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京剧打击乐人才培养
2021-09-10宋晓璞
宋晓璞
京剧打击乐是京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主要由以下几种打击乐器组成:鼓板、大锣、铙钹、小锣。在京剧音乐中,打击乐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两百年来,京剧打击乐已形成了它独特而完整的艺术形式。京剧打击乐实际是节奏学、也是音响学。它的节奏源于生活,但又不尽同于生活。它是根据生活的外在节奏与内在节奏,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不同动作、不同语势,使它们产生各种不同的音响、节奏效果,用以表达不同的戏剧情绪。
我们常说的“锣鼓”实际上是对一组打击乐的简称。在京剧这种综合艺术形式中,无论唱、念、做、打几乎都离不开锣鼓的开导、配合和烘托。演出中打击乐将以节奏音响的变化带动全局,贯穿全剧。用以配合表演歌唱的节奏韵律,渲染剧情,制造舞台气氛。前辈白登云先生说过:“锣鼓强弱紧扣剧情,节奏快慢关系全剧。”京剧锣鼓十分丰富,有着无穷的变化性。在实际应用上,随着剧中人物的情绪,舞台节奏的变化,它也在相应的变化。我们常常看到演员在舞台上完成一套表演动作后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这与锣鼓的衬托是密不可分的。京剧锣鼓的用途十分广泛,它不但能伴衬人物的上下场、过场及舞蹈表演,而且还能起到烘托感情、增强语气、渲染气氛、统一表演和唱念节奏的作用。在演奏时,根据剧中人物的需要,将锣鼓的节奏、强弱对比等方面进行变化,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使整个舞台节奏和风格统一。
在京剧打击乐中,鼓板、大锣、铙钹、小锣四样乐器它们无论脱离了谁都是不成立的,所以京剧打击乐是通过合奏的形式来完成的。那么对于人才的培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怎样能够搞好打击乐的教学呢?笔者结合近30年的专业学习与实践及十多年的教学心得与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一、夯实基础
基础的训练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那么在舞台实践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对于鼓师来讲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启蒙教育中,教师首先应该了解、掌握学生的专业条件及素质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技术、技能的训练。
1.作为鼓师首先要熟练掌握京剧打击乐的各样乐器,如大锣、铙钹、小锣等。我们知道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京剧打击乐也同样如此,通过合奏的形式来展现在舞台上,它们当中无论脱离了哪件乐器都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先从小锣开蒙,逐一到铙钹、大锣都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并付诸到舞台实践中去,然后择优者来进行鼓板专业的训练,这也形成了一种传统模式,同样也是成为一名合格鼓师的必经之路。
2.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首先要教授学生正确的演奏方法。让学生明确放松与控制是相对统一的,而不是孤立的。练功的过程就是掌握用力与放松的协调过程。所谓基本功并不是单从力度或速度方面来体现的,这也是很多人存在的误区。事实上基本功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例如速度、力度、技巧、节奏感、领奏意识等诸多方面。只有完全掌握这些基础的练习并且时常进行巩固,那么在舞台上才能运用自如,否则将会带来很多烦恼,甚至无法进行实践活动。
二、节奏能力
这是每一个鼓师必须具有的素质条件。无论是文戏还是武戏、唱腔还是表演动作都是有节奏的,那么节奏就是由鼓师来进行带入。京剧音乐不但是展示于时间中的艺术,还是通过与表演者合作再现京剧剧情人物的视觉艺术,然而节奏就是其中的组织者,它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鼓师要对节奏心中有数,首先就要对剧情了如指掌,通过分析剧情,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上与合作者的密切配合,将想要的唱腔、锣鼓等节奏通過手势直观地传达给合作对象,并产生同步效果。在演奏中“板”的节奏相当重要,要准确,不能晃动,否则会影响乐队的其他演奏者,甚至还会影响到演员的演唱,使节奏不能平稳地进行下去。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对于鼓师来讲是一门必修课程。首先要在生活中锻炼培养自己的自然节奏感觉,它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它表示“长短、轻重、缓急”的统一和变化关系,不断培养自己精确掌握固定性和变化性的节奏机能。
三、艺术与情感
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艺术的教育作用决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培养一名优秀的鼓师,要让他有全方面的发展,具备多种优良素质。包括过硬的基本功、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但赋有较强的情感,拥有热情也是鼓师应具备的条件。鼓师在舞台上将自己的理解与所感动的内容去有效地传递给合作者及台上的演员,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那份生机与热情并产生共鸣。与此相反一个缺乏热情与激情的鼓师会使周围的人甚至整个舞台变得麻木不仁,同时也让艺术创作的动力丧失殆尽。
四、继承与创新
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继承的发展。作为一名鼓师要勤于在日常的实践中进行不断地探索,时时刻刻去思考怎样继承与如何发展的问题,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鼓师在京剧艺术发展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创排的剧目亮相在舞台之上,那么在剧中所使用的锣鼓、曲牌等都需要鼓师去进行创作。由于演员身段动作的不同,那么用以配合的锣鼓也会有着相应的变化,随着唱腔旋律和“过门儿”的不同,“鼓套子”同样需要去设计。那么怎么能使这一切达到统一,设计出来的锣鼓既不脱离传统,但又富于变化,让人听起来有一种新颖、舒服的感觉,这就需要鼓师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上进行良性互动。
