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探讨

2021-09-10林荣山

当代体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训练量特长生体育训练

林荣山

在临近高考时节,大部分教师都会基于艺术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体育便属于其中的项目之一,能够有利于学生进入到较理想的高等学校,也会有利于学生毅力的加强。这还应当由相关教师组织体育特长性专项的教育与训练,布置相应训练任务。合理的特长生训练能够在增进体能的同时,也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增进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专业素养,给国家储备专业的人力资源,营造既然活泼又不失严肃的教学环境,助力高中体育特长生更好地发展。

1 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结构不合理:重技能培养、轻文化教育

目前高中体育特长生主要从高中招生考试中选拔部分体育成绩突出,并按照体育生报考的学生。该学生群体的培养定位就是“体育特长类”人才。但是在对其进行培养时,时间和精力的重点往往放在了体育技能的培养中,忽略了文化课程教学。一方面,体育特长生为了保持在体育运动领域的“特长”优势,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参与到体育训练中,这就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缺课”现象,影响了体育生文化知识学习的连续性和系统化。另一方面,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兴趣多在体育运动方面,对文化课学习缺乏足够热情,造成了体育特长生不愿意、不主动参与文化课程学习的现象。

1.2 培养方案不合理:缺乏成长性、个性化因素融合

目前制定的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方案,大多是“无差异”的统一化方案,在确定训练强度、选择训练内容等环节中,不仅缺乏对学生成长性的应有考虑,也未能将学生个性化特点、兴趣等内容融入其中。在特长生训练项目的选择上,受到训练师资、场地设施等因素限制,普遍实施“集体训练”模式,特长生训练方案缺乏有效细化和个性化训练。此外,目前高中所制定实施的特长生培养方案,缺乏对学生素质状况的动态化管理。因此,多数体育特长生的潜力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影响了其个人成才。

2 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提高方法

2.1 提高体育特长生的心理素质

一般来说,高中体育特长生由于考试分数较低而经常呈现出自我认同感差的心理。在这样的条件下,学校就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体育特长生能够有正确的自知与定位,不会由于自我发展的选择是特长生而导致认同感差,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为所有高中教师实行思想教育,促进其能够以一视同仁的思想来看待所有学生,并对特长生施以适度的关注心。由于特长生在参与体育训练的同时,还要学习文化课,因而,教师就应在具体教学活动环节,施以相应的教学模式,提高特长生学习文化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其间 教师还应当实时观察体育特长生的心理动向,以規定时间自相关联合单位商请体育运动员担任体育培训教员,如此一来,便能够提高体育特长生继续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在进一步坚定本身所选择发展路线的同时,也会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体育或文化课学习中。

2.2 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计划

在整个特长生的群体中,学生之间在专业技能和体能上都会存在不同的差异,那么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考虑融入相应化的思维模式,根据学生具体的各方面条件建立有切合性的教学方案,如此一来,便可以保证明显提高有效提高学生体育专业潜能,促进学生能够在正式的赛事活动中实现理想中的高分数。这还应当由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措施,以助力高中特长生可以尽快将本身训练上的短板进行完善,同时在具体行动中,也可以在根本上摆脱以往懈怠的思想行动,保证个人综合能力有明显加强。教师需要在适当时间组织学生反复学习动画或视频中的体育专业节目,促进学生能够在其中意识到本身学习上的亮点与缺失。教师还可组织体育特长生,开展形式丰富的赛事活动,借助信息技术设备绘制内容完善、真实的体育考核分数表,以此力求进一步掌握学生的体能与心理动向,待教师保证对分数表数据信息有充分了解,也掌握了学生心理动向的条件下,就可以建立切实可行的、相应的训练方案,从而力求增进体育特长生赛事状态,提高其整体的精神面貌。如果学生在最近时期内的状态不理想,教师也可以通过赛事成绩,精准总结出其中原因,以此保证再将训练方案做出适度变更。

2.3 准确把握体育特长生文化课的学习

高中学生若是参与了特长生训练,也就会在文化科目方面的学习时间明显减少,使得文化课考试分数难以达到预期,如此状态也无助力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故而,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进一步考虑文化课的学习,教师应予以适度的思想引领和技能指导,促学生能够意识到文化学习之余其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从而保证学生的体育训练与学习能够协调发展。此期间,相关教师也应当进一步考虑提高对特长生文化学习的注重程度,合理规划其体育训练的课节与文化学习方面的课节,掌控好训练强度和总量,保证学习与训练在时间上相协调,并且在学校也应当给学生文化学习方面创造更加良好的情境,尤其是对特长生更要予以合理的指导,学生未能全面掌握的专业理论常识,就需要在课后的适当时间向相关学科教师进行请教,以助力其在保证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增进其考虑分数,逐步提高学生参与文化科目考试的底气与勇气。助力其能够以明显的思想定力,专注于文化科目的学习。与此同时,也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式学习,接收速度快的学生可以为体育特长生相应的助力,在教师做其他工作时,其就可以给体育特长生进行补习,促进其能够在学期测验中达成理想中的分数,助力体育特长生顺畅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2.4 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合理安排,促进训练效果,提升运动成绩

第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训练制度,完善训练体系。截至现在,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过程也还是在沿用以往的思维模式,这些略显陈旧的思维模式还是难以保证满足现代相关专业人力资源储备的要求,并且具体训练项目的掌控也不精细,故而就应当有效增进训练的快捷性。应当将以往思维模式进行改良,健全升级训练计划,结合学生体能及其心理动向,为其布置适度训练的强度和总量。假若训练强度超过了相关标准,就可能导致学生肢体受到疲累伤;假若是训练强度过小,就可能在投入过多时间的同时,也难以保证训练成效的达标,无法增进训练能力和相关考核能力。那么在给高中学生实行体育训练时,就可考虑加入力量训练的项目。待基本力量训练实现初期目标的条件下,便可以开展素质方面的训练,这样可以明显增进就体育训练的成效。教师还应当结合训练项目以及学生间能力上的差距,确保训练强度适宜恒定。

第二是适度把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科学设置训练量与强度,促进两个训练项目的平衡化,可以为理想中训练效果的尽早达成提供有利条件。想要真正达到这样的平衡性,就应当由体育教师结合现实条件,使训练量与训练强度间的关联性进一步趋向于明朗化,避免学生由于训练量和强度超标,导致学生反而体能下降,弱化训练质量成效,也不符合训练的宗旨,更容易导致病症的产生。假若是训练强度与总量未能达到相关标准,促进学生在毫无压力和愉悦的状态下参与训练,也自然无助于训练效果的加强。想要避免这种现象,就应当在学生具体的过程中,结合训练活动的要求将训练强度进行合理设置。然后再结合学生本身客观条件,为其布置相应量的训练任务,以期有效促进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相协调,采取能够学生身心稳定加强的训练策略,增进体育训练的快捷性和成效性。

3 结语

想要切实加强体育特长生训练的快捷性,就应当以增加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前提条件,还应当进一步重视心态上的调整,这还需要由教师在注重训练技术的基础上,也多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除此之外,高中体育特长生培训快捷性的加强 还需要学生在训练方面体现自主性,更应当有教师适度的思想引领,给学生创设既活泼又不失严肃的学习氛围,以此为教育事业的逐步良好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单位:广西来宾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训练量特长生体育训练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试论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方向的建议
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谁是体育特长生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生教育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关于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相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