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索
2021-09-10张珍贤
张珍贤
【摘要】立德树人一直是我国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如今高素质人才紧缺的社会背景下,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课程思政决定着人才基本素质的建设成效。为此就需要教师在中职阶段进行语文授课教学过程中,要深度挖掘课程思政的功能,并以此为框架就语文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进行语文授课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职业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从而提升学生在语文领域内的全面学习能力。本文将对课程思政导向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索进行梳理分析。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职语文;改革探索
引言:中职学校随着近几年国家的支持,一直迅猛发展,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人们都能通过手机获取,这些网络信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建设。由于学生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错误的信息会诱导学生逐渐偏离他们本该正常发展的轨迹,这对中职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挑战。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还需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所以就需要老师充分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要渠道把思想教育建设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从课程思政的角度来说,中职语文思政建设也需要相应的调整,舍弃传统老旧的教学方式,创新出中职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建设相融的全新教学方式。
一、课程思政与中职语文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中职语文是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能力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其独到的特点。所以在中职语文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让学生在整体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接受熏陶,从而完成对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提升,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并且中职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对学生的授课多紧贴日常生活,涉及到人文,社会,地理风俗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都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升起到至关的作用。中职语文授课内容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更好锻炼学生的思政思维。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课程和学习环境则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外部因素。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想要把中职语文与思政教育建设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准则。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是一切工作的开端也是最为艰难的一步。为了能够完成这一教育目标,教师首先要清楚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支柱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之后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并且从中职教育这个时期来看,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敢于尝试,喜欢自由不愿被束缚,但因学生的价值观尚未正式确立,所以极易被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稳定的因素造成影响,从而会造成自身价值观的扭曲。因此,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迫在眉睫,让学生能够用自身的强烈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意识来抵制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提升国民整体的文化素质。除此之外,中职语文是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授课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优秀思维,也就是说,中职语文课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不光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这门课程的魅力,提升自身的学习热情,也会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学到一些好的行为素养。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好中职语文课程的自身的优势,努力学习一些优秀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语教育中将思想政治建设进行灵活的运用,让中职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齐头并进。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完成课程思政的有效策略
(一)以导启思
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导入。并且优秀的导入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自身的思维进行启发,从而将其学习的积极性全面的调动,进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例如在对《荷塘月色》这一文章进行授课时就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朱自清强烈的民族精神与英雄气概。而在对学生教授《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一课程时,要不断的引导学生乐于阅读、勤于阅读。最终教师通过导入启思煽情,并对文章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解读,从而将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二)问题导向
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通过创建合作探究、自主研讨与小组交流等优秀教学模式,来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心得分享与思想交流。例如教师在对《雷雨》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提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感是否真实”,从而让学生依据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能够从浅显的概念化与简单化评价,逐步拓展思维,将讨论的范围逐步扩大,进而让学生对文章的时代背景与文中人物的生活环境入手,进而对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最终让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到那一时期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并感恩自己生活在现今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中。除此之外,也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知人论世与归纳整合的语文技能,最终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
三、结束语
教师除了研究语文识的教育方式外,也要去深入了解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努力将语文知识与思想建设的内容自然相连接,给学生做好输出。同时,教师应该要经常给予学生专业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并且教师要保持十足的耐心倾听来自学生的意见,不断研究适合學生的新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学习不再感到抵触,才会更加热爱学习,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吴姗.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路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7):209-210.
[2]陈蔚.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