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发展下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2021-09-10朱罡蒋博州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

朱罡 蒋博州

摘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既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反馈和积极响应,还是开创新育人格局的起点与资源支撑。教育工作者需对创新教育价值进行正确定位,自主和深入的参与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从产教融合视角出发,构建线上和线下混合式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以学生职业定位为导向设计教学方案与育人计划,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要求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创新驱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模式

引言:

创新教育需依托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中获得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创新驱动发展下,高校应科学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建易于开发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教育场景。既要对专业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还需组织学生在艺术设计风格和表达方式上进行创新。致力于培育出具有独特艺术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使他们成为行业变革的先行者和探索者,而不应只培养出刻板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设计人员。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的价值定位

(一)全面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效能

创新驱动发展下,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进行创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专业教育效能的整体提升。根据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将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的渗透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依托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令他们自主的强化专业技能。而只有艺术专业教育达到较高的水平后,才能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先进艺术设计理念的设计人才。

(二)为高校艺术专业设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赋能

创新教育,不仅是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还需切实对学习的就业和创业赋能。创新驱动发展下,高校教育工作者需建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以此为导向,积极的创新教育模式与方法。依托符合现实要求的现代化教育环境,充分活化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不被现有的行业发展格局与形态所限制。创新驱动发展下,应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在艺术设计领域进行大胆的革新。当学生具备更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后,更有助于他们就业、择业和创业。

二、创新驱动发展下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模式的理论观点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应具有多元性

创新驱动发展下,需能展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多元性。摒弃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想,应为学生构建开放、包容、深刻的教学环境。基于不同主题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不同的艺术设计能力与思维。不被固定的思维定式所局限,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令他们成为具有独特设计风格的设计者。

(二)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贯穿到教学设计始终

关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既要凸显教育的时代性和适应性特征,还需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贯穿到育人的全过程中。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性,明确他们的职业理想和能力短板,以此设计可切实解决学生问题的教育模式。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创新构建,根本意义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而不仅仅展现教育的技术属性与多元的特质。

三、创新驱动发展下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模式构建的有效策略

(一)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构建线上和线下混合式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

创新驱动发展下,高校需将互联网+教育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进行对接。将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的渗透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各个流程中,依托互联网技术对传统课堂进行延伸与扩展。基于在线课程,培养学生知识素养及自主学习能动性。利用线下课堂,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定期组织学生深度参与到产教融合实习项目设计与实践中,促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获得全面提升。同时,组织学生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深化与延展,依托网络平台了解和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尤其,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的了解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当下和未来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职业素养和能力。以此,有针对性的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教材和网络视听资源进行深度“混合”,以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前瞻性,培育出具有独特设计风格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

(二)以学生职业定位为导向设计教学方案与育人计划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应对接到行业的现实发展情境中。依托国家政府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倡议,以及地方上颁布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制定专项创新创业项目。

以学生职业定位为导向,对创业项目进行分类。高校需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强协同育人举措,共同投资建设大学生文创产品设计园和创业中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艺术创意实踐平台。高校扩大实践教学规模,在真实的创业项目和艺术设计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致力于培养具有独特设计理念、正确文化观和大局观的艺术设计人才,确保学生逐渐具备极强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同时,在充满创意和想象空间的创意园,鼓励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获取设计灵感,将优质的文化元素融入艺术设计作品中。高校教师需培育出具有文化品格和艺术修养的艺术设计师,令他们未来能设计出具有思想深刻性、文化引领性的作品。以职业能力提升为关键,制定情境化教学模式、深层体验式教学模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等,使学生在实践锻炼中获得不同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而高校需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动态的推进创新教育,使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不断获得提升。

结语:

总之,高校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需体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多元性和人本性。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择业角度出发,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扩充,并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专业教育模式。投建现代化的教育平台,使学生能结合专业内容进行头脑风暴,最大程度的拓展他们的思维意识。依托开放性强、模式多样的教育场景,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获得科学培养。

参考文献:

[1]马兰茜.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保护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3):154-155.

[2]张磊.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教育观察,2020,9(45):98-100.

[3]张智艳,邢江浩.设计的善意与新意: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伦理修养与创新能力综合培养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20,10(05):77-81.

[4]王晓丽.“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书法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9):162-163.

课题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德美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GX-339)。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重庆市 401331)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
信息生态平衡视角下创新驱动河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市政建材行业创新驱动战略的研究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析
辽宁省创新驱动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新常态下以创新驱动升级转型的制度建构
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