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融合方法

2021-09-10李学东

高考·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学课堂互联网技术高中化学

李学东

摘 要: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不仅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了,还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优势。不过在融合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时候,部分教师的观念、方法存在一定的错误,使得两者的融合并不是很好,互联网的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那么教师应该怎么融合两者呢?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步骤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互联网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融合方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使用是时代不断的推进导致的,是科技在发展的象征。因为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知识,视野得到有效的开阔,所以教师要将其重视起来。

一、运用互联网技术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

虽然课堂教学应该围绕教材进行,但是教材的内容终究是有限的,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教材中并没有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如果教师也不管不顾的话,学生脑海中的疑问就会越滚越多,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在教学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问题,要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不过教师也不是万能的,很多学生提出来的特别偏的问题教师解答不出来,如果强行解释会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存在问题。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互联网中蕴含着大量的教学资源,有着各种各样的知识,只要教师想,点开浏览器就能进行搜索,立马就能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1】。除此之外,教师将互联网技术运用起来,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地探究,可以有效地将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宽,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溴的性质”知识点的时候,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对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很有可能会觉得这部分知识过于抽象了,然后对知识进行记忆,至于“溴”到底是什么,其的作用、特点是什么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没有理解知识学生自然也不会去运用知识进行问题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互联网技术运用起来。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将元素周期表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将“溴”这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写在黑板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知道溴是什么吗?其有着怎样的化学特点呢?其的化学性质又是什么呢?请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猜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尝试进行推测。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学生知道了元素周期表中的核外最外层电子的数目一旦一样,那么其物质性质也相似,根据溴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数目来看,其最外层电子数与氯是一样的,所以其物质性质与氯气相似。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氯气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理解。随后,教师可以将提前制作好的ppt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因为这样的教学相较于口述+板书的形式而言更加的形象生动,更加地直观,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直观地了解,也可以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课件中,教师可以呈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地挖掘,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答。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掌握教材内容,还可以学会解答化学问题。在学生将溴具有毒性而且挥发性特别强的特点了解了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化学实验室中有各种各样的素材,其中也包括溴。请问学生们,你们知道溴是怎样保存的吗?”由于学生并没有关注过这些,所以教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会沉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溴的性质,然后根据其进行思考。在学生思考后并进行了回答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正确的存储溴的方法告诉学生——水封。之后,教师可以发挥出引导作用,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拿水封溴。通过思考、探索,学生可以发现,原来在水里的时候溴的溶解度是很低的,而且因为溴的密度是大于水的,所以其会在水下边。这样一来,就可以防止溴挥发了。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讲解,也对教材内容适当的进行了拓展,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堂教学的质量也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

想要使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就需要将教学活动的设计重视起来。这里以化学实验教学为例,简单地叙述了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法【2】。为什么要选择化学实验教学呢?因为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所在,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对基础知识进行验证、分析,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而在当前的实验教学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某些化学实验不能让学生亲自进行实践,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教师会进行演示。但是这样的教学对于中后排的学生并不是很友好,大部分学生不能将每个步骤的变化了解到,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受到了影响。而将互联网技术运用起来,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3】。

例如在教学“实验室制氯气”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互联网技术利用起来。因为涉及氯气的实验多少带点毒性,很容易让师生的健康受到影响。而将互联网运用起来,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将实验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每个步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且师生的健康可以得到有效地保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提前筛选出来的实验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行播放。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不过为了学生能够参与到抢答过程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只要回答正确,就会得到小礼品一份,或是为自己的小组加一分,哪个小组最后的分数最多就能得到小礼物。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比如在播放视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请问在进行实验前,为什么要对所有的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呢?”在听到教师这个问题后,学生会想到氯气是什么,然后想到氯气的性质,并快速的回答:“之所以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是因为氯气有毒,为了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和保证不出现化学污染物质。还有就是想将实验过程的严谨体现出来。”在播放完视频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请问整个视频中涉及到了哪些化学反应式呢?”然后让学生写在纸上。在学生写完之后,教师可以邀请两位学生上讲台,让其把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化学反应式的掌握程度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可以对学生的书写的具体情况有所掌握,学生的思維能力、书写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提高。最后,学生需要尝试复述氯气实验的整个过程,说一说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把哪些东西放到哪儿。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养成绿色实验的意识,在自己亲手进行实验的时候不随便乱丢化学污染物。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三、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教学步骤进行优化

课堂教学的步骤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不是单一的,全靠教师去要求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行阐述,认为自己告诉了学生自己的想法,学生就能理解知识。但其实,这样的教学观念是错误的,学生也是个体,需要参与才能将知识理解,才能让自身得到提高。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进行探索,要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4】。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教师可以将互联网技术运用起来,然后对课堂的具体步骤进行优化。

例如在教学“电子得失”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要知道,互联网技术可以将知识以视频、图像、文字等方式进行呈现,可以使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然后让学生将自己不懂的知识进行勾画或者把自己的问题写在旁边。在学生自主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尝试运用组内力量将其进行解决。通过小组合作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初步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理解、掌握,腦海中可以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知识结构。这时,教师就可以将互联网运用起来,将提前做好的课件进行呈现,让学生观察化学物质有怎样的微观结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之后,教师可以按照元素周期表的顺序将核外电子模型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进行有效地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将其与学过的氧化性、还原性结合在一起,从而对其加深理解、产生深刻的认知。这样一来,就在潜移默化中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而这样的教学过程相较而言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的,是可以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的。在学习完进行复习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将互联网技术运用起来,通过具体的知识结构将知识进行呈现,让学生可以了解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将有效的知识框架构建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其运用于化学反应式的记忆、转化中,直接将化学反应式是怎么进行转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思路,并将其进行有效的记忆。由此可见,将互联网技术运用起来,可以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化学反应式。互联网技术还可以运用于课堂评价中,其可以使课堂评价变得随时随地,可以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逐渐地将学习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互联网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是必然会产生的结果,两者的融合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的提高。不过在融合两者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要想办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要使课堂教学的氛围变得活跃、生动,从而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上述提供了三种简单有效的融合互联网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方法:运用互联网技术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教学步骤进行优化,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

参考文献

[1]谢清清.高中化学教学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有机结合[J].南北桥,2020,000(009):205.

[2]孙爱如.基于微课的高中化学融合教学实践与思考[J].高中数理化,2019(8).

[3]刘涛.互联网技术融合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思考[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8,000(004):11-12.

[4]吴学群.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与微课深度融合策略分析[J].知音励志,2017(2).

猜你喜欢

教学课堂互联网技术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浅析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兴趣
关于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手机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