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捕捉苗头, 善于发现线索
2021-09-10闫群力
闫群力
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要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线索,及时捕捉问题苗头,从而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筑牢防线。同时从问题线索中举一反三,顺藤摸瓜,一查到底,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除恶务尽,绝不手软。纪检监察、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各方面工作都要敢于、善于发现问题线索。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
一是从党委(党组)会议纪要中发现问题线索。如“集体研究决定”“碰头会”商定的,班子成员都同意的,以及谁到会、谁在场、谁“拍板”等等,从中发现问题端倪。有的“一把手”善于“作秀”,做表面文章,尤其是很会钻空子,常常打着“集体研究”“班子决定”“共同商定”等旗号,专门干以权谋私的勾当。
二是从查账对表中发现问题线索。一般采用的方式方法有普查法、倒查法、详查法、抽查法、截取法、比对法,从异常数字中发现问题,从异常往来中发现问题,从账户之间异常对应关系发现问题,如收入不入账、多收少记、少付多记等。这种情况通常发生于财会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严的单位,作案人大都是那些直接经手管理财务的人员。
三是从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线索。为更有效发挥审计作用,在实践中有的地方探索实施了巡察审计联动工作机制,引入审计专业力量,将审计组成员作为巡察组成员,将审计组组长授权为巡察组副组长,巡察组与审计组同步进驻、分工协作。审计人员对被巡察单位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业务台账等资料进行查阅,为巡察组提供有价值的问题线索。巡察组利用审计出的问题线索,通过走访、谈心谈话等方式进一步研判、甄别、印证。
四是从巡视巡察中发现问题线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企业事业,从金融单位到高等院校,在巡视巡察中发现了大量问题线索,查处了一大批腐败贪官。在工作实践中有关人员通过个别谈话“广撒网”,调阅资料“顺藤摸”,受理信访“细过筛”,下沉调研“唠家常”等,打好发现问题线索的“组合拳”,尤其是在巡视巡察中要有效发现深层次问题线索。笔者总结概括了巡视巡察中发现的问题线索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建议进一步了解关注类,反映的问题线索具体,有较强的可查性。二是建议了解关注类,反映的问题线索比较具体,有一定的可查性。三是建议参考类,反映的问题线索不具体,可查性不强。
五是从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线索、从审查调查中发现新的问题线索。及时、有效地搜集和掌握违纪问题线索,是查办案件的基础和前提,能否发现线索也是困扰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的一个难题。要采取多种措施,主动出击,多渠道、多角度地培养发现搜集问题线索的能力。如从小事、小处、小节、小问题、小毛病等“小”字入手、切入并突破,从日常闲谈、兴趣爱好、文体娱乐、业余生活中发现问题线索,从交际往来、迎送往来、接待宴请、请客送礼中发现问题线索,从子女留学、家属定居国外、亲朋好友经商办企业中发现问题线索,从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用人、批钱、立项、抓工程、秀政绩中发现问题线索,等等。发现问题线索后,要进行问题线索研判,就是对问题线索进行研究并判定应对其采取哪种处置方式,即对照党纪处分条例、政务处分法、刑法等党内法规、法律法规,分析预判问题线索反映的情况属于违纪、违法还是涉嫌犯罪。
六是从信访举报中发现问题线索。有的实际工作者积累总结了创新信访举报发现问题线索“八法”,即信书结合法、提高站位法、深入本质法、关联对比法、当机立断法、捕捉民意法、小中见大法和就信推演法。有的提出了从信访举报中发现问题线索,要拓宽“案源”渠道,从信访举报中筛选案源、问题线索。从办案中发现和搜集新的问题线索、案件线索,举一反三,顺藤摸瓜,扩大案源和问题线索。从共享信息中捕获问题线索。从中心工作、群众反映问题相对集中的领域和部门,积极排查问题线索。分门别类进行处理。从下访、座谈中了解案源,从老百姓的言谈、牢骚、抱怨中去分析判断、归纳整理,理出头绪,从而发现问题。
七是从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关键环节中发现问题线索。精准监督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是紧盯“关键少数”的关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领导多次强调,重点加强对高级干部、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突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一把手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重要职责。为解决一把手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用钱“一支笔”、项目“一把抓”的问题,以“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作为监督的切入点,根据部门职能和权力运行特点,列出现场监督检查要点,着力发现一把手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民主集中制等方面的问题。找准工作的重心和重点,突破“堵点”“瓶颈”,以重要任务和关键性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接续实现突破。同时紧盯财务管理、物资分配、工程招标、项目审批等关键岗位的重点人员,聚焦权力运行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发现问题线索。身处关键岗位,即使职级不高,也掌握着不小的权力。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招标程序、机构选取、方案落实情况进行贴近监督,管住关键岗位人员的“任性之手”。
八是从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情况核查中发现问题线索。今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级党委要加强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情况核查。党的十八大以来,少数领导干部对中央出台的报告个人事项规定置若罔闻,满不在乎,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普遍抱着侥幸心理对应该报告的“个人事项”瞒报、漏报、虚报、不报,说假话,不说实情,对党不忠诚、不老实,没有抓住组织给予说清或挽救的机会,最终落马被查或被判,自食其果,后悔莫及。
发现问题是为了推动解决问题。各级党委(党组)要履行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敢于解决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纪律、监察、派驻、巡视巡察“四项监督”统筹衔接,打出一套“组合拳”,实现各项监督同向发力、同增质效。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日常监督、平时监督、跟踪监督、全程监督,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线索,及时捕捉问题苗头,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筑牢防线。在抓早抓小的同时,惩处这一手也毫不放松。对严重违纪违法涉嫌犯罪,执迷不悟、拒绝挽救的,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严肃查处直至移送司法机关。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清醒看到,腐败这个党执政的最大风险仍然存在,存量还未清底,增量仍有发生。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威胁党和国家政治安全。传统腐败和新型腐败交织,贪腐行为更加隐蔽复杂。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交织,“四风”成为腐败滋长的温床。腐蚀和反腐蚀斗争长期存在,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反腐败没有选择,必须知难而进。要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堅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毫不妥协,全面检视、靶向纠治,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督促全党担当尽责、干事创业。要坚持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吃喝、餐饮浪费等歪风陋习露头就打、反复敲打。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带头廉洁治家,从严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作者系中纪委宣传部原正局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