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互联网+”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2021-09-10叶纯荷谢泽欢蔡洁玲郑佩霓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学院

叶纯荷 谢泽欢 蔡洁玲 郑佩霓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呈现出严峻的态势,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文中以广东金融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为例,通过个体访谈与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需求和他们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看法,从中总结出新冠疫情下高校就业工作的难点和机遇,并通过学校拓展就业资源、学院精细化指导、辅导员革新引导方式、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等四方面,创新和构建服务于新冠疫情的高校二级学院“互联网+”就业服务工作体系,进一步改善高校二级学院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新冠疫情;互联网+;就业指导;毕业生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总数达到3833万人次。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上升。今年,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与此同时,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本文對广东金融学院下的公共管理学院2020届毕业生进行访谈与调查,了解我校现阶段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现状和影响,并结合疫情下国家和省市出台的相关就业政策,综合整理出疫情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可采用的相应策略。

近年来,毕业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在2020年达到约874万人次,相较去年同比增长了115.5万人次。其次,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更是让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参照往年,三月和四月正是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就职的高峰期,现如今时近五月份,仍有存在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窘况,就业问题亟待解决。与此同时,互联网招聘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日益成熟。根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社会支持网络的完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增强个人应对各种来自环境挑战的能力。为保证全体教职员工和毕业生的生命安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院校采取紧急措施,限制人员返校,线下校园招聘活动因此搁置。在线下面试被迫取消的情况下,企业与学校转变方式,积极构建“学校—学院—年级—班级”的联络网络,加强对毕业生的社会支持从而提升毕业生在疫情期间的适应能力;并通过推行线上面试,积极为毕业生寻找线上就业渠道,毕业生也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进行线上应聘,互联网招聘迎来流量高峰期。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与开招聘方式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新冠疫情前,尽管高校倾向于线下招聘,但网络招聘行业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自2016年以来,互联网招聘行业持续发展,现阶段正处于成熟期,2018年中国互联网招聘用户规模几近1.92亿人次,2019年增长到2.16亿。在经济、政策和社会的推动下,各大招聘网络平台成长迅速,用户活跃总数庞大,新注册用户数持续增长。网络招聘已然成为人们在寻求岗位时一个常用的渠道。艾媒数据表明,求职的应届毕业生广泛使用多个招聘平台拓宽自身应聘的渠道,其中,综合类的招聘平台多受求职者的青睐。

就业问题是社会问题中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发展经济时应当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为应对疫情的影响,高校及时调整相干的就业工作安排,着力建设“互联网+”就业服务体系,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的便利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资源及就业服务。网络化就业服务体系仍在发展构建中,因此,仍有许多问题待优化。

为了解各高校“互联网+”就业服务体系的工作效果,文章以广东金融学院公共管理学院2020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现阶段高校网络化就业服务体系的相关内容,随机抽取九名毕业生进行个体访谈,并通过自编问卷进行线上随机调查。问卷调查共有59人参加,其中有效答卷55份,问卷回收率为93.22%。

(一)网络招聘梗阻

由问卷结果统计得出,在毕业生优先选择的就业信息的渠道中,“各大网络招聘平台”占88.89%,由此可见,网络招聘已成为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与传统的线下招聘形式对比,网络招聘的覆盖面广、灵活性强。在疫情期间,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很强的针对性。毕业生在申请就业岗位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还可通过构建个人档案,获得更为个性化的岗位推送,或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搜索引擎精确匹配契合度高的招聘信息。但网络招聘并非十全十美,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

1.网络招聘变化大,复杂程度高

与线下招聘不同,网络招聘在简历完善与投递等方面变化较多,因而一些毕业生难以迅速适应,对网络招聘仍持观望态度。广东金融学院对2020届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进行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11日,广东金融学院2020年届毕业生的第三方协议签约率仅为16.02%。由于许多毕业生发布在招聘平台的个人信息不够完善,企业无法对毕业生进行深层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三方协议的签署,导致疫情期间毕业生签约成功率降低。

2.网络招聘信息筛选难度大,等待时间长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50%的毕业生认为网络招聘对就业成功率无影响,46.3%的毕业生认为降低了就业成功率,3.7%的毕业生认为提升了就业成功率。投简历与审简历在时间上的不对称性,是网络招聘对就业成功率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电子简历数量增加,审核和安排面试所需要的时间也会增加。随着等待时间的延长,毕业生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极易产生焦虑情绪。

3.网络招聘信息不全,真假难辨

由于网络信息繁杂,其中掺杂着一定量的虚假诈骗信息。对于“网络招聘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这一问题,有22.63%的毕业生认为网络招聘信息的虚实仍有待甄别。部分招聘网站为了吸引人气发布了已经过期的或是不存在的岗位信息,同时,也有诈骗分子盗取求职人员的私人信息进行倒卖。虚假信息的存在易使毕业生个人信息泄露,延长了毕业生筛选就业信息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毕业生就业。

