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德育功能的实现的探索

2021-09-10周双建

当代体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德育体育学校

周双建

体育教学是我国传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因此,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作为教育从业者必须重点思考的课题之一。长期以来,党和中央都高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的最终成果,关注未来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尤其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从教育根本目的和教学模式上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还要保证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学生的思想道德综合水平。通过分析现阶段的教学现状,明确德育教学的根本要素和教学目的,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策略,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

1 学校体育德育教学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上明确指出,学校的教育工作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校的体育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化位置。体育课程的功能性局限在锻炼身体一个职能层面上。只注重身体素质的提升,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相悖。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国家对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进行了明文要求。然而,学校的体育教学仍然存在课时量少、学科地位低、教师队伍缺乏建设、硬件设备缺乏更新与完善等问题。

2 学校体育德育的核心要素

2.1 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的德育职能,需要以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作为基础,在体育竞技过程中充分发挥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学校的体育课程中包括诸多的体育项目,配合相关教学要求和实践指导。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实践、观看体育比赛、参与相关比赛等方式,诠释个人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优秀民族精神。

2.2 法制意识与规则意识

每项体育比赛都有自己的竞赛规则,国际体育竞赛还有相关法律法规。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向学生传递规则的意义,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比赛过程中,深入体会规则对于整个群体运作的重要意义。贯彻我国依法治国的规则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

2.3 意志品质与进取精神

从体育的基本概念中,充分认识到体育是将参与者的身体作为载体,培养参与者的个人综合素养的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形式。通过体育课堂,既能够实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还能够完成对学生的心理建设,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磨练学生的个人意志。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挖掘学生自身的精神潜力,打磨学生的心志,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及核心竞争力。比如,冬泳是一种既要以强健的体魄使用恶劣自然环境,还要有强大的意志力抵抗自身本能的综合运动。

2.4 集体主义与合作意识

体育项目通常是集体项目,或者团队与团队之间,或者个人与个人,或者个人与自然。无论哪一种形式,都需要团队间成员的配合。这种特殊的教学学科,能夠让学生深刻理解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5 审美意识与健全人格

体育具备自身独特的审美方式和美学概念,慎重欣赏体育本身就是一种体验美的方式。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帮助个人实现审美意识的培养。从体育的形态美、运动美及精神美中,充分陶冶个人情操,培养个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健康成长。不但如此,体育还能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独立人格。通过各项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参与其中完善自身精神面貌,舒缓个人心情,调节消极情绪影响,塑造更加完善的人格。

3 实现体育德育的具体途径

3.1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是学校实施体育德语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贯彻体育德育教学的物质基础。为了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政治路径优化,就必须加强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工作。因此,学校及有关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学校体育建设资金的下放力度,从校园体育场地及器材等工作着手,能够做到让学生有基本的活动场地条件,并且保证场地使用的安全性和及时性。通过实现基本活动场地的需求,以及各种活动器材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空间调整情绪,放松头脑,做到劳逸结合。在活动过程中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总结生活,畅享未来,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心理调节,辅助学生提升抗挫折能力。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与挫折,是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3.2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体育是现代化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蕴含着诸多思想品德教育的精神文明内容,对人类社会的整体道德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为了能够实现体育的德育教学目的,就必须以严明的政策制度作为组织或机构高效运营的前提保障。针对当前国内学校的体育教学的真实现状,改变体育教学的边缘化处境,需要相关管理部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组建相关问题调研小组,深入到学校内部深度剖析利弊,并制订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规章制度,保证学校的体育德育教学能够切实落地执行。

通过制订规章制度、实践应用反馈、完善相关制度的循环,不断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落实、优化与完善。找到相关问题的关键点,击中资源和精力进行突破,确保体育德育教育的切实开展。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现体育德育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与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德育教学的实际效益。因此,学校应当注重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强化师资力量。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首先,要规范与加强师资引进渠道和相关工作流程,完善人才储备工作,确保师资队伍的质量。其次,要对现存师资队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定期进行思想品德相关的专业学习,定期考核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职业素养。最后,要改善整体学校的师资培养体系和工作环境,关注教师的生活问题,帮助解决教师的生活困境,确保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工作中。

3.4 加强相关监管力度

学校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督,是实现学校体育德育教学目的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党的十八大明文规定,深化国内教育领域的综合性改革,就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最终教学导向,着力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及身心健康素质。因此,为了实现学校体育教育内的德育功能,就必须提升学校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及相应的监督力度,切实能够保证学校的体育教学课堂质量。使监督不仅仅停留于一个形式、一句空话或者一次挂名,而是将监督管理深入到实际教学的细节中,深深扎根在教师和学生的心里。

3.5 构建多媒体网络平台

当今我国社会处于互联网技术高度普及的现代化发展阶段,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为学校的体育德育功能实现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网络平台。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迎合时代的需求,达到最终实现德育的教学目的。通过互联网平台,使得传统教学课堂有效延伸到课后。比如,使用QQ、微信等社交APP,实现师生间的实时互动。能够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同时伴随着德育的引入,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效率,更加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4 结语

通过学校体育课程实践,是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极佳方式。综合运用一切教育资源,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提供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新疆博乐市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德育体育学校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