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古文教学策略探析

2021-09-10游云娟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古文策略探究深度学习

摘 要:在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古文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意实践的主观意识,利用多种辅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情境,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小古文的主动性。设悬竞猜、文白对照、故事串联、绘本辅学等教學方法都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理冲击。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做好针对性设计,以提升小古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古文;策略探究;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5-0073-02

引 言

小古文教学与深度学习形成契合和对接,能够生发更丰富的学习启动力。由于学生的古文阅读基础参差不齐,教师要展开学情调查,促使学生顺利进入深度学习环节,建立学科认知基础。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教学方法展开深入探究,以提高学生学习小古文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一、设悬竞猜,建立阅读期待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不妨设计一些悬疑问题,或者发动学生展开竞猜活动,以成功吊起学生阅读胃口。古诗文中的情节大多比较有趣。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设计相应的情境。当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时,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以问题进行调度,让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情境,在学习探究中形成学习认知,实现深度学习[1]。

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设置悬疑问题进行课堂调度。面对有趣味性的竞猜问题,学生自然会给予教学内容更高的关注。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卫填海》一文时,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图片,并提出问题:“这幅画展示的是哪一个神话故事呢?”“这个故事的情节曲折,一只小鸟用嘴衔西山的木石,要填平东海,你能够猜出是什么故事吗?”“这只小鸟有什么样的精神呢?”学生对这些问题表现出了很高的思考热情。有学生阅读过文本,对相关故事内容也有一定了解,能够讲述其中的原委。还有学生能够进行深度思考,对故事的深层意义进行延伸解读。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从问题属性特点可以看出,这些问题都带有悬疑性、竞猜性,成功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形成了新的阅读动力。学生激发了学习兴趣,便可以爆发无穷的探索力量。教师利用问题展开调度,形成新的教学启迪点,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深度学习,促使学生产生更深刻的阅读认知。

二、文白对照,降低阅读难度

对小古文的解读,需要进行文白对照。所谓文白对照,就是利用现代文来解读文言文。教师将文言文译成白话文,可以让学生对文言文有更清晰的认知。在阅读小古文时,学生会对一些文言句式存在阅读障碍。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白话文,让学生自行对照,学生就可以获得更直接的阅读感知[2]。文白对照有多种操作形式,但如何才能形成最直接的阅读调度,还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思考。

古文运用的是文言,其表述特点与白话文有一定差异。学生对文言的认识还较为肤浅,不能自行梳理其基本内容和细节。教师利用译文展开阅读引导,让学生进行文白对照,可以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古文学习,在具体比对中形成学科认知。例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进行梳理性阅读,然后提供给学生译文,让学生进行对应阅读。为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教师利用提问检查的手段,让学生对每个文言句子进行翻译。学生通过对照阅读,逐渐掌握了古文基本内容,其语感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强。在学生逐渐熟悉了文本内容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用白话文讲述这个故事,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照学习,通过逐一比对的方式,掌握了小古文的基本内容。小组讲述活动具有更强的助学作用。学生要讲述故事,就要对每一个情节都有清晰的记忆,从而巩固和内化所学知识。

三、故事串联,提升阅读趣味

由于小古文大多是一些小故事,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文本展示和导学,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小学生对故事有特殊情结。教师如果能够传授一些讲故事的技巧和方法,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激励和帮助。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教学延伸,收集其他相关故事进行辅助教学,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利用故事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的接受度更高,其助学效果也会更好。例如,在教学《囊萤夜读》这篇小古文时,教师没有先让学生看课文,而是为学生讲述故事:“从前有一位后生,特别喜欢读书学习,白天读晚上读,简直成了书迷。可是他家里太穷了,根本就点不起灯。为了读书,他想了一个办法:找来一个白色的布口袋,将捉到的萤火虫放进去,这样就做成了一个‘萤火虫灯’。他借助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的光看书……”学生听教师讲述这个故事,都感觉很神奇,一方面被这位后生的学习精神打动,另一方面也对萤火虫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此时要求学生进行文本学习,让学生观看插图,对文言文进行逐句阅读。学生有了前面听故事的经历,顺利进入阅读环节,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了深入分析。

学生对故事有特殊的敏感性。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讲述了有趣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让学生顺理成章地完成了阅读学习。教师在讲述故事时,也有效渲染了气氛,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提示和引导,矫正了学生的学习方向。故事驱动是一种比较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其助学效果值得期待。

四、绘本辅学,强化阅读体验

绘本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阅读内容。在小古文教學中,教师借助绘本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和认知[4]。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充分阅读小古文后,利用简笔画勾勒出小古文故事,从而加深学生对小古文故事的理解和印象,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铁杵成针》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文本,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理解文本内容,厘顺文本的基本脉络。在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比较清晰的梳理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比较有创意的学习任务:“本篇课文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而且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哲理,但教材中没有插图信息。发挥你的想象力,利用画笔为课文添加一幅插图,看谁画的插图设计更有创意。”学生听说要为文本添加插图,都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中,与学生一起讨论和设计,对插图的基本构成进行多重探究,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学生开始操作,而教师要及时给予一些技术支持。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打开课本,先在小组内展示、评选,然后提交班级,进行集中评比。

教师为学生设计添加插图的学习任务,这无疑是比较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大多喜欢涂鸦,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学习心理展开教学设计,成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要想画出比较适合的插图,就要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也是教师设计这个学习任务的意图。辅学手段众多,因而教师要精心筛选,以提升教学品质。

结  语

小学语文中有一定比例的小古文。教师要积极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如为学生投放一些悬疑问题、利用文白对照展开阅读引导、讲述相关故事进行助学、借助绘本展开阅读辅助等,从而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由于小学生的古文阅读基础普遍较低,教师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施教引导,能够生发更多的阅读驱动力,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5]。

[参考文献]

杨春柳.让深度学习在小古文教学中发生[J].小学教学研究,2018(11):35-37.

黄雅芳.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古文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19(09):53-55.

范光林.统编教材中小古文教学美育价值的开掘与渗透刍议[J].华夏教师,2020(03):61-63.

周波.小古文教学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70.

王军.小古文教学内容的研制与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0(11):64-66.

作者简介:游云娟(1979.2-),女,福建福清人,语文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小古文策略探究深度学习
多维诵读有效感知与积累小古文探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对小古文教学的探索
小古文,打亮学生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色
小学语文课程中引入“小古文”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