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太极拳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09-10吴开升
吴开升
摘 要:在如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高中开始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很多高中学校开始更注重体育教育,在核心素养培养导向下高中太极拳教学中开始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太极拳不仅可以让学生强身健体,还具有修身养性的功能,帮助高中生释放学习的压力。本文将会探究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太极拳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措施,努力提升高中太极拳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太极拳教学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以及家国情怀这三大方面的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各个学科创新课堂教学的新型模式,核心素养也拥有着不同的解释。新课程理念应该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享受体验式学习,拒绝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每个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太极拳作为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功效十分适合高中阶段的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太极拳课堂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太极拳,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太极拳教学目标
太极拳属于武术,也属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良好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中学生的身体的柔韧性以及协调性都有所提升。教师可以将太极拳的教学过程变得趣味化,帮助学生提升对太极拳的学习效率。为了能够达到太极拳的理想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原则:其一,符合高中学生心理发展。因为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使得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没有兴趣,认为太极拳是浪费时间的一项运动,需要给学生普及太极拳的优势,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因此,教师要了解高中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让学生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其二,满足高效的太极拳课堂原则。教师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效课堂而只给学生灌输知识,使学生被动的学习。太极拳课堂上不能只是让学生了解太极拳的源远流長的历史,也要让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动作,做到身心配合,掌握技术与动作;其三,探索性原则。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的动作有美感,吸引学生对动作有兴趣,了解拳法背后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了解太极拳每套拳法背后的故事;其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原则。在传统教学中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太极拳的课堂上主动思考,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出问题,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究拳法出拳收拳的正确动作。机械化的动作学习并不能满足于学生的需求,只会让学生认为太极拳十分枯燥、无趣,指示学生们从心里排斥太极拳。
二、高中生学习太极拳的现状
(一)高中生对太极拳学习兴趣差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也会加大,教师和家长虽然很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而忽视学生的体育运动。学生由于长期坐在教室学习,远离体育运动更无从谈起太极拳,导致学生对太极拳一窍不通,学生因而也会缺乏对太极拳的兴趣。再就是,因为体育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比较死板、不知变通,只是单一的、机械的给学生讲解太极拳的一些理论知识[1],不能尽快实施让学生们进行实践,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太极拳的理论知识,这样就会使得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太极拳。学生们没有兴趣就会打不好太极拳,使得学生很容易失去信心,导致学生很难有战胜困难的勇气,甚至会影响学习生活。
(二)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
专业的太极拳教师可以把动作做的更加到位,让学生更容易学习,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讲解动作的技术原理和动作中包含的文化知识等。既能够展示动作的完整性还能够利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学习太极拳,还为有趣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高中的教师队伍当中缺少太极拳相关的武术教师,这无疑给如今高中的太极拳教学活动增加了难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
(三)太极拳的教学内容过于单调
在目前高中阶段的太极拳教学中,教师主要教学生初级拳、初级剑等内容。这些基础内容主要是以套路为主,对于几乎没有武术基础的高中生来说,有限的时间内仅仅只学习如何打拳,无非就是出拳、收拳、手型、步法等,让学生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十分单调、乏味。又加上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就是需要放松心态、缓慢柔和、注意意念配合等,与高中生活泼好动的个性完全不相符,使得学生从心理上排斥太极拳。如今体育成绩也成为高考的考核标准,很多学生面对大负荷、高强度的训练感到疲惫,大量的训练导致学生对体育训练有了抵触情绪,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问题,借助太极拳能够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让学生们放松心情。
三、高中太极拳核心素养教学的构建与实施
高中工作实施太极拳运动能够充分体现出高中体育教学的优质性和完整性,太极拳运动教学的高效性是加强高中体育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太极拳教学的工作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明确学生的发展目标,提高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使太极拳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促进教学管理,为高中太极拳教学贡献最大的努力[2]。
(一)加强学校对太极拳文化的建设,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目前的高中教育现状不难看出,体育教育的发展正处于如日中天的状态,高中体育呈现着高速发展的状态。所以体育教学必须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孩子在学校的太极拳运动中能够释放压力。高中在设置太极拳教学时,需要让孩子对太极拳文化有所了解,对太极拳有兴趣。太极拳文化的内容可以实时进行调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以利用鲜艳的颜色宣传太极拳的文化背景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对太极拳有所了解、并且感兴趣。也可以设置一些太极拳知识竞赛,让学生自主探索太极拳,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趣味性,提高学生武术的能力。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板上设置太极拳的宣传栏,为学生提供一些校园太极拳表演,让学生感受到校园太极拳的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太极拳。体育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建设完善的太极拳的教学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无时无刻都觉得自己处在太极拳的氛围内,感受太极拳给高中生们带来的乐趣。
(二)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强化教学效果
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除了需要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具有个人魅力。专业能力会使得教师自身有闪光点,加上拥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以及情感沟通能力,会使得学生对太极拳教师和太极拳有一定程度的好感。并且,精湛的专业能力可以有助于教材的拓展以及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得原本枯燥、单调的太极拳内容变得丰富、有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活动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活动并不像其他科目一样知识传授知识,体育课的教学活动过程十分复杂,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要了解自己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使面对相同的体育活动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变化。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掌握太极拳知识的专业技能,还需要了解掌握体育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并且能够将太极拳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课堂当中,才能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将传统文化的体育精神传授给学生。
(三)丰富教学内容,使之具有美感
教师在教习动作时不能机械化让学生死板地学习动作,也不能一味地强调步伐多大,手放多高等一些硬性标准。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身材告诉学生步型应该怎样摆放、面向多少度、身形为什么要如此,要让学生从感兴趣的角度去记忆动作、理解动作,这样才会使得有兴趣学习太极拳。教师在掌握学生进行太极拳训练时的心理特点以及变化规律时,可以帮助学生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让学生们能够以乐观的情绪面对太极拳。教师可以经常和学生进行谈话,通过聊天的方式让学生们放松心情,缓解情绪。
例如,24式太极拳是教会学生增强体质,通过身体的协调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質,锻炼学生的意志。在入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联系单式动作,一步一步地将动作连贯,但是这些动作要求都是一板一眼的,如果教师只教学生这些硬性标准的动作,就会让学生觉得太极拳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将动作与技术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动作,告诉学生可以通过后手承接对方的动作,前脚顺势卡住位置,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配合,完成这样一攻一防的动作,这样会使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太极拳,学生也会目标清晰的,有兴趣的理解和记忆太极拳的动作。这样学生对太极拳不再排斥,也大大降低了规范动作的难度[3]。规范动作应该是相对舒服的动作,动作自然并且也有一定的美感,也就自然而然地想让学生体验太极拳所带来的乐趣,也会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们对太极拳的正确认识,调动学生们的锻炼身体的积极性,让他们享受太极拳带来的身心愉悦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的太极拳教学应该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一步一步发展,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调动学生们的锻炼身体的积极性,让他们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身心愉悦感。教师在提高体育课的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感,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增强学生的体质。坚持以学生为本,科学合理的营造出良好的强身健体的环境,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综合开展太极拳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持续性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林丹.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简化太极拳教学有效性探究.当代体育科技.2020年(09):207-208
[2]於世海、解文洁.中学体育特色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研究.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年(11):199-200
[3]刘向东.太极拳教学引入高中体育课的研究.运动.2019年(0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