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官力求“三不欺”

2021-09-10陈良

清风 2021年13期
关键词:子产信服西门豹

陈良

“三不欺”典故,出自《史记·滑稽列传》,在记述西门豹故事之后,褚少孙评论道: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中国古代官吏通常以实现民众服从为施政目标。不欺,意即不欺骗,还包含信服、服从之意。所谓三不欺,也就是从三个维度或以三种方式令民众信服、不欺骗。那么,子产、子贱和西门豹如何令民众信服、不欺呢?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人,系郑穆公之孙、公子发之子,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郑简公三十年(前536年),在子产主持下,“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开创了中华成文法之先河。此前,周王朝及诸侯国虽有法律,但却是秘密的,没有公布于众,意在“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子产让法律公开透明,破除司法神秘化的传统,既有利于国人知法守法,也有利于促进官员依法办事、公正司法。

子产执政期间,积极推行诸多经济改革措施,为民求生,为国理财。他选贤任能,知人善任,做到人尽其才。他集思广益,妥善决策,所有公文或政令都经过草拟、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等程序把关方可出台。最难能可贵的是,子产虚怀若谷,开放言路。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喜欢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与得失。大夫然明建议把乡校废除。子产却对然明说:“人们在早晚劳作之余到乡校聚一聚,议论一下时政何尝不可?他们认为好的就推行;他们所讨厌的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子产开明豁达,能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有错必纠,有弊必除,老百姓心悦诚服,自然不能欺骗了。

子贱,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子贱注重修身,品德高尚。子贱曾经出仕,担任鲁国单父宰(地方官)。在任期间他很少走出公堂,成天悠闲自在,弹琴取乐,却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同为孔子学生的巫马期也曾担任单父宰,任期内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事必躬亲,日夜操劳,这样才把单父治理好。巫马期向子贱探询为官心得,子贱坦言道:“我的办法是借用众人的力量,你的办法是任用自己的力量。任用自己力量者必然劳苦,借用众人力量者自然安逸。”子贱知道个人力量有限,所以,子贱授权予贤能者,借用这些外脑与外力打理政务,从而实现“鸣琴而治”。

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担任过魏国邺县县令。上任伊始,西门豹会见当地年长者,询问民间疾苦。了解得知,基层官吏与巫婆神汉勾结,假借“为河伯娶妇”骗取钱财坑害女子,致使百姓苦不堪言。于是西门豹将计就計,等到河伯娶妻的日子,西门豹以所嫁之女不美为借口,要向河伯请示,把巫婆神汉和乡吏相继扔进河里去禀报。扔进河里的人都没有上来,在场官吏与民众万分惊恐。西门豹乘势而为,颁布律令,禁止巫风,这个祸害百姓的陋习被一举废除。西门豹治邺,快刀斩乱麻,以重典惩治歪风邪气,兴利除弊使民众得实惠,故而百姓不敢欺骗他。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瑞安市基层干部座谈会上指出:西门豹治邺是大家熟悉的故事。这个故事里面讲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子产是春秋时人,他治理郑国,明察秋毫,百姓不可能欺骗他。子贱是孔子的学生,他做官重在教化,身不下堂,鸣琴而治,百姓受到感化,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是战国时魏人,他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面貌出现,不站在百姓的对立面,顺利革除“为河伯娶妇”的陋习,带领百姓兴修水利,用重典治乱世,百姓不敢欺骗他。这些道理对于我们加深理解干群关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无裨益,应该好好体味。

总书记这番话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党政干部应当深入学习,融会贯通。现在看来,子产是善治与开明的典范,官民之间良性互动,就不至于相互欺骗。子贱是德治与委任的典范,关键在于他所选用贤能之人,施行仁政纯化风俗,让百姓不忍欺骗。西门豹是宽严相济的典范,对待祸害一方的黑恶势力严厉打击,绝不心慈手软,对于百姓则因势利导,为他们兴利除弊,百姓当然不敢欺骗他。

如果我们干部能够借鉴“三不欺”的经验,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必定能处理好干群关系,从而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猜你喜欢

子产信服西门豹
四上《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机智的西门豹
宽容的力量
跟踪导练(三)6
西门豹治邺
春秋那棵繁茂的树
子产受骗皮皮猪卡通
浅谈让学生信服的有效途径
有效管理班级方法探微
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