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体校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21-09-10黄宇
黄宇
本文主要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针对哈尔滨体校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进行日常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细腻的动作但是总能够感觉力量运用存在不足,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进行弯道转弯直道加速时的速度较慢情况上,在这一过程中也非常容易被对手超越,而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需要在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训练中进一步加强针对他们的体能训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短道速滑技术水平,这也是预防在比赛中对手超越自己的重要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哈尔滨体校的20名短道速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速度训练方法
在进行速度训练的过程中,17名短道速滑运动员选择重复训练法的有15人,占总人数的88.23%;选择变换训练法的有15人,占总人数的88.23%;选择持续训练法的有13人,占总人数的76.47%;选择间歇训练法的有13人,占总人数的76.47%;选择循环训练法的有13人,占总人数的76.47%。大多数的运动员选择了循环训练法。
2.2 力量训练方法
17名短道速滑运动员选择的力量训练法为负重抗阻法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94.11%;双人对抗法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94.11%;阻力训练法的有17人,占总人数的100%。大多数的运动员都选择了阻力训练法来作为力量的训练方法。
2.3 耐力训练方法
所有的运动员都选择了运用有氧和无氧耐力的训练方法,这说明运动员对于这两种训练方法的认可度较高。
2.4 加强教练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
教练员作为短道速滑运动员训练的主要载体需要他们能够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主导。这就需要短道速滑教练能够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有着正确的认知,运用有效的训练方法进一步提升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让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这就需要哈尔滨市的相关部门出台对短道速滑教练的相关政策,引进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教练针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进行训练,加强对教练队伍的建设水平,从而提高整个短道速滑教练群体的水平提升。
2.5 提高学生体能认知,激发学生体能训练动机
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受到不同方面的影响,其中运动员进行短道速滑训练的动机是影响他们训练的重要因素。积极的训练动机能够进一步促进短道速滑运动员更好的进行体能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也能够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这就需要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教练能够有针对性的向他们进行短道速滑体能训练价值的教学,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让短道速滑运动员更加感受到体能训练的重要程度。
2.6 与时俱进,改进体能训练方法手段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针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创新。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也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国外很多体育强国都非常重视对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的开发,体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已经有着相对完善的体系。但是目前我国针对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大多数是沿袭国外一些训练方法,对自主创新的训练方法上仍存在着后劲不足的情况,这就需要我国的体育学研究者能够根据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实际情况,创新技能训练方法,进一步加强转到社团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效果。
2.7 综合多学科知识,切实提高体能训练效果质量
短道速滑运动员身体体能素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敏感期特点,在不同运动员身体发育的敏感期进行体能训练,可以有着非常好的训练效果。而且针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针对运动员制定一系列的训练目标和计划,包括年度训练计划和多年训练计划,这些计划的制定也为短道速滑教练训练短道速滑運动员的体能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这就要求短道速滑教练能够综合多学科的知识,进一步提升计划制定的质量。而且需要短道速滑教练员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应用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从而达到进一步提升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训练效果的目的。
2.8 合理安排负荷,科学安排负荷强度
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和负荷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没有相对应的运动负荷也就构不成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例如在针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提升,专门力量提升等都需要能够贯穿训练的整个过程,进一步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力量水平。例如进行耐力素质训练,就需要能够科学而合理地安排运动员的负荷。这就需要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教练能够结合运动的特点,科学安排负荷的强度,进一步提升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素质水平。
3 结论
大部分的运动员在进行体能训练比较倾向于速度、力量和耐力的练习。大多数的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次数为一周一次和一周二次。大多数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时间为1小时以下。
(作者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