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思维的更深处漫溯

2021-09-10胡秀芳

教学博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方阵解决问题情境

新课标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新教材在教材编排和教学理念上与老教材相比变化很大。如新教材打破了类型编排、分类教学的模式而是与各领域数学知识紧密结合;素材大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情境主题图,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既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重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但同时关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教师存在很多的困惑:由于解决问题是结合概念、计算、综合实践等内容分散出现,编排体系没有像老教材集中、严谨,再加上练习题少,模仿性弱,再加上教学经验的缺乏,学生两极分化情况严重。。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变弱了。怎样继承传统应用题教学的亮点结合新教材的编排特点使解决问题的教学发扬创新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的。

下面是其中一位教师的课堂摘录:

片段一、观看录像,认识方阵

幻灯播放阅兵动画,让学生感知方阵。

师:像这样的整整齐齐、方方正正的队伍我们就称它为方阵。现在对方阵有所了解了吗?

2、师:上课!

片段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从这张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有3个方阵。(学生说幻灯边显示并全班一起数一数)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3个方阵一共有几人?(幻灯显示)

片段三、合作探究,明晰策略

师:你能解决他提出的问题吗?教师巡查指点。

师:不仅要会算,还要能说清楚你的想法。

师:谁能再来说说这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8×3=24(行/人)

24×10=240(人)

师:你能解释一下你的方法吗?

④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10×8×3=240(人)

师:这两种方法的综合算式你会写吗?

生汇报:10×3×8=240(人)

8×3×10=240(人)

师: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同桌之间说一说这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师:这些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容易理解呢?平时做题目时,你觉得哪种方法好就用那种方法。

片段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我坚持锻炼身体,每天跑两圈。跑道,每圈400米,她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

2、他真棒!已经游了3个来回。泳道长25米,他已经游了多少米?)

学生上台投影展示并说说想法。

3、有圆桌7张,方桌6张。

从这张图中除了知道有圆桌7张,方桌6张,你还能知道什么?

4、师:最后帮我算一算我们班现在一共有几人。从这个教室里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师:请你选择这里的几个条件,编一个用连乘解决的问題,算一算我们班一共有几人。

这位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观察情境收集交流数学信息、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式、交流解决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一次次的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到实处。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评判优化等方式逐步展开教学,体会运用连乘的方法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应用价值。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标指出,在面对不同的情景时,要求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应重回分利用问题情境隐含的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获得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更不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如你从图上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关注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

基本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模型的基础,只有掌握基本的分析、综合的方法,积累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结构,才能使学生在获取信息后迅速地形成思路。很多教师都不敢正视数量关系,要么“怀抱琵琶,欲语还休”,要么干脆“云遮日蔽,置之脑后。我们要摈弃过去背数量关系式、套题型的僵化分析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感悟数量关系。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抽象、概括数量关系的过程。

三、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整节课教师引领学生在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中经历了“分析信息、提出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方法、解决应用”的过程,力图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这一思路,收到较好的效果。整个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相结合,用问题带动思维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四、注重课堂生成资源的运用。

课堂教学其实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很重要。学生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后一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这种事实,并努力缩小这个差异。所以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和理解是会有不同。这就是所谓的预设和生成。教师要学会运用课堂上生成的鲜活的教育资源,适时契机的引导和评价,使其成为课堂的有价值材料。如练习第2题有学生列式25×3时教师就组织两种答案的学生来展开辩论。让学生通过辨析明白道理。

五、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

新课标对解决问题目标提出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的经验解题,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鼓励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常见的解题策略。如画图分析、列表整理、尝试列举等分析策略,在解决问题时还可以根据题目实际运用寻找规律、猜想验证、化繁为简、逆向思考、模拟假设等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运用比较、叙述解题思路扽策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要求形成数学模型。

综上所述,解决问题是整个数学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围绕解决问题所提出的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活动富有生机和活力。

宁波市宁海县潘天寿小学小学  胡秀芳

猜你喜欢

方阵解决问题情境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医护方阵
三十六个军官问题与欧拉方阵
最强大脑:棋子方阵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小奶狗方阵”
两只想打架的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