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方式

2021-09-10潘丽丽

红豆教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辩论导图法治

潘丽丽

【摘要】提升初中生思辨能力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科课程的要求。但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现状需要迫切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通过创设思辨情境、组织课堂辩论、运用思维导图、开发课程资源、进行习题训练等方式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思辨能力

一、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必要性

(一)提升初中学生的思辨能力是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教育因为核心素养的提出而变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学生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都需要以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为基础,因此提升思辨能力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提升初中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学科课程的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标准主要依据的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标准”部分中“能力目标”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适应信息社会,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各种价值观,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和课堂教学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缺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提升思辨能力,可以让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信息和多元的价值理念进行判断和选择,不至于“迷失方向”。而教师也缺少系统的方法来锻炼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没有充分开展课堂思辨活动,课堂中没有了思辨的环境,很少有思辨的时间和机会。这样不利于营造让学生思辨的课堂环境。因此本学科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方式

(一)創设思辨情境,拓展学生思辨能力。思辨情境是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依据所教内容,联系当前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置思辨情境,从而能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思辨情境的设置不能是教师的臆想,必须在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即结合初中学生不断拓展的生活实际,挑起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联系生活、针对话题来分析矛盾,激活学生开展主动分析、推导、总结等思维活动,在兴趣的带动下开展良好的课堂互动,启发和鼓励学生能够有意识地独立自主思考问题,产生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尝试主动的去分析和探究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通过这一过程,最终让学生敢于尝试独立思考,逐渐找到自己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形成批判性的思维品质。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凝聚法治共识》第二目题是“厉行法治”,笔者在讲授本课时,以身边的校门口上下学交通治理来设置思辨情境,开展思辨讨论,将这一社会生活问题同相关法律结合思考,进行分析、判断、整合,从而拿出对应的方案解决问题。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拓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整体教学设计中渗透法律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治素养。

(二)组织课堂辩论,锻炼学生思辨能力。课堂辩论是道德与法治课堂常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运用于课堂,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选择学生能力相符的话题,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辩题收集、分析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制定辩论发言提纲,为课堂辩论做到胸有成竹。学生在辩论中需要不断找到对方论点中的漏洞,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语言去反驳另一方观点。辩论让学生有感而发,让学生以兴趣激活学生主观能动性,活跃思政课堂,拓展学生眼界,从而提高锻炼思辨能力。

(三)运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思辨能力。教学内容是存在联系的,课堂上要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将知识的联系给理出来。我们提倡教师通过图形等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方面,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运用思维导图等,容易将知识清晰呈现,既能让左脑优势的学生受益,也能让右脑优势的学生成长。学生方面,可以考虑由学生补充板书或者设计板书,思考所学内容在章节中和全书中的位置,尝试用思维导图等的形式展现出来等。学生们在学习后,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适当的知识联系。如期末复习阶段,课题组采取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跨课思考,写出相关的知识。教师能够从这几个方面引导:解读词语,相关点、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比如“建设美丽中国”,想到含义是什么,从国家层面思考,想到国情、国策、战略等,从个人层面思考,想到绿色消费、环境保护等等。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勾画了轮廓,相关知识就容易掌握了。通过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教材和课标始终是一门课程授课的基础。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很多栏目内容蕴含思辨因素,如九年级上册“探究与分享”栏目中就有“对谣言的不同看法”、“对守法的不同观点”、“如何理解中国梦?”等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理清教材中有哪些有利于学生的思辨能力培育的材料,有的放矢的使用,可以重新设计问题,从而达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的目的。

(五)进行习题训练,强化学生思辨能力。作为初中政治教师会注意充分运用中考习题,做好审读和解答工作,强化学生思辨力。首先是材料主旨的把握问题,对于陈述性材料(一般叙述事实),要学会抓住人物、时间(人物的语言或者行动)及事件的影响,运用“谁(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组织机构等)在什么情况下干了什么,结果如何?或:谁怎么样了,有什么影响”这样的句式把材料主旨概括出来,便于为和教材相关知识联系奠定基础。其次是审题时的具体方法,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弄清大题共有几个问题,几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有时候后面的问题设问往往可以提示前面问题的答案或者思考角度。题目设计基本上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要尝试转化试卷上的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

总之提升初中生思辨能力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科课程的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通过创设思辨情境、组织课堂辩论、运用思维导图、开发课程资源、进行习题训练等方式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孙邑.创设思辨情境培养思辨能力[J].内蒙古教育.2018(09).

[2]唐凤林.思辨力:让学生的思维更深刻[J].江苏教育研究.2015(35).

[3]朱开群.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给政治教师的101条新建议[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4]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辩论导图法治
烃思维导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