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双标准”制度 助力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

2021-09-10方娜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标准化

摘要:文章介绍编辑出版行业的标准化知识,归纳总结编辑出版过程中应当遵循和参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分析标准化发展对大学出版社的影响,并提出标准化发展对大学出版社的启示,指出标准化能够有效提高大学出版社出版产品质量,出版从业者应认真执行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出版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图书编辑出版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关键词:编辑出版;标准化;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2-0225-02

一、出版行业标准化概述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标准化的定义是:“标准化是针对现实或潜在问题制定出通用及重复使用的条款,其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涵盖标准制定、发布和实施的全过程。书刊标准化是针对现实或潜在问题,制定、发布并实施通用及重复使用的标准的活动,目的是在书刊的编辑、出版方面获得最佳秩序和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简称《标准化法》)于2017年11月4日正式发布,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修订的《标准化法》将标准划分为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新修订《标准化法》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编辑出版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带来重要影响[1]。

二、我国现行出版领域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成立了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版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出版物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新闻出版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这5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覆盖印刷、新闻出版、版权、发行、新闻出版信息等各个方面。我国已发布3项国际标准、89项国家标准、228项行业标准[2]。

已发布的3项国际标准分别为ISO16762—2016《印刷技术——印后加工——运输、处理和储存的一般要求》、ISO16763—2016《印刷技术——印后加工——装订产品要求》、ISO17316—2015《国际标准关联标识符(ISLI)》。

出版行业国家标准可分为推荐性标准(其代号为GB/T)和强制性标准(其代号为GB)。

行业标准是在全国某个行业内统一制定的技术要求,在该行业内必须遵照执行,通常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才会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出版印刷行业的标准代号为“CY/T”。

出版行业相关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法规主要有《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

三、大学出版社倡导标准化发展的益处

(一)标准化发展助力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

大学出版社的成立来自国家对出版进行的专业分工和国家高等教育的需要[3]。大学出版社依托高等学校,其核心内容是树立特色和品牌,构建和提升大学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依靠专业化、特色化。大学出版社的专业化发展战略是其在面临残酷竞争时的求生之道,因此,众多大学出版社打造出版品牌的必由之路是在专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同时结合自身的特色发展大众读物,开拓特色化发展道路[4]。精品学术出版是大学出版社的核心,学术出版标准化是指根据学术出版的特点与出版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标准并且发布实施的活动。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学术出版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学术出版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形成,学术出版标准化管理运行机制逐步成熟,学术出版标准体系日益完备,学术出版标准化和规范化意识逐步增强。以上成就为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提供了助力[5]。

(二)标准化发展有效提高学术著作质量

2018年12月底,《圖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由中宣部印发。“办法”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出版质量、产品结构和专业特色、社会和文化影响、内部制度和队伍建设。其中,出版质量占50分,可见图书质量是出版的生命线。出版质量又包括内容质量和编校印装质量两个二级指标。其中,内容质量是底线,出版物内容中若出现政治导向错误,造成恶劣影响,则实行一票否决,内容质量这一项记为0分,社会效益考核即为不合格[6]。由此可见,出版行业最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是质量,每年都有出版单位因为质量不合格而受到处罚甚至停业整顿。图书质量审查的依据是图书出版方面的各项标准,换言之,只有符合出版标准的图书才能达到出版质量合格。出版行业从业者要认清出版标准化的意义,树立出版标准化意识[7],提高标准化应用能力是提高出版产品质量的必要途径。

(三)标准化发展提高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在国际竞争中,包括出版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技术标准化的要求。技术标准化是产业竞争的竞争要求和基础技术要求,能够确保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得到认可,促进国际贸易和产业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标准战略竞争、知识产权贸易竞争和数字化发展日趋激烈,我国出版从业者应该提高自身的标准意识,增强自身标准化能力,在出版产业转型中担负起标准制定、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技术实施与应用等工作,使我国出版行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使我国出版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使我国的文化生产力、文化传播力和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四、大学出版社标准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坚决把握正确导向,树立标准化意识

