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2021-09-10陈华兰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数形结合高中数学能力

摘 要:众所周知,高中数学题型复杂多变,解题思想方法较多,其中数形结合思想能简化解题步骤,提高解题效率以及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认识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围绕具体教学内容,寻找相关的教学对策,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使其掌握这一解题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形结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06-0008-02

收稿日期:2020-11-25

作者简介:陈华兰(1976.5-),女,福建省寿宁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数”与“形”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形”能直观的看到“数”间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计算,而运用“数”可对“形”进行精确的计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使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解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解答数学问题时能够选择最佳途径,促进其解题能力以及水平的提高.

一、结合教材,打牢数形结合基础

数形结合包括“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其中“以形助数”指借助图形分析数间的内在关系.学生对该方面较为熟悉,如借助函数图像解答相关问题.“以数解形”通常将“形”放到平面或空间直角坐标系中,通过“数”的运算解决相关“形”的问题.授课中引导学生重视教材,牢记教材中各种方程、函数对应的图像,并能根据定义域范围准确的绘制出相关图形.同时,结合教材内容适当拓展,使其能够准确绘制出一些特殊的图形.另外,“以数解形”,构建坐标系时引导学生不要盲目,应认真观察图形,建立合适的坐标系,降低计算量.

在讲解三角函数知识时,通过学习教材学生对y=sinx、y=cosx以及y=tanx已经比较熟悉,能灵活绘制对应图像并采用数形结合法解答一些题.但一些习题中往往涉及稍微复杂的函数,为使其能够运用函数性质,绘制正确的图像,教学中应结合以往经验适当对函数图像进行拓展.比如以下函数,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画出其图像:y=sin|x|,y=x+sinx,y=xsinx.

显然针对y=sin|x|可知其为偶函数,学生可先绘制出y=sinx(x>0)的图像,而后将其关于y轴对称即可,难度并不大.但对于y=x+sinx,y=xsinx两个函数图像的绘制难度较大.授课中为学生讲解图像绘制技巧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函数的奇偶性,找到其关键点进行绘制.分析可知y=x+sinx为奇函数,y=xsinx为偶函数.对两个函数而言,原点、(π,0)是关键点.最终经过不断的尝试学生成功的绘制出两个函数图像,如图1(甲)、图1(乙)所示,为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讲解例题,提高数形结合意识

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例题的筛选、讲解,提高学生数形结合意识,使其遇到相关题目,能够自然的想到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答.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例题后,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时间,看学生能否解答出来.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可与学生一起分析解题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题干的转化、图形的绘制、图形的分析等过程,给其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让其具备数形结合应用意识.同时,完成解题分析后,要求学生自己写出解题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而后公布正确答案,要求其对照自己的结果,以检验其是否真正理解.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再集中讲解.

讲解三角函数知识后,可为学生讲解如下例题:已知关于θ的方程为3sinθ+sinθ+a=0,假设在θ∈(0,2π)上有两个不同实根α、β,求a的取值范围以及对应的α+β的值.

授课中与学生一起分析解题思路,即需要根据给出的方程进行化简,而后绘制出其在(0,2π)的图像,借助图像分析a的取值范围和α+β的值.课堂上要求学生自己写出解题步骤.经过该例题的讲解,很好的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形结合解题的意识,最终学生经过积极思考,正确解答出了该题,解题步骤如下:

对原方程进行化简、移项得到新的方程为sin(θ+π3)=-a2.绘制出y=sin(θ+π3)在(0,2π)的图像,如图2所示:

由图可知要想满足题意,则32<-a2<1或-1<-a2<32.

当32<-a2<1,即,-2

当-1<-a2<32,即-3

三、注重引导,传授数形结合技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习题看似无法使用数形结合法解答,但只要对要求解的问题进行巧妙的转化,使用数形结合法便能迎刃而解.由此可见,解题中掌握数形结合法应用技巧显得尤为关键.因此,授课中应做好引导,传授相关技巧,使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法解题时少走弯路.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充分挖掘隐含条件,确定正确的定义域范围,保证绘制图形的正确性.同时,绘制好相关图形后应认真观察,结合已知条件以及所学的几何知识,理清线段、角度之间的关系,找到已知条件与要求解问题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等量代换、转化等知识解题.

讲解圆相关知识时,结合以下题目传授数形结合技巧:已知圆的方程为(x-3)2+(y-4)2=1.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m,0),(m,0)(m>0).P为圆上任意一点,若满足AP⊥PB,则m的最大值为.

授课中为使学生尽快找到解题思路,可要求学生根据题干先绘制出对应图形,而后根据绘制的图形,运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将要求的参数转化为圆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绘制出如图3所示的图形,认识到OP=AO=OB=m,要使m的值最大,则OP的值最大.因为点P在圆上,所以就转化为圆心到圆点的距离.由圓的方程为(x-3)2+(y-4)2=1可知,圆的圆心坐标为(3,4),半径r=1.则圆心到原点的距离d=32+42=5,则m的最大值=d+r=5+1=6.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详细的计划,按部就班的开展培养工作.先通过教材知识的深入讲解,使其打牢数形结合基础,而后围绕所学讲解例题,提高其数形结合应用意识,尤其应给予其解题引导,使其掌握相关的技巧.另外,还应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训练活动,使其积累解题经验,在解题中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顾良有.浅谈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2):30.

[2]阮延明.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01):44+47.

[3]裴承雄.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9(36):65-66.

[4]杨德源.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107-108.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数形结合高中数学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