除了鼓板以外,大锣、铙钹、小锣也是京剧打击乐的主要乐器。它们与鼓板紧密配合,奏出铿锵有力的京剧锣鼓经。
鼓板:鼓板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组成,即“鼓”与“板”。鼓板在京剧打击乐中居于主导地位,它决定着锣鼓经使用的类别、节奏、力度等,从事鼓板这门乐器的演奏者称之为鼓师,在乐队中扮演着相当于指挥的角色。这是由它在演出的过程中所承担与发挥的作用而决定的。一段锣鼓或是一段唱腔乃至一出剧目当中节奏快慢都是由鼓师来进行掌握与导入,在整个舞台上鼓师掌握着全盘节奏,统领全剧进程。它的艺术活动,在京剧艺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该说一名鼓师所要掌握的知识与所具备的条件是非常丰富和重要的。
大锣:既要配合鼓师的领奏,又要引领铙钹与小锣演奏者来进行舞台伴奏。因此大锣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表现力是极为重要的。如果说鼓师是指挥,那么大锣则是打击乐中的首席。大锣在演奏锣鼓时的本位通常在正拍位置。大锣演奏者被称之为“半个鼓”,在演奏中所起的作用也被行内人称为“掌杆儿”的。对于大锣演奏者来说同样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对于技术技巧方面的要求也是很高的。首先教师在给学生开蒙时,要教授正确的姿势手法,这一点相当重要。也就是说在演奏中需要松弛的状态,运用手臂、手腕及手指有机地结合来进行操作。用不同的技术技巧和处理方式演奏出轻、重、快、慢以及配合剧情、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念白语气来演奏出长短或绝音的效果,如同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剧情的发展通过打击乐的锣鼓演奏来为人物的念白、演唱及身段动作画上“标点符号”。要根据演员的舞蹈动作来进行“捂音”“加锣”等处理。这需要靠长时间的舞台实践来积累经验,才能将锣鼓处理得相得益彰,符合剧中人物和剧情。大锣演奏者要熟知剧情、熟知剧中锣鼓并加以自身理解,这样演奏出来从力度、速度等方面才会有层次感,否则会让人听起来枯燥乏味。
铙钹:如果说鼓板是指挥,大锣是首席,那么铙钹在京剧打击乐中则是技术担当。因为铙钹所具备的技巧是很多的,它包括了“垛、揉、搓儿”以及反拍意识等。由于铙钹的加入,使京剧打击乐在音响上更加地饱满,使得在渲染和烘托舞台气氛等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大多数的锣鼓经在转换及衔接之处通常多以设定在铙钹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它起到了锣鼓与锣鼓之间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所以对铙钹演奏者节奏感的要求是极高的。与大锣相反,铙钹在锣鼓中的击打位置大多在反拍上。铙钹的演奏方法则是运用手臂、手腕到手掌各部位瞬间集中收缩产生的力量。我们说放松,实际上是让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不受任何阻碍的释放出来,是意念上的放松,而不是失去控制的放松。在放松的前提下用力,用力后即刻放松,这样在铙钹碰击时才能发出最佳的音色。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铙钹演奏者的节奏训练是重中之重。从慢速开始,让学生先找到反拍的感觉,随着练习,把这种感觉逐步升温变成自然,然后开始逐渐加速练习。当然这需要有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才能达到效果。
小锣:小锣是学习京剧打击乐的开蒙乐器。都要先从小锣学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练习,再逐一到铙钹、大锣及鼓板的训练。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锣鼓在鼓师用手势开出来时,第一个奏响的就是小锣,通过小锣来导入一个或一段锣鼓,这也通常被称作“蒙头锣”。小锣一般较多配合剧中旦角或丑角一类人物。在锣鼓的演奏中,小锣往往起到了支撑节奏的作用。其演奏方法为:用手腕为中心,并与手臂、手指相結合的方式,将锣板的前端作为发力点来击打小锣的中间部位,使乐器发出清脆而明亮的音色。通过连续击打小锣的旁边部位,可作为音效使用,常以配合情境中的风声、水声所使用。单击“锣边”可配合情境中的敲门来使用。
克服心理问题应该说是京剧打击乐人才培养的课程之一。心理学告诉我们,紧张是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毫不夸张地说,大多打击乐演奏者在演出之前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不安和紧张。如果这种不安与紧张只是由于创作热情或演出前过度兴奋而导致,那么这种紧张是健康的。相反,只是胆怯或惧怕(行话讲“怯场”或“晕场”),从而束缚了演奏者的表现力,则会对演出效果产生很大影响。怎样调整演奏心态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造成演奏紧张的心理根源大致有几个方面:基本功与演奏技术的掌握程度、学习与训练的思维方式、演出环境以及心理素质等。作为演奏者来讲,必须要攻克这些难题。首先,高超的演奏技术不是一朝一夕获得的,是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在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取得的。当掌握、具备了全面的技术条件后,还要付诸到长时间的舞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升华技术,融入情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除此,并无捷径可走。
可以说京剧打击乐演奏是个复杂的生理及心理过程,在提高打击乐演奏技能的同时还要加强心理能力的训练。“一台锣鼓半台戏”,京剧离不开锣鼓,无论道白、演唱、舞蹈、表演都需要锣鼓配合。唱、念、做、打、舞都要通过打击乐来进行表现和衔接。它与表演密切配合,互为作用,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京剧打击乐要重视人才培养。近年来,大多数的京剧院团都有打击乐人才严重缺乏的现象,以致梯队建设出现问题。所以抓紧培养高质量打击乐人才是当务之急,避免人才断层。作为院校教师要积极发现、全面培养具有潜力的“好苗子”。要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主动性,做到教与学良性互动。常言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培养京剧高质量打击乐人才,对于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