(二)高校就业工作的不足

在毕业生就业中,学校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就业信息获取途径的话题中,“学校官网”“学校公众号平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为访谈对象回答中的高频词;根据问卷结果统计,在“毕业生优先选择的就业信息的来源”中,“学校、学院公众号推送”占79.63%、“学校官网”占44.44%。由此可见,疫情期间,校园就业推送服务在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疫情前,高校常利用互联网辅助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开展,但在高校网络化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中,仍有许多方面需优化跟进。

1.学校就业资源供需不平衡

由于信息供需的不对称性,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广东金融学院是华南地域唯一一所金融类高校,具有浓厚的鲜明的金融教育色彩,在金融方面有着良好的竞争优势,许多金融类的企业也与高校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在就业资源方面,金融类的就业资源占比较重,其他专业招聘信息数量与种类上偏少。并且,选取调查的学院为公共管理学院,该二级学院中的专业多偏向文科。在调查过程中,有62.96%的毕业生表示学校提供的网络招聘信息与专业不对口。

由于疫情的影响,学校无法安排毕业生进行线下实习,而在线上实习中,毕业生无法实地考察实习公司,不能全面了解实习公司的真实情况,在寻找线上实习企业中易受骗。在个体访谈中,大部分毕业生表示希望学校可以提供真实可靠的线上实习资源。

2.学校就业信息传递不足

学校就业信息传递存在滞后性且偏向单向沟通。以广东金融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为例,就业信息的推送主要是借助“广金招生与就业工作处”这一微信公众号平台,同时建立学校-学院-年级-班级的联络网络,通过联系网络发布招聘信息。在学校-学院-年级-班级的联络网络中,层层递进的联系网络有利于落实每级的责任与任务,同时也可调动并发挥各级力量促进毕业生就业。但是,联系网络也存在因层层传递带来的一定程度的信息滞后问题。在问卷调查中,有24.07%的毕业生指出学校招聘信息的传递具有滞后性。

毕业生对个性化推送和就业信息整合有较高需求,因此学校公众号平台仍有部分功能需要优化完善。调查数据显示,72.22%的毕业生希望学校公众号平台将招聘信息进行分类整合,81.48%的毕业生希望学校公众号平台能推出就业信息个性化推送的服务。信息分类整合有助于毕业生精准快速地找到所需信息,学校公众号平台的个性化推送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毕业生需求与就业信息供给的匹配度,有利于提高就业成功率。

17年前“非典”爆发使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遭受沉重打击。对此,国家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如通过就业指导信息网向毕业生发布相关的就业信息和成立就业指导班指导和帮助毕业生就业等等。同时,高校也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大幅调整,如利用互联网、电话等方式与毕业生和相关企业进行沟通联系,简化就业程序、落实毕业生就业。现今,面对新冠疫情,严峻的考验再次呈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稳定就业的措施,出台了相关的就业优先政策,并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举措。此外,网络发展让毕业生不再局限于传统形式,增加了就业全流程采用网络的形式(网络招聘、线上面试等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广东金融学院结合相关政策和本校应届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更为细致和个性化的就业措施,采取各种措施提升毕业生成功就业率,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增设就业岗位,提供机会

教育部持续推进“25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并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目前,教育部已与有关部委商讨合作,为应届高校毕业生举办了十二场特色鲜明的线上招聘活动。为满足毕业生的多层次需求,教育部还开展了网络销售行业、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等六场线上招聘活动。广东省紧跟国家步伐,连续开展了多场本省特色招聘专项活动,不断拓宽招聘渠道。一是举办面向全广东省高校毕业生的万人公益线上招聘活动—“木棉花暖”,利用“互联网+”相關平台,24小时不间断地为各高校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资源;二是以“组团”的形式举办广东高校校园春季招聘活动;三是设立战“疫”就业专区。专区内汇集了省内外多家优质线上公益招聘平台网址,毕业生可自主搜寻。

广东金融学院利用互联网优势对相关招聘信息精细分类。在校内公众平台汇总各类网络招聘平台的网址,并在校内公众号平台及时推送最新的招聘信息。通过建立“学校—学院—年级—班级”联络网络的层层指引,毕业生可更为高效地利用“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获取优质的就业资源。

(二)优化就业服务,分层供给

教育部出台相关举措,要求各高校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人性化指引,坚持执行“一人一策”的指导方法。各高校应尽快把相关学生的信息进行汇集并及时对接教育部门,贯彻落实“一对一”的扶助要求,保证相关政策服务全盘兜底;对于湖北高校和湖北籍的毕业生,国家将选取有目的性的扶助方式,以保证其就业机会的均等。对于受疫情影响未考证的普通毕业生,国家教育部鼓励其先就业后考证。

为加强个性化指导,广东金融学院构建了专人专岗服务体系。开放线上就业咨询服务,不断完善学校的线上联络网,为应届毕业生实时保驾护航。学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成立工作小组。通过在不同岗位安排相应的指导老师,分类别进行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导。如涉及到就业的紧急事务,毕业生可联系辅导员、学校就业部门负责人咨询办理。第二,建立“学校—学院—年级—班级”的联络网络。针对毕业生提出的就业问题,校院就业工作人员、各就业联络员及时准确回应,避免混乱。第三,开通专门就业工作邮箱。对于普遍性问题,指导老师通过微信群聊进行解答;对于个性化问题,则通过邮件、电话等形式进行保密回复。

