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
2021-09-10刘思彤
刘思彤
摘要:水稻作为全球人类重要的粮食来源之一,其耕种历史与食用历史相当悠久。在世界范围内,约有近五成的人口将水稻作物主要食物来源。稻谷类作物的总产量仅次于玉米以及小麦,位于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的第三位,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分布广泛。水稻对于国家粮食安全、人口温饱、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等问题中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目前对水稻种植的现状来看,水稻种植所带来的收益还有待加强,因此,为稳固国家相关方面安全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质量,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本文将对水稻技术如何优化,如何正确有效地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等问题展开详尽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提高效益
引言:水稻在我国种植与食用历史极为悠久,约六千至七千年前就已有食用水稻的习惯。随着近代科学水平突飞猛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早于1960年开始就为水稻种植效益的提高做出不懈努力,要想促进水稻产量提高及品质质量提升,必须通过一系列手段对传统品种水稻及水稻种植技术进行优化改进。
一、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及提高水种植效益的重要性
我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水稻生产国与出口国,年均经济产出巨大,是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其种植效益好坏与否,将直接对国家农业经济收益造成影响,同时,水稻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物资,加之近年来国家对粮食安全观念的培养与重视,使水稻质量需要更高水平的标准。另外,稻谷类作物在一些诸如印度、美泰国等农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中,已经建立并上市了体系成熟完善的稻谷类期货,使我国对稻类作物的发展急需加强支持。除此之外,水稻在自然生态环境健康稳态的维持与改善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各种技术性问题,阻碍了水稻效益的提升。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为农药与化肥的过度使用。农药喷洒过多会对周边土壤耕性造成破坏,例如,化学农药六氯环己烷(俗称666)的性质极为稳定,在土壤中消失95%所需时间为4至30年,平均时间为10年。此外,大剂量的农药使用可能会对水稻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以及家畜,甚至人类造成中毒反应。有机含磷农药中,甲拌磷、乙基对硫磷、内吸磷等具有剧毒,其致死量仅为每公斤3.7至7.7毫克,且入侵途径多样,可由呼吸道、食道、皮肤等进入人体,入侵后会对正常的神经生理功能造成不可逆的破坏,长期接触也会产生慢性中毒。且残余农药和农药颗粒会随植物蒸腾以及风力、雨水传播等方式,造成大面积、远距离的污染。部分农药还会进入植物体内,对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与生理功能构成破坏。
除此以外,化肥施用过多,并不会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反之,会带来烧苗等负面效果。最为严重的氮肥过量施用问题,导致长江、珠江流域年均输出的因农业中化肥施加过量产生的溶解态无机氮达到约87.75万吨,占总含量的近90%,其中,氮肥占比50%。化肥施加过多,还将导致土壤板结,土壤地力与耕性下降,农产品安全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三、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及提高水种植效益的相应对策
1、对育秧技术进行优化
旱育秧下的水稻相比于普通的秧苗,其基础素质更好,植株矮小稳健,抗倒伏能力强,根系更为发达,且有效分蘖更多,栽植后的返青期缩短或完全消失,且兼具节水、稳产、节约母本秧田等显著优势。具体可在播種前使用70%可溶性粉状的敌磺钠药剂每亩1至1.25千克,兑水100~150千克,对苗床的底水进行消毒,喷洒或泼洒秧厢,耥平,能够有效杀灭土壤中潜伏的病原菌,预防播后烂秧。
对于床土选择,则应尽可能以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背风且性质为沙壤土的地块作为旱育秧苗苗床为宜。针对一些土壤条件不符合旱育秧要求的苗床,则可以通过土壤培肥的方法,通过使用含有磷酸、腐殖酸的水稻壮秧营养剂以及化学组成含硫烷基的叉丙烯酸化合物的混合制剂对土壤进行毒害消杀、调节ph值以改善土壤条件,获得正常且利于作物生长的育秧环境,同时也可促进旱育秧苗的根系生长速度以及分蘖能力。
2、加强对水稻生长环境的管理
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对杂草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水稻品质。对常见的稻瘟病可采用药剂进行消杀防治,具体可使用浓度为20%三环唑粉剂,剂量为100克每亩或40%稻瘟灵(富士1号)乳油,剂量为60至70毫升每亩,还可采用浓度为40%至50%的异稻瘟净乳油且施加药剂同时需注意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这些防治关键时期。重病则需喷洒2次,期间间隔期为7至10天。
由于田间营养充分,使得杂草也会生长旺盛,因此,需注意及时清理杂草或适时喷洒除草剂进行干预,加强田间管理。若杂草生长茂密,将导致水稻生长空间缩小,进而使水稻叶片发黄,分蘖减少,更易倒伏,影响水稻的品质。
3、科学用水,适时收获
在管理水源方面,要以有水分藁、薄水栽秧、浅水保苗这三方面为首要方针,并贯彻落实。在到达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分蘖终止期时,必须要保证及时有效的进行排水,以保证植物体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同时晾晒田地,以下田时鞋底不沾泥、土壤产生小裂缝为宜。在水稻的孕穗期,其水层的深度需维持在2.5厘米至3厘米。
适时有效地收获成熟水稻,可以保证水稻的优质高产,实现种植效益的最大化。适时收获也能够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杜绝水稻坏腐变质的发生。稻谷收割后,不宜摊晒过薄,而应尽量选用垫晒的方式,并经常翻晒。该操作可有效降低碎米率,提高整精米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与效益的提高,是水稻种植工作中的核心问题,需要从种植过程中的多方面协同进行。对于农业工作者,应认清粮食安全是确保国家与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水稻作物我国的一大经济作物与人民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其品质以及产量都十分迫切的需要提升。希望通过上述论证,使农民及农场的经济利益得到保障,为相关农业工作的从事者在面对水稻种植及效益优化方面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林志豪.水稻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南方农业,2021,15(12):29-30.
[2]宁贤,李春惠.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水稻种植技术优化与种植效益提高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11):35-36.
[3]张锋佳.水稻栽培技术存在问题及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途径分析[J].现代农业,2020,{4}(12):60-61.
[4]韦恩泽.水稻种植技术优化及种植效益提升策略[J].乡村科技,2020,11(29):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