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1-09-10黄允

高考·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实施策略学习兴趣

黄允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教学受到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是当今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目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提出了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施策略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实施策略;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引言: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施是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的实践落实,有利于过程性目标的完成。新课改后加强了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新教学理念的渗透,问题解决教学的应用逐步增多。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注重应试。虽然对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施策略有部分研究但并不详细,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问题解决教学中仍存在疑惑,一些教师不知如何具体的实施问题解决教学。因而本文选择此课题进行研究,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一、基本概念

问题解决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多种认知方法和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解决问题,锻炼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实施策略是指在问题解决教学中的为了达到让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等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学生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方法与技能。学生的学习能力关系到学生能否高效进行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并加以运用。

二、目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

总体来说目前关于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施的研究并不完善,通过翻阅有关文献和观察,发现多数教师已经习惯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导致整节课都是教师讲,变成“满堂灌”,学生课堂参与度不足,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还有部分教师虽然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整个课堂由学生做主,学生过度自由,而教师没有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教师成为课堂的旁观者。从学生方面来看,大多数学生目前对数学的兴趣并不是很浓,多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足。

三、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施策略

(一)培养良好的课堂氛围

1.教师应注重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秩序的维持,纪律良好的课堂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高效进行。师生关系需要长期培养,尤其在课后也应加强交流。

2.一些高中数学课堂虽然是以问题解决教学的方式进行的,但过于急躁,设计问题时只顾及到了部分同学,课堂迅速解决问题,还有一部分同学整节课都处于茫然的状态。此外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不能只把精力放在“优等生”身上,要一视同仁,中等生和后进生也是极赋潜力的。教师尽其所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分层设置问题,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在课后也应该关爱每一位学生,除了学习方面,还应多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3.在进行问题解决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上不怕错答,勇于发言,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应适时鼓励学生发言,对学生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培养自信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当发现学生回答错误时不应批评,而是指出学生哪方面没思考到位,引导学生得出正确方案,并正面鼓励学生。

(二)加强学生主体地位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削弱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定势思维,面对問题可能会习惯等着老师讲解,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养成不爱思考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1.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机会。高中数学课堂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数学课堂旨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能力。数学课堂应以学生为主,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学生对问题能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在设置问题解决教学环节的时候应该由学生主动一步步探究问题,教师适时引导。不要给学生的思维上枷锁,课堂中学生出现新的想法和思路,如果是可行的话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让学生进行进一步地探究。学习将变得更主动,兴趣也会增强。而不是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时为了赶进度而阻止学生的探究,一昧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教师自己的解决问题思路上。2.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堂总结。在课前预习能够提前熟悉主要内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很大程度上能提高课堂效率。总结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大部分教师自己把总结课堂内容给学生听,很容易养成学生的接受性心理。应该让学生通过思考或许讨论交流自己总结出本节课主要内容,能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印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加强问题探究

1.我国长期以来的高中数学教育倾向于应试教育,新课改后的问题解决教学要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但通过对高中数学课堂的观察发现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仍不足。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时,教师不应直接讲解现成的结论和证明方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同时可运用支架式教学的方法,给学生搭建一个脚手架。学生进行进行问题表征和模式识别,主动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探究,寻找和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对于数学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数学课堂时间有限,探究的过程也要分清主次,以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为基础,找到每节课的核心探究点,在每一个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也要抓住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2.在课堂上,很多教师提供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和机会较少,也就养成了学生不经常主动探究的习惯,面对问题,不惧失败,不断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更自然而深入,有利于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探究的过程要注重变式应用,通过一道题目不断变形进行探究,而不是机械地重复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在探究后的回顾反思和小结。3.不要过于依赖课堂预设,问题解决的方式不止一种,在发现学生的问题探究方案与教师预设的解决问题方案不一致时,不应强求“标准”答案。应该让学生开拓思路,寻求不同解法和创新思路。在课堂上放开思路积极探究,提倡一题多解,跳出定势思维的。

四、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一)学习兴趣和转变学习态度方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问题成为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就要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逐渐改善后,数学课堂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对于学习更加主动,这也是学习能力培养对前提。1.提高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是问题教学的核心,当学生在面对引人入胜的问题时,学习兴趣增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去解决问题。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太难,以致于没有信心和兴趣去学,问题解决教学则注重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师设置的问题有层次,从易到难,让每个学生能参与课堂,有利于改变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有益于在课堂中培养学习能力。2.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中强调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以及公平的对待学生。大部分高中生都认为教师对自己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生因为喜欢一个任课老师,学生对学习对兴趣也会逐渐加强。

(二)学生注意力方面

很多高中生在课堂上还是存在着“开小差”的现象,在传统的注重教师讲解的课堂上这个现在更为明显。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1.设置的问题解决环节环环相扣,当学生投入于问题的探究中时,就自然不会注意力涣散。问题解决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既典型又具备层次,问题解决教学的课堂并不是专门设计给优生探究的,问题没有设置的很难,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并一步步探究问题,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的频率也会大大减少。2.让学生把注意力投入于课堂要注重课堂艺术。教师也要提高教学吸引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加强对课堂内容的设计,让课堂更加吸引学生,引人入胜的问题、工整美观的板书、优美的教态,当学生被精心设计的教学课堂所吸引时,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加强了。

(三)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方面

教师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多动手,教师不应过度干预。提倡学生利用图象辅助解决问题,加强数学結合思想方法的运用,在专题课上设置单一和综合应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加强学生对几大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布置课后思考题,除了基础的课后作业之外,再布置一至两个思考探究题目,思考题要有一定难度,解决过程中会涉及到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不强求每个学生给出答案,但都可以在课后多思考,下一节课请同学展示思路,加强学生思考问题和使用数学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6

[3]Schoenfeld,A,H(1985).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New York:Academic Press.

[4]郑毓信.“问题意识”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05):1-5-92.

[5]郑毓信.数学教育的“问题导向”[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08):2-6.

[6]郑毓信.“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2008)[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01):1-4.

[7]方均斌、梁凯、朱玲.数学问题教学的五个探索点[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01):47-50.

[8]刘君玲.巧设问题情境提升创新思维[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21):74-76.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实施策略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