为做好特殊群体的就业工作,广东金融学院建立了就业网络化帮扶体系。在疫情期间,高校可利用网络建立网络化帮扶体系,成立线上帮扶工作队伍以及线上就业服务团队,持续开展毕业生信息摸查。针对不同的特殊群体,高校将选用有针对性的举措进行辅助。为建立档案卡的经济贫困生建立专门的就业帮扶群,实时推送最新招聘信息,给予群内毕业生优先投递的福利。群内有专门负责的老师进行实时跟进,确保群内毕业生顺利毕业就业。对湖北籍的毕业生,高校为其建档立卡,实施“一对一”帮扶跟踪至毕业,实时关注其就业状态。网络化帮扶体系的建立,利用“互联网+”为学校扶助工作提供便利性,加强了对就业特殊群体的个性化指导。网络化帮扶体系有利于学校更好地推进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

为应对新冠疫情的影响,高校依据严峻的就业形势建设“互联网+”就业服务工作体系,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的便利為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资源以及就业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需要学校组织、二级学院落实,更需要辅导员队伍的指导与毕业生的主动配合。因此,依托互联网,构建高校“互联网+”就业服务工作体系,有助于提升毕业生成功就业率,保障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学校:搭建平台,拓展资源

高校要认真执行新冠疫情期间国家和广东省公布的相关就业扶助政策。国家相关就业政策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基石,合理运用政策,能够提高优质岗位的供给率,从而提升高校毕业生的成功就业率。

加紧完善校内就业指导服务处的公众号平台。公众号平台推送较为散乱,应当分栏归类招聘信息,加强个性化推送,不断提高专业对口岗位的供给量以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减少毕业生检索信息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提供更为优良的就业指导服务。

加强校企合作,增加优质线上实习资源。高校应积极应对因疫情影响取消线下实习这一问题,加强校企合作,为高校毕业生寻找线上实习机会并提供线上实习职位。

(二)学院:增强指导,暖心帮扶

强化帮扶,坚持实施“一人一策”。对家庭贫困的毕业生应当加强一对一扶助,落实“一人一策”,准确掌握困难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其就业意愿和择业倾向,精准推送个性化招聘信息,积极帮助有困难的毕业生解决相关就业问题。

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就业压力逐年增加使毕业生焦虑倍增,对此,辅导员应实时传递党和政府对毕业生的关切和重视,解读国家政策对毕业生的大力支持,增加毕业生的信心。学校和学院心理健康服务相关的工作处,应当加强与各个班级的班长和心理委员的联系,了解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必要时将心理疏导服务加入高校就业服务的“专人专岗”服务体系,力求将心理疏导工作落实到每一位有需求的毕业生身上。

(三)辅导员:转变方式,宣传引导

辅导员应转变新方式,开展本校就业指导工作。在为普通毕业生提供服务时,首先,辅导员应征采毕业生的就业讯息,最后通过利用“互联网+”把班级详细的就业信息汇总为就业信息库,做好就业动员和就业摸底工作。其次,应当适时开启在线就业指导新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借助多种线上平台,与毕业生维持紧密的联络与交流,实时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就业动向,据此为未就业的普通毕业生提供及时的就业咨询,并根据学生诉求进行就业帮扶和心理疏导。

(四)毕业生:调整心态,主动求职

1.调整心态,及时转变就业态度

由于疫情的影响,学校原定春招举办的线下招聘会以及相关讲座未能如期举行,毕业生需自己通过相关线上平台获得招聘信息,就业方式从被动安排转为主动接收信息,对此,毕业生应调整心态,积极主动地寻找并接收就业的新信息。

2.结合专业,综合考量筛选岗位

面对线上纷繁杂乱的招聘信息,毕业生应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专业优势,有目的地对就业信息进行筛选,对于合适并且心仪的职业岗位,应权衡这一项职业的利弊,并通过线上的相关资料,了解该公司的基本情况,在考虑全面后再作进一步行动。

3.查明来源,提高就业信息甄别能力

如今网络信息繁杂,许多虚假公司浑水摸鱼,在招聘平台上发布虚假信息。对此,为避免诈骗集团得逞,毕业生在寻求岗位时应提高辨别虚实的眼力,通过正规渠道查明招聘公司的来源。若遇到公司信息不完善、邮箱不正式;面试、入职程序不合常理;抵押证件等问题则应谨慎处理,待查实后再进行签约。

[1]李畅.新时代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研究——基于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的问卷调查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9):121-122.

[2]艾媒数据中心.2013-2020年中国互联网移动招聘用户规模及预测[EB/OL].(2020-03-02)[2020-6-15].https://data.iimedia.cn/page-category.jsp?nodeid=13594968.

[3]巴特尔.内蒙古高校大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现状以及优化策略——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8(02):147-148.

[4]赵倩.高职院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思考[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14-17.

[5]孟凡,郑磊,赵慧莉.大毕业生成就动机对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38-41.

责任编辑  杨慧芝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学院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