东乡村旅游现状分析

(一)特色农业类型

丹东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侧重于农家乐、务农体验两方面,全域集群模式逐步形成。

农家乐集乡村的田园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着重打造淳朴轻松的旅游氛围和自然绿色的旅游产品,在当地乡村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宣传建设,推动旅游与地区充分融合,实现旅游价值最大化。建造和开设农家乐要求少、成本低,易于推广,是丹东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

务农体验着眼于游客参与农业活动的发展项目,丹东草莓种植面积大、孤山杏梅和板栗栽培历史悠久、已形成优质稻米生产带,拥有充足的农产品种植体验旅游活动开展条件。

丹东通过整合本地旅游资源发展全域集群模式乡村旅游,在整体上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二)资源特色

丹东属暖温带湿润性季风型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大,气温适宜,四季分明,地势北高南低,江河密布。

丹东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在自然方面,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源,对于水稻的生长极为有利;在人文方面,水稻业种植经验丰富,科技的应用和规模化集群产业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大面积的种植管理。丹东具有发展稻田观光旅游产业的先天优势,在农忙季节开辟水稻种植参观体验旅游特色鲜明。

丹东是我国最早引用草莓产业化发展的地区,当地草莓种植技术发达,初步形成以草莓、稻米等为主的特色农业基地,草莓出口量大,已经形成较为成熟草莓供销产业链,在国内外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乡村草莓采摘园数量多,以采摘为主的体验式旅游迅速发展,对长期居住于城市的居民吸引力强,再加上温室技术的发展,冬季也能进行草莓采摘,缓解季节对体验旅游的影响。

丹东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是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文化种类丰富多样,民族特色丰富多彩,发展农家乐旅游具有独具一格的生活氛围。

(三)发展问题

1.农产品品质有待提高

丹东地区的草莓的品种更新不及时,栽培设施缺乏严格标准,种植期间病虫害现象较严重。草莓类产品保质期短,对储存环境要求高,采摘体验对远距离游客吸引力弱。

丹东水稻稻米品质相对较低,育种技术相对落后,栽培技术体系不完善,产量较低,体验类旅游发展局限性大。

2.基础设施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

农家乐大部分由农户家庭自主开发经营,设施较为简陋,缺乏监管和规范。一些农家乐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乡村食品卫生安全难以保障,具有强烈的安全隐患。

3.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科技应用水平低

乡村旅游主要的从业人员为村民,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只有少部分人经受过专业培训,游客体验感较差。一方面科技引入较为困难,另一方面村民难以对科技进行熟练的应用操作,缺乏专业性人才指导。因而乡村旅游科技应用水平较低。

4.旅游产品服务同质化,缺少品牌建设

丹东地区农产品种植面积广,但发展体验型旅游的農产品种类较少,采摘业趋同。农家乐服务集中于品尝农家菜、喝茶、赏花等旅游项目,缺乏创新性,容易复制。拥有知名的特色农业基地,但并没有成功建设独特的旅游品牌,知名度较低。

(四)解决对策

1.提升农产品品质,培育新品种

一方面,关注国内外草莓、水稻等丹东大量种植的农产品的品种更新情况,试验、购买和应用新品种。另一方面,注重培育研发品质更好、产量更高的农产品种子和种苗。深入研究农产品病虫害问题,坚决阻止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努力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减少有毒有害杀虫去病药剂产品的使用。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乡村旅游规范程度

开展乡村修路工程,逐步普及路灯等基础设施,规范农家乐产品定价、保障产品质量、严格把控乡村卫生和食品安全,禁止用奇珍异果为名兜售三无产品,维护旅游者人身安全。

3.开展专业旅游服务培训,推进乡村旅游科技化和现代化

政府聘请专业旅游人才为乡村旅游经营者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提供给游客自由和谐放松的旅游体验。引进科技设备,形成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科技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特色化发展持续性。

4.深入挖掘地区特色,建设知名旅游品牌

多民族聚居使丹东有多种多样的民族特色,将发展乡村旅游与各地区民族特色相融合,提供多样化乡村生活氛围,建立特色旅游形象。利用物流网络扩大产品销售范围,采用多种营销手段宣传旅游产业,提高知名度,打造别具一格的特色农业品牌。

四、总结

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当地地理环境优势,形成统一的信息管理模式,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取得政府资金和人才支持,将旅游特色推向国际,扩大宣传营销范围,提高乡村影响力。努力建设农业体验特色,围绕核心产品或资源进行衍生化发展,用一个产品带动多个产业共同发展。

丹东特色农业发展需要深度开发和挖掘,农家乐型和体验型旅游对于好奇心强、热爱农村生活的游客更具有吸引力。本文建议丹东可以通过发展农产品采摘建立农业旅游特色,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太芹,董培海.中国乡村旅游扶贫研究进展与启示[J].旅游研究,2021,13(01):32-42.

[2]张月雯,冯利民,刘晓蒙,李伟.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J].现代化农业,2019(12):45-47.

[3]许颖.农耕文化与县域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和路径——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3):30-34.

基金项目:辽宁科技大学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类型视角的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

惠雅宁(2000-),女,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18级学生;

赵亮(1977-),男,辽宁阜新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王冰茜(2000-),女,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18级学生;

张轶睿(2000-),女,辽宁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18级学生。

猜你喜欢

旅游体验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成都妈妈农庄游客参与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
感知与意向性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农村文化产业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陕西省提升旅游体验途径探讨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