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20年7月发布《新闻出版(版权)标准化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是原《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的修订稿,坚持与国家标准化工作法律法规协调衔接,与《标准化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和办法保持一致,充分吸纳国家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有关要求;坚持与中宣部“三定”方案的业务范围和职能要求协调衔接,理顺管理机制,明确标准化管理部门、相关业务管理部门标准化工作的职责分工;坚持与新闻出版标准化工作实践和发展需求协调衔接,明确问题导向,细化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新闻出版标准化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作为出版单位,应把握正确导向,紧跟国家标准化发展趋势,树立标准化意识。

(二)强化标准化意识,“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学科标准”双行

每一门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标准的制定与发展,出版作为一门学科,离不开标准,前文所列标准均是在出版学科发展中逐渐丰富与发展起来的,是检验出版物质量的准绳。大学出版社在提升自身出版物质量的同时也必定要以出版标准化为核心,提升编辑出版物质量。

大学出版社与大学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学术文化的重要阵地,它们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的功能定位是一致的[8]。大学出版社立足于大学的学科建设,在本校优势学科专业教材、学术著作的出版上存在天然优势。大学的优势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丰硕的科研成果、充足的人才储备,对教材、学术著作的出版有较强的需求,大学出版社应认清自身学科优势,在优势学科集中发力,争取出版一批学术精品,打造学术品牌。大学出版社在关注学术出版领域的标准规范的同时,应关注学科的标准化发展,重视本学科标准的制定、发行和修订。

大学出版社针对学术著作的学科特色,应注重学科领域的标准化发展。有条件的大学出版社应当勇挑重任,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积极加入中国学术标准化体系建设队伍。

“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学科标准双行”,既能做到熟悉出版领域的标准规范,又能了解特色学科标准,两者相辅相成,可以增强学术著作的品牌影响力,成为特色学科内的专家。

(三)注重人才培养,提升编辑标准应用能力

秉承回归学术的理念,大学出版社应对人才寄予更高希望,提出更严要求,将人才培养提上重要议程。一名合格的学术编辑必须具备相关学科背景以及过硬的出版专业技能。在学术出版领域,大学出版社应重点培养一批有学历背景、知识体系、学术研究能力、紧跟學科发展前沿、熟悉标准的编辑[9]。在新编辑入职培训、继续教育中,针对大学出版社自身的学科特色及编辑自身专业,加入学科标准的培训内容。在日常工作中,配备必要的特色学科标准汇编类工具书,使编辑在工作中有标准可依。

五、结语

从我国应用标准化的实际来看,我国的出版物标准化建设中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面临着很多实际工作中仍然需要解决和仍然需要补充制定的标准问题。国家新闻出版署高度重视出版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出版标准化进程。大学出版社应坚决把握正确导向,树立标准化意识,身体力行地落实出版标准化要求,促进学术出版的专业化、精品化,为读者提供更多符合出版标准化要求、高水准的学术著作。

参考文献:

[1] 黄德胡.新时代我国编辑出版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探析[N].中国市场监管报,2019-03-26(005).

[2] 尹琨.首届新闻出版标准化创新论坛举办[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7-27(001).

[3] 崔青峰.中小型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战略选择[J].出版广角,2014(14):74-75.

[4] 钟敏.大学出版社:坚守专业化和特色化之路[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11-14(012).

[5] 王兴全.改革开放40年中国学术出版标准化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展望[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65-69.

[6] 刘永凌.探寻社会效益考核下的中小出版社发展路径[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9-18(004).

[7] 施勇勤,陈敬良.我国出版业标准化现状与发展思考[J].中国编辑,2013(01):27-31.

[8] 李永强.坚守大学出版社使命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11-01(T01).

[9] 金鑫荣.聚焦精品学术出版建设一流大学出版社[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11-01(T01).

作者简介:方娜(1989—),女,浙江金华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职业培训类教材。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标准化
浅析编辑创新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下的业财融合
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流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关于编辑出版的现代化探索
民国大学教材出版的缘起及特点探究
编辑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价值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