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花枯萎病及黄萎病发生原因与防治

2021-09-10尚志梅

科技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黄萎病枯萎病棉花

尚志梅

摘要:新疆是中国棉花的主要产地之一,新疆棉花经过加工源源不断地供给于全国市场。然而由于区域内棉花种植的范围不断扩增,新疆棉花重茬面积和连坐时间的大幅增加,棉花的枯黄萎病也逐渐恶化。因此本文着重介绍棉花枯黄萎病及其发生原因,并对这两种病症的防治提出几点见解,为枯黄萎病的防治贡献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棉花,枯萎病,黄萎病,防治

1 发病症状

枯萎病属于维管束病害,又被叫作半边黄、金金黄、萎蔫病。按发病症状可分为青枯、黄化、紫红、顶枯、光杆、黄色网纹、急性萎蔫等类型[1]。同时,站在解剖学的角度上来说,染病的棉花有数个器官都可以携带病菌。其中枯萎病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期为现蕾期。棉花枯萎病的发生与棉花品种差异关系很大。据相关数据显示,当种植地土壤温度处于20~27℃时,棉花的枯萎病最严重的,而处于28~31℃之间时枯萎病病症略有减弱,超过32℃不会发生棉花枯萎病。此外,当棉花生存环境中含水量处于75%左右时枯萎病的发生概率最大。

黄萎病则主要分为落叶型和苦斑型。发生黄萎病的棉花往往不会萎缩,但有结铃出现。且若棉花的黄萎病发生在棉花生长早期,其植株一般较为矮小。染病棉花植株发病时一般从下至上,从内而外。在发病早期,棉花叶往往呈淡黄色,随着病症的逐渐恶化,叶片会之间卷曲变厚,最后脱落时呈深褐色。黄萎病病原为大丽轮枝菌(V.dahliae),该病原菌能够抵抗极端恶劣环境,在零下30℃以及近百度高温中可生存近十年不死亡。其致病性最强的温度区间为24~27℃。

2 发生原因

2.1 土壤环境恶化

由于在新疆的种植地上棉花种植占比巨大,大量的县区中棉花种植在整个种植产业中的占比在70%上下,甚至更多。这种情况导致种植地不易轮作倒茬,特别是在受病菌污染的土地上,大多数的棉花秸秆都以秸秆还田的形式,使大量的枯、黄萎病病原菌在土地上积累。这些病原菌在突然环境中可以生活繁衍的时间相当长久,同时可以跟随着种子或者水流等向四面八方扩散,非常轻易地就能使种植田中的棉花病症愈发严重。此外,携带着病原菌的棉花秸秆等组织在土地中腐烂,是大量的病菌存活于20 cm上下的土壤中,并随着耕作不断扩散,逐步感染附近的无病棉田。

2.2带菌种子

带菌种子(多数在短绒上)是枯萎病在新疆扩散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新疆地区每年都会从全国各地不停地引入优良品种,而在这期间由于相关部门的检疫工作逐渐宽松,许多病原菌及其复杂的菌系随之不断入侵,使得新疆棉花种植地上的病田产量大幅下降甚至无法再种植棉花。区域内棉田没有很好地进行管理分类,各区域相关单位对棉花病情相互隐瞒,甚至在利益的驱使下,使用病田种子播种,这些情况的存在都极大地加重了黄萎病与枯萎病的危害。

3 防治对策

3.1 嚴格产地检疫

从源头上把关,将其发生势头扼杀在萌芽状态。加强种子检验,严格避免在收购、加工等环节病原菌扩散的可能性;禁止棉花重病区向无病区和轻病区调种,调运棉种最好进行硫酸脱绒包衣处理或种子消毒,必要时进行二次包衣。在棉花种子的产地要严格进行检疫工作,避免盲目运输。同时要做好棉田的管理分类工作,详细登记区域内无、轻、重病棉田。在这分类之上设置棉田档案,合理种植各品种棉花。同时选用无病棉田,积极研究培育优良棉花品种,并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处理染病棉花,保证该无病田品种质量。此外,引入的外来棉花种子或者接触过带病种的棉花种子均因进行检查消毒,且必须经过一定年限的试种后才可以在无病棉田中种植[2]。

3.2 种植抗病品种

棉花的枯黄萎病都属于土壤传播的病害。而由于棉花的种子和各个器官都可以携带病原菌,因而从源头入手是阻止病原菌扩散的重中之重,即培育棉花的高抗病品种。这种方式的防治也能起到一定的开源节流作用,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目前新疆相关研究部门培育的抗病棉花均取得不错的成绩,并已经在一定范围的棉田中进行推广种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区域对于棉花枯萎病的控制。目前主要的抗病棉花品种有辽棉17号、陕1155、辽棉7号等,这些品种中有不少能够同时抵抗枯萎病以及黄萎病病原菌的侵袭。此外在病田中应禁止秸秆还田,在枯、黄萎病肆虐的种植地应该采取翻耕的措施,病症较轻的棉田应该及时处理染病棉花植株,并进行水旱轮作一段时间。

3.3 加强棉花种植管理

棉花长期连作,可导致土壤中病菌大量积累,最终导致病害暴发。棉花和禾本科作物轮作,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危害。当地可与玉米、小麦等作物进行轮作。此外,棉种要用药剂处理,防治棉苗根病;增施磷、钾肥,结合喷施一些诱导棉花抗病性的诱导剂和叶面肥,适度化控,培育壮苗,能够有效改善棉花的抗病性能;深中耕,避免土壤板结以减轻病害,防止病菌入侵;对病株1m3范围内的土壤彻底消毒,将病点的病菌完全杀灭;农家肥要充分沤制腐熟;尽量降低有机磷农药的使用频率与药量,以避免棉花因药量过大等因素而丧失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种植地在施肥过程中不要使用过多的含磷肥料,也不要遗忘钾肥的使用,保证各类肥料的施肥比例要均衡,有效提升棉花植株的抗病能力。对病株超过0.2%的棉田采取人工拔除病株,挖除病土,或选用16%氨水或氯化苦、福尔马林、90%~95%棉隆粉剂等进行土壤熏蒸或消毒。

3.4 药剂防治

目前,药剂防治主要采用多菌灵、克黄枯、枯黄基因素等,这些药剂能够显著抑制两种病症病原菌的生长,进而降低枯、黄萎病的发生概率。此外在上述药剂也要和一些营养剂搭配使用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3.5 生物防治

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培养高拮抗微生物抑制甚至直接灭杀病原菌,逐渐减弱病原菌的致病性。例如放线菌就对黄萎病的病原菌具有较强的削弱作用;某些种类的细菌也可以显著克制黄萎病病原菌菌丝的扩散;此外木霉菌也能够削弱病原菌的致病性,能够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分布来降低黄萎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贾玉娟,孙向春.浅谈酒泉地区棉花枯萎病及黄萎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1,14(12):47-48.

[2]吉文年,孔祥华.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4}(05):156.

猜你喜欢

黄萎病枯萎病棉花
蒜芥茄SsWRKY1基因克隆及黄萎病病原菌胁迫下表达分析
棉花是花吗?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雪白的棉花堡
棉花黄萎病菌的拮抗生物菌研究浅述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攻克棉花“癌症”
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不同西瓜品种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