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组文方式,提高“1+X”群文阅读有效性

2021-09-10郑维妙

高考·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考能力

郑维妙

摘 要:语文,作为学生生涯中的最重要一门学科,在面临复杂多变的考核方式时,让学生如何能够应对自如,同时又能增加自身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教师需要重点研究和探索的主题。阅读,是语文成绩的关键,作为阅读理解的重要考核点,阅读的知识储备量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于语文的熟知度。而如何做到高效阅读、关键知识的深入阅读,这直接考验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教师的专业性。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尚不够完善,如何能够在茫茫书海中进行高效阅读,深入阅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在确保专业知识的传授之外,课堂授课的同时,对阅读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让学生能够保持阅读兴趣的情况下,增加阅读量,理性阅读,既能增加知识储备量,又能高效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而“1+X”群文阅读法的出现,让学生对于阅读的需求变的迎刃而解,那么究竟什么是“1+X”群文阅读呢?结合语文特点,笔者认为:1代表了中心,以中心向周围拓展,通过一些方式方法的拓展要求,增加X的延展性。

关键词:归类法;思考能力;思维广度

引言:所谓组文,就是对文章根据不同的归类点进行归类,根据文章的要求,固定1这个基点,通过对文章的不同层面、不同要求进行不同的X的外围拓展,然后进行整理与组合,提炼出超越原文的精神理念和审美议题。既然是根据不同的点进行归类,那么归类方法本身也是值得探究的一项议题,如何对组文方法进行优化,真正提高“1+X”群文阅读的有效性,是对教师的新要求,也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测评。如何真正实现“1+X”群文阅读的有效性以及高效阅读,笔者将从以下方面做分析。

一、以点带面引导循序渐进

组文,就是将文章根据要求进行拓展组合,而如何组合以及组合成什么,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组文有多种方式,可以以不同要求进行归类和拓展,可以是体裁类型的组合,也可以是作者作品之间的组合,也可以是内容多层次的组合,也可以是同类观点的组合,但无论是哪种组合方式,都是将“1+X”群文阅读的高效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一)以体裁归类学习多种表达方法

语文的多样化,也注定了其体裁的多样化,比如:记叙文、应用文、散文、诗歌、文言文、诗词、小说等等不同形式的体裁,而不同的体裁也有其固有的特点和美感,比如散文会侧重于意境和内涵的描写,需要对其“细细品味”,从而发现文章的美感之处,体验形散神不散的写作特点。散文的侧重点在于其美感的表达,文章思想和感情的升华点,需要将自身融入散文,代入自身,跟着作者去真实体验散文的真实内涵[1]。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七单元14课《荷塘月色》/朱自清,一文中,作者采用抒情散文的形式,对荷塘月色美景的深入描写,含蓄委婉的表达了作者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只是对其浅读或简单分享,并不足以体验抒情散文的美感,为加深记忆,可采用优秀组文方式,实现“1+X”群文阅读的高效阅读,可推荐学生按体裁类型进行拓展阅读,比如《依依惜别的深情》/魏巍、《海上的日出》/老舍、《繁星》/老舍等等美文的延展阅读,都是对抒情散文美感的一种感受途径。体裁归类法,体现的是通过体裁对故事和美感的一种升华体验,而只有通过对系列阅读,也就是X的扩展,从而实现X的无限可能。

(二)以人物归类学习多种表达层面

人物传记也是体裁的一种形式,也可以了解人物类文章的丰富性。百人千面,这是对人物的描写,也是对作者角度的形容,每个人都有看待事物的关键点,而如何通过组合文章的“1+X”群文阅读来实现对人物的了解和认知,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研究的方面。根据人物归类,是根据人物为归类标签[2]。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单元4课《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沈英甲,文中以时间轴为线索,对袁隆平的矢志不渝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坚定理念进行了描写,通过对他优秀事迹和重大成果的展示,让大家认识到了一个品格高尚、志向高远、坚韧不拔又具创新意志的袁隆平,在感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之余,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进行更多补充阅读。比如《我的两个梦》/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传》/郭久麟等文章的阅读,通过不同作者对袁隆平的描述,对袁隆平做深入的了解,而这也是实现X拓展的一种方式。

(三)以观点归类学习多种思维广度

不同作者对于事物的看法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而对待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点也注定了学生阅读的多样化和可拓展性,而同一观点的不同表达方式和思维程度也不尽相同,优化组文方式,实现“1+X”群文阅读的高效阅读,也是对观点的一种归集方式,感受同一观点的不同表达方式,这既是对学生思维拓展的一种方式,让学生能够实现多角度思考和思维广度,更是对學生的思考能力的一种培养[3]。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单元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文章原载于《人民日报》,通过对工匠精神的重视,以“敬业”、“求精”、“专注”、“创新”为关键点,鼓励更多人和更多企业培养“工匠精神”,而关于工匠精神的提倡也有很多文章进行描写,比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王利中、《大国工匠》等等文章及节目,通过不同作者、不同方式对工匠精神的描写,多维度了解工匠精神,多方位解读大国工匠等词汇,真正体现X拓展的高效。当然,观点归集可以是同一事物同类观点的归集,也可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点的归集。

