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性别平等教育的现状及启示

2021-09-10钟兰兰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性别平等学前儿童

钟兰兰

摘要:学前儿童对于性别教育的相似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上、家庭中还是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一些性别不平等现象(包括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身处特定环境下的学前教育老师以及其他图画书、课件和教学传播媒介等仍会带有很强的个人性别刻板印象。为此,国家必须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性别平等教育理论与研究基础上,高度地重视学前教育各个阶段的性别平等教育,构建一个实施性别平等教育的终身课程。

关键词:学前儿童;性别平等;性别平等教育

前言: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从小所接受的性别教育以及一路成长过程中身处的社会两性关系的现状,对其未来两性价值观的确立起着直接的影响。要实现新型两性文化的建立,改变长久以来的男女刻板印象,建立新时代性别平等和尊重,需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对他们进行性别平等教育,激发孩子们的潜能,拓宽他们未来的多元化发展空间。

一、什么是性别平等教育?什么是儿童性别平等教育?

“性别平等教育”是指用教育作为途径改变束缚人发展的性别观念和思维方式,目的在于消除性别歧视、实现性别平等。学前儿童性别平等教育是指,儿童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基于尊重儿童性别生理差异,所实施的包含性生理和性心理等各个层面在内的特别教育。儿童性别平等教育旨在传授性别平等意识,缩小并最终消除男女之间的性别权益差异,让他们追求人格、经济、社会、权力、机会、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性别平等权益,消除长久以来形成的性别歧视。性别平等教育也是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社会地位实质性平等的教育活动。男女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的客观性别差异是开展科学性别平等教育的基础和理论依据。

二、我国目前学前儿童性别平等教育的现状

相关研究发现,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如幼儿园所的读物、幼儿教师的性别意识等各种方面存在一定的性别偏见或者性别刻板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性别刻板印象多形成于幼儿早期。研究显示,仅2岁半的儿童就有了某些性别刻板的认识,如:他们认为女孩喜欢玩布娃娃,喜欢帮妈妈干活;男孩喜欢帮爸爸干活,常说“我能打倒你”。还比如,教师运用性别化语言来干预3—5岁儿童的小组游戏时,会明显增加儿童的性别刻板行为,幼儿教师的性别角色观念会导致其更倾向利用女性特性引导所有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性别刻板印象也会强化,8岁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与成人就很相似了。儿童性别角色和性别意识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它主要受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是重要的影响要素之一。因此,早期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对激发个人潜能,避免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减低性别偏见、歧视和冲突,促进社会各种政策、资源的合理分享就非常重要。

三、学前儿童性别平等教育的启示

全社会必须积极倡导性别平等思想,改进两性关系结构,推进性别关系和谐。让三个重要的社会化场合:学校、家庭、社会的性别平等教育协调一致,实现“儿童性别平等教育扎根”的最终目的。

1.幼儿园在推行两性平等早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3—6岁是儿童性别角色建立并为其一生的性别平等观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园无疑是除家庭之外培养幼儿性别平等意识最重要的重要场所;其次,幼儿园教师的性别平等教育观念、相关的态度以及幼儿园及教师实施的相关举措和行为对幼儿的性别平等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1)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性別观念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首先要摆脱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在游戏角色的分工上,让幼儿自由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如女孩也可以扮演孙悟空、黑猫警长等。对于扮演与传统性别角色相反的幼儿应及时给予肯定。

(2)开展性别平等的教学活动

以性别平等相关内容为主,设计一些让幼儿平等参与、相互配合的课程活动,在合作互动中开发其多种能力,强化幼儿的性别平等观念。尤其要加强对女童独立人格的教育与培养,使她们对自我认同或身体自主有更明确的认识,建立明确的自主意识。

(3)随机开展与性别议题相关的教育活动

当教室内发生和性别议题相关的事件时,教师应立即进行引导或进行积极的性别教育活动。在分派班级的一些劳动中,一些幼儿会认为这是男孩干的事,那是女孩子该干的,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尝试交换工作,看看是否照样能做好。从而消除幼儿的性别偏见,促进男女两性幼儿潜能的充分发挥和健康发展。

2.加强父母对性别平等的认知,在家庭中开展性别平等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性别平等意识教育要从家庭开始。

(1)父母首先要有性别平等意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理解:不论性别如何,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施展才华。父母要引导其欣赏两性的共通性及差异性,让孩子能适性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两性化优秀人格的人。

(2)父母在家庭资源的分配上均应有平等的观念,在分配家务时,要打破“男外女内”的性别分工和“家务事适合女人做”的观念,积极创建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

(3)父母要经常与幼儿园老师沟通,对幼儿成长中遇到的性别困惑及时予以疏导。随着幼儿观察能力的增长,他们会对自己的性别身份产生质疑,对男女生理不同产生疑问。当幼儿出现这些性别困惑时,家长应正面科学地予以解说,明确告诉幼儿男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生理上,其他方面,尤其是智力上并无差异。

3.社会环境决定早期性别教育的成败

全社会必须积极倡导性别平等思想,改进两性关系结构,推进性别关系和谐。作为一个客家人,我很清楚重男轻女思想有多严重。在广东潮汕地区、梅州地区,抚养下一代就是为了继承香火,所以家里要生一个男娃,这样的思想根深蒂固,对早期性别平等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1)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性别意识是指从人的基本权利出发,重新审视和反思现存的两性关系和性别陈规,确立促进两性平等、全面、健康发展的观念。作为负责教育的各级政府部门,有责任积极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把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通过一定的政策规定,促进性别平等教育在早期幼儿教育中的顺利实现。

(2)大众传媒要自省自律,积极倡导先进的两性文化

信息化社会,大众传媒在思想观念的宣传倡导方面,影响深远。对此,大众传媒从业人员应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不断学习新思想新观念,通过各种媒介对全民进行性别平等教育,确实发挥积极倡导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也应严格把关,全面检查儿童所接触的电视、电影、网络及课外读物等,避免性别刻板印象及性别歧视的内容出现,更应防范色情及性暴力等负面讯息的流入。

(3)各界要积极推动男女平等,营造男女平等的良好社会氛围

政府及各企、事业单位,应提供两性平等的工作机会,决不能让性别影响工作的选择及任用,而是以适才适用的标准来判断工作的胜任与否,为儿童展现一个两性和谐共存的社会氛围。

结语:从幼儿起,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宽松、平等、多元的成长环境,加上孩子的高度可塑性,将两性平等的观念深深地根植于每个孩子心中,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是构建两性平等关系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宫亚男.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特点研究.(Doctoral dissertation,东北师范大学).

[2]王晶.实施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的建议[J].文学教育,2012,000(010):76-77.

[3]徐莉,莫诗逸.幼儿园教材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分析——以幼儿用书《幼儿园主题式课程》(春季版)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05(002):39-44.

猜你喜欢

性别平等学前儿童
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问题分析
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问题分析
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双性同体意象及其嬗变
开展球类游戏的防范措施
农民工家庭儿童入学前的教育研究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从伊甸园故事看男女性别和身体的处境
欧内斯特·卡伦巴赫生态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和性别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