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中的运用探析
2021-09-10郑莎莎
随着当前高职院校招生体制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生综合素质差异增大,为构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带来新的难题。为准确了解该校学生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学习能力,笔者设计了针对大一新生的调查问卷,回收有效学生问卷724份,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想状态上存在的问题并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展现高职院校对三全育人”路径的探索。
一、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态上存在较多问题。
1.取向多元,政治信念不够明确。从调查问卷显示,部分高职学生存在着政治信仰不清晰、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问题。部分学生在入学之初,入党动机选择了“父母要求”“方便找工作”“大家都想加入我也想”,显示出他们在政治思想上的不稳定不成熟。
2.个性彰显,缺乏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当代高职学生更注重彰显自我个性,问卷显示大多数学生对班级集体活动缺乏兴趣,更愿意将时间花在网络游戏和兼职打工上。社会生活中,参与感不强,不关注时事,重个人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
3.能力参差不齐,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能力差。在问卷调查中,60.23%的学生对于在校期间的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学习能力的判断仅有47.13%的学生自认良好。大部分学生显示出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能力欠缺的特点。
二、高职院校实现“三全育人”需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课堂体系。
为适应当下学生特点,通过教育使学生达到“思想引领、素质立身、全面发展”的培养要求,该校按照将学生素质教育分为思想政治素质、学习创新素质、职业发展素质、审美修养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五个模块内容进行培养,形成了专题教育、精品活动、素质课堂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培养体系,并培育和开发“习课堂”、“创课堂”、“勤课堂”、“雅课堂”、“悦课堂”等五个素质课堂。目前“习课堂”的主要专题教育为形势政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团校教育、党校教育、“青马工程”,精品活动为“早日站在党旗下”,在活动和课堂内容的丰富性上亟待进一步探索完善。
三、探寻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新解法——时政“360”主题教育
1.作为“习课堂”的重要载体,是实现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该校“时政360”主题学习的前身是该校自80年代起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的定期政治教育。自2009年起,正式更名为“时政360”,固定于每周四晚自习开展。由校党委学工部指导、校团委牵头实施。自2009年至今,时政“360”在该校具有十余年的项目培育施行经验。从2017年7月23日起,累计参与学习人次达504000,共开展时政360主题团日活动69期,其中线下活动67期,线上活动2期。内容覆盖国情、党情/党史、社情、校情/校史;贯穿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协同全校育人资源,纵向贯穿学生成长全阶段,打造从“学生带着学生学”到最终实现“自我教育全覆盖”的育人新模式。
2.思政大课堂“时政360”的原义与“三全育人”理念不谋而合。一是在内容上,“全方位”谋篇布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全面涉及党情、国情、社情、校情;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广泛纳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主题教育。二是主讲人团队上,“全员”协同培育。由学校管理队伍(行政单位如校办、后勤、保卫;党委学工部、团委)+教师队伍(专业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团委、学生会学生干部)共同培育优秀主讲人团队,强化了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协同关系。三是课堂周期“全过程”,覆盖学生三年在校成长期,内容上做到纵向全贯穿:从入学的校史校情教育、重大时间节点如五四、国庆主题思政教育、总书记关于青年的系列讲话精神、党的重要会议精神,至离校前的就业择业观念教育、国家形势与政策解读等。紧扣高职学生在校三年学习生活的现实需求。
3.聚焦内容生产,探索“时政360工作室”建设、打造学生思政理论“小专家团队”。目前该项目内容生产过程简单,方式单一,与党情、国情、社情、校情的结合还不够深入。“时政360工作室”聘请思政领域教师、学校党团组织负责人作为导师,学生作为制作团队,下设工作组对各类思政素材进行内容研究、采编、组稿、设计、制作。借鉴内容生产“中央厨房”的概念,利用工作室制度,以学生为主体,对素材进行快速加工“烹饪”:用青年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国情、社会热点、身边小事。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研究的“專家化”团队。强化学生自我教育与服务效果。
4.构建学生“时政360主讲人团队”,形成三级培育机制。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团队内生动力,形成正向循环。在目前的“校-院-班”培育的基础上,整合学校思政教学资源,将学校行政管理、学生管理、专业建设、后勤保障、学生组织纳入到主讲人培育团队中,发挥高职院校各级、各类组织协同育人功能。
培育“班级主讲人”、“校级主讲人”、“省级主讲人”的三级团队,经过前期探索,主讲人团队除在“时政360”课堂上实践,还被推荐至各大赛事(湖北省百生讲坛等)。
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
高职院校面对着扩招压力、学生特点迅速变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找到一条育人新路径,如“时政360”主题教育一样,利用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的学习,挖掘学生学习自生动力,构建长效培育机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季.在叙事中育人在叙事中成长——论叙事德育与叙事德育研究的统一[J].小学教育,2009,7.
[2]于欣欣.“故事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0.
[3]宋雨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及新途径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0.
[4]潘晴雯.从说理走向叙事:思政话语的转换及其意义[J].探索与争鸣,2012,(8).
[5]陈艳飞,张润枝.论故事叙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4,(11
作者简介:郑莎莎(1991.6),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