(四)完善增补立体认知

教师在教授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时,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去搜集、阅读和所学文章有联系的其他阅读材料或相关文献,从不同的视角深刻认识到教材中的作品内涵。例如,教师在进行某位作家作品的讲解时,可以提供给学生该作家不同体裁的作品进行参考和对比,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给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参考阅读,实现增补功能,使学生从不同时期、不同作品增加对作家的全方位了解。

例如教师在讲授完高中语文教材中杜甫的《登高》这首诗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杜甫创作的古诗词,增加学生对杜甫的了解,以及其创作风格特色的了解。例如《望岳》这首诗使学生感受到杜甫早期作品的壮阔;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杜甫的人生经历,尤其是经历过安史之乱之后,杜甫逐渐看清这个世界的残酷,例如《兵车行》这类反映现实社会的作品。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杜甫的作品,学生能够认识到杜甫的创作风格,是随着环境和时间不断变化的。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下搜集杜甫的作品,以及名家对杜甫作品和生平等的评论,这样可以充分实现增补的效果,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杜甫,了解所学的古诗。

通过完善增补的方式实现群文阅读,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的作家、作品,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忽略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1+X”群文阅读之后,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因为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对作品等的看法也不一样,通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所学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二、提高学生兴趣

群文阅读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特殊的阅读引导方式,可以让学生以文章为中心点,发散性思维,实现对中心点的全面扩充,而这种方式能够得以实践,一方面在于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在于学生的配合度。当然,群文的阅读方式不仅仅是观点和知识点的简单叠加,更是知识点互相融合交汇的一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根据1实现更多X的拓展思维[4]。

阅读与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互为促进的,阅读有助于思维方式的培养,而思维方式则是对阅读的一种优化。阅读,重在兴趣,如何学生能够做到兴趣阅读,那么对知识的接收度自然要高出很多,那么如何让学生兴趣阅读,这就体现了教师引导作用的重要性。以课文1的中心思想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接收程度和个性化特点进行引导,设计长短适宜、难度适宜、情趣适宜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引导,感受X的拓展,从而实现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实现“1+X”群文阅读的高效阅读,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5]。

三、多媒体辅助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以及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媒体的阅读方式已日渐规模,让学生在传统阅读模式的基础上体验更多更高效的阅读方式,也能通过多种感官方式体验X拓展阅读的知识接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度引用多媒体阅读方式的引导和推荐,比如描写景物类的文章,在拓展方面,可以引荐学生通过纪录片、视频等方式对景物进行更全面的了解,不只是数字与文字的组合,更有视觉的美感体验,加深对1的理解,从而实现“1+X”群文阅读的高效阅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科技的普及,这种多媒体阅读的方式已经逐步成为阅读方式的一种提升,也逐步成为对传统纸质阅读方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如前文中提到的《大国工匠》,该视频以大勇不惧、大术无极、大巧破难、大艺法古、大工传世、大技贵精、大道无疆、大人担当8个层面进行描述,通过对不同行业的工匠精神描写,让观者对大匠精神有了更深层面的了解,也让学生在大匠精神的领会方面得到升华。

结束语

通过以上方面对组文的优化方式,以及如何提高“1+X”群文阅读有效性的分析,群文阅读是侧重于“引导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同时对X阅读的一种再组合方式。任何理论都需要实践得以验证,所以,对“1+X”群文阅读的促进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作为引领者,学生作为接受者和实践者,教师不仅仅要对学生阅读量负责,更要对学生阅读质量的负责,让学生能够在群文阅读中实现高效阅读、兴趣阅读,而学生需要的是根据自身接收程度,对教师的引导做出反馈和时间,通过多方式、多形式的X拓展性阅读,加深对1的理解和感悟,從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语文整体水平的提升。群文阅读知识一种阅读方式,更是一种高效的阅读体验,以上对X拓展阅读的分析并不完善,想要真正实现高效阅读,需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同步提升,也是师生共进的一种有效促进[6]。

参考文献

[1]张宗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语文数学通讯,2019(5).

[2]陈淑芝.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新作文:教研,2019(6)

[3]任海林.在语文项目学习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6(12).

[4]王伟.用好“积累拓展”,提高学习效率——以统编版本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2019(08)

[5]孔令凯,卢莉芹.做好“1-X”这道题[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9(01)

[6]逢莲坤.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19(15)

本文系2020年度福安市教育科研课题“语文统编教材下高考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AJKT2020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思考能力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语篇教学中提问的有效策略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的思考实践能力
试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思考能力
故事教学中提问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