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舞蹈的专项体能训练
2021-09-10高益帆
高益帆
1 前言
体育舞蹈自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以来,逐渐得到大众的支持和喜爱,到今天俨然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光辉之路。然而总体来看,目前我国体育舞蹈竞技水平仍不及欧美发达国家,这主要由于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员体能水平总体较弱,制约了技术水平的充分发挥。在当前我国体育舞蹈训练系统中,体能训练虽已常见但仍面临许多问题。
2 体能训练在体育舞蹈中的应用价值
2.1 为技术提供物质基础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的运动项目,是体育、舞蹈、艺术等多方面的结合。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评定体育舞蹈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决定性要素,而体能水平为体育舞蹈运动员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比如摩登舞中的华尔兹,以舞姿的连绵起伏,行云流水为美,这就对运动员踝关节和膝关节的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拉丁舞大多强调身体重心的快速转换以及胯部的灵活运动,这就需要运动员不断强化腿部肌群和核心肌群的力量与耐力,以此来使舞蹈动作完成得更加精美高效。
2.2 大负荷、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需要
大负荷的专项训练要以强大的身体素质水平作为支撑,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充分调动身体各系统机能,对刺激产生积极反应,从而促进技术进步。如果体能水平跟不上,过早出现疲劳,就会大大降低训练效率。体育舞蹈比赛则是在短时间内考验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依据目前的赛事规则,每轮比赛都要经过五支舞的激烈角逐,整轮比赛时长在8至10分钟左右,期间运动员的体能被快速消耗,只有以强大的身体素质作为支撑,才能在比赛后期保持动作质量,充分发挥技术水平。
3 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现状
3.1 体能训练比重增加
体能训练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地位较前些年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体育舞蹈工作者意识到体能训练对于提升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重要性,开始自发地提高体能训练的在体育舞蹈训练系统中的比重。体育舞蹈专业院校陆续开设体能训练的相关课程,开始把体能训练列入日常的体育舞蹈训练体系中,成为日常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2 训练方法不当,效果欠佳
体能训练在体育舞蹈的日常训练中虽已很常见,但普遍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这一现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只把体能训练当做技术训练之余的附加式训练,按部就班,对提高舞蹈技术的作用不大。二是日常采取“打卡式”训练,盲目练习,不看效果,赛前又临时抱佛脚,加大训练密度和负荷,看似准备充分,实则并不能取得任何实质上的效果。当前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员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的提升往往是技术的加难化和精细化以及个人舞蹈风格培养的结果。在整个体育舞蹈训练系统中,体能训练对于提升体育舞蹈运动员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的效果并不显著。
3.3 以“技”为先,“技”、“体”失衡
当前我国的体育舞蹈教练员和运动员通常花费大量的時间、精力和金钱不断打磨自身舞蹈技术,奔赴世界各地找寻最顶尖的师资力量,只为追求更为极致的技术,却鲜有人愿意在体能训练上付出较高成本,体能训练的时长、频率和质量都无法保障。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员往往技术精湛却频频无缘世界一流赛事总决赛,始终停留在世界“准一线”水平。
4 策略
4.1 转变观念
体育舞蹈虽是技术主导类的表现难美性运动项目,但体能训练与舞蹈技术训练同样重要,精湛的技术需要强大的身体素质作为支撑,二者相互作用,切不可顾此失彼。改善我国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现状首先需要所有体育舞蹈工作者转变观念,摒弃传统“技术先行”、“以技为先”观念,深刻意识到专项体能训练的重要地位,把专项体能训练列入体育舞蹈的日常训练系统中并不断完善。
4.2 提高教练员专项体能训练水平
提高体育舞蹈体能训练质量和水平,需要教练员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教练员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刻把握,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并作用在完成舞蹈动作所动用的各系统和肌群中,直接提高专项所需的身体素质水平,提升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4.3 “体技融合”、“因舞而异”
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内容要与舞蹈技术特征紧密结合。不同舞种对运动员体能的要求略有差异。例如拉丁舞中的恰恰舞、牛仔舞,音乐轻快,节奏感强,舞蹈动作切换频繁,对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动作速度、力量耐力以及灵敏素质等要求较高;而伦巴舞音乐轻柔舒缓,舞蹈动作大多表现舞者身体线条美感,延展性强,这就在力量素质的基础之上又对运动员的柔韧和协调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结语
体育舞蹈对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单纯依靠技术进步难以将我国打造成体育舞蹈世界一流强国,体能训练在体育舞蹈训练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想补齐体能短板,就需要我国体育舞蹈工作者转变观念,遵循运动训练规律,依据体育舞蹈运动特点,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合理的安排适用于体育舞蹈的专项体能训练。
(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