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变化

2021-09-10刘菁

当代体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体教后备竞技

刘菁

体教融合的提出,重新规划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要求及目标。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体教融合丰富内涵意义的认识,具体分析竞技体育中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对象等变化,认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总体呈现健康、多元、整体的发展方向。

竞技体育是一种最大限度发挥人的心理、智力、体力等方面,创造优异竞赛运动成绩的体育活动。从我国体育的历史发展来看,可以发现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代表着我国体育发展的水平,其发展方向随着不同的背景条件而变化,培养模式也在不断的更新。新时代时期,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共同推出“体教融合”的意见,致力于将竞技体育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中,这一政策的推出,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本文将通过体教融合的丰富内涵意义,具体分析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变化与发展,希望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体教融合的提出与认识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于2020年4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改委会的第十三次会议中通过,代表着我国体育进入新时代时期,主要说明了体教融合是指通过体育与教育的合力合办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进行规划。也就是说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要通力合作,将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融合到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共同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学校体育模式。

有学者认为,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矛盾发生了转变。从注重奥运争光计划开始转向以三大球等运动项目为引导,要大力发挥学校体育的基础性作用,发现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通过科学手段不断提高运动能力,从而提升整体的竞技水平。体教融合的目标群体为青少年,体育改革的重点落在了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学校体育中广泛开展竞技体育项目,既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坚韧的意志与强壮的体魄,也有利于全面的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运动员。因此,最大限度的在学校发展篮、排、足球等众多体育项目,发挥学校体育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优势是新时代时期体教融合的丰富内涵意义。

2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变化

2.1 培养目标

一个国家的体育体制,将会决定着这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及发展速度。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国家领导人就非常重视我国体育的发展。通过不断的摸索,一个适合当时背景条件的体育体制即“举国体制”出现了。“举国体制”以奥运会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其目标的明确性和直接性,坚定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向,成功的让竞技体育运动员站上奥运会的颁奖台。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随着我国社会变革与经濟政策的变化,举国体制中的弊端逐渐显现,运动员退役后不适应社会活动等问题越来越尖锐。对此,许多学者提出了“体教结合”的措施。希望通过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构建一个竞技体育发展的和谐体系,可以帮助解决运动员职业长期发展的问题,实现全面的高素质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但体教结合的实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竞技体育运动员的职业长期发展还是存在着许多根源问题。对此,体教融合提出的从青少年抓起,是我国竞技体育的新培养目标。它以“促进全体青少年健康发展”为目标理念,对学生和运动员文化与训练的制度体系进行了新的构建,提出了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等现实问题。我国竞技体育的培养目标逐渐向“健康”理念发展,强调竞技体育人才发展的长远性,从小培养青少年体育意识,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加强青少年群体的运动能力。

2.2 培养途径

举国体制时期,竞技体育的培养主要以梯级上升式的三级训练网为主,这种集中训练的方式有效输送了大量优秀竞技体育人才,让中国竞技体育站上了国际舞台。但高度集中的训练方式在文化课程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我国运动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下的现象,不能融入社会生活,更甚者都不能在社会生存。对此,该如何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成为了当时背景下的热点话题。2017年12月,首次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命名的国家层面文件提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学校体育”。这意味着我国竞技体育培养方式开始了改革。2020年由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共同发布的文件《意见》中也提出:“大中小学校在要广泛开展校内竞赛,建立学校代表队,参加区域、省级至全国联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上两手抓,一个是体育活动,一个是文化课程,而实现这个的载体就是学校体育,它将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方式,并承担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培养。但这并不代表着原有的三级网将不复存在,反而应当在此背景下进行改革,为学校体育提供资源,与学校体育合作,共同为竞技体育培养充足的后备人才。新时代时期竞技体育的培养将不断的多元化发展,推动竞技体育快速发展,实现体育强国的愿望。

2.3 培养对象

回顾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以往的体育体制针对的群体都为“运动员”。举国体制时期,为了快速提高我国在世界竞技体育舞台的地位,大力的培养各级各类的运动员,以“金牌”作为标准,培养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运动员。体教结合时期,为解决运动员退役后何去何从、学训矛盾等问题,提出体育回归教育的理念,采取“体育单招”“建设高校运动队”等手段来解决。其主要目的及针对群体仍为“运动员”。新时代时期,体教融合的目标群体从部分发展到了整体,从单独的运动员群体到整个的青少年群体,其培养对象的扩大,促使培养功能效应辐射更广,对加强全民体育认知和体育能力都有帮助。并且由于青少年群是主要处于学校发展的群体,这将提升体育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加强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从而全面的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3 结论

综上所述,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有较大的变化,表现为培养目标以金牌至上向促进健康为主导的变化、培养途径以单一三级网培养向以学校体育为基础的变化、培养对象由单独的运动员群体到全体的青少年的变化,呈现出竞技体育健康发展、多元发展、整体发展的现象。其中,体教融合提出的将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将会提升体育在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性与不可缺少性,不断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同时,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也将借用学校体育的优势,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员,加强运动员职业发展的长远性。并且在体教融合背景下竞技体育的各类项目也将在国民群体中不断得到发展,有利于储备竞技体育各类项目的后备人才。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体教后备竞技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
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
电竞种植记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体教改革举措之反思
E生命力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