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脱口秀文化产业发展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2021-09-10艾晓丹
摘要:脱口秀文化是随着广播电视产业兴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随着大众对文化、娱乐消费需求的增加,借助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脱口秀文化逐渐呈现出商业化、产业化、大众化、融合化的趋势,脱口秀文化产业的形成似乎也有可能实现。因此,本文将从现今脱口秀行业的现状及具体案例入手,试分析其成为文化产业的可能行及与其他产业相融合的可行性。
关键词:脱口秀;脱口秀文化;文化产业;可行性
一、脱口秀文化
脱口秀,由国外“talk show”的概念音意同译而来,指的是一种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共同讨论一个或多个问题,时长在一个小时左右的广播或电视节目。其雏形最早孕育于18世纪英格兰地区的咖啡吧机会,英国人民会在集会上探讨各种社会事件广播的发展和公共聚会热度的逐步增加,这种咖啡吧集会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新型的节目形式,出现在20世纪的美国。脱口秀形式的出现本就带有对社会事件探讨与评价的性质,因此,皮埃尔·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当脱口秀节目界定为通过讨论,对新闻或社会问题进行评论、表达观点的一种形式。1随着电视、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对文化国力的重视,数百档脱口秀节目随之推出,又由于具体定位、价值取向、面向受众等不同,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迄今为止,脱口秀在所有综艺节目中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随着脱口秀节目本土化愈演愈烈,脱口秀文化也成为了文化浪潮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其形式也不再受限于某个广播或电视节目,而是与其他产业类型多有融合,出现在文化消费的不同环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其原有的节目形式依然是脱口秀文化赖以发展的根本,正是由于其以节目的形式存在,才能引发出一系列由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条。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最早是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 1947年)一书中率先使用的概念。李思屈和李涛的《文化产业概论》一书中认为:所谓文化产业,简单的讲就是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及以产业化/商业化的形式来进行文化的生产交换和消费。2同时他们将文化产业认定为九大类别——图书出版业,报刊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产业,网络产业,广告业,旅游业,艺术产业,体育产业。实际上,对于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而言,不同国家和不同学者对其的认定都大不相同,至今也没有一个完全统一和确定的说法。
本文对文化产业概念和分类的界定,以国家统计局于2018年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为依据。文件中,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被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实际上,官方是以统计学的方法对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进进行了范围界定,并将其划分为核心领域与相关领域共两个部分、九个类型。脱口秀作为一种单纯的节目形式,出现在表格中文化核心领域——内容创作生产的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之下。
三.1 节目类型丰富、优胜劣汰
新世纪以来,脱口秀节目在不同电视台甚至网络平台,以各不相同的形式占据着综艺节目中的一席之地。各种面向不同、侧重不同的节目,一下子涌到了市场上供观众以选择,因此,也自然优胜劣汰出了一批本土化的、不同类型的优秀脱口秀节目。
无论是在英美还是国内,新闻时事类脱口秀都是最早出现的,由此可见脱口秀创生之初,就承担着反映、指导社会现实的作用,作为新闻评论而存在。国内新闻时事类脱口秀占比很大,尤其在上星节目里更多,但由于具体政策的限制,这一类节目虽然能把握民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评价引导观众思考,但在程度上而言要比西方浅显许多。在众多节目中,较为突出的有《老梁观世界》、《暴走大事件》、《壹周立波秀》等。
反映政治、社会生活的要求催生了新闻时事类脱口秀,相应的,知识文化的普及与传播、精神世界的填补与审美的导向要求催生了知识文化类脱口秀。《百家讲坛》、《晓说》、《罗辑思维》、《圆桌派》、《锵锵三人行》等,都是非常热门的知识文化类脱口秀,这类节目创生了一种“名人+网课”的模式,对讲述者的能力素养要求很高,经常以访谈节目的标签上架,内容充满寓教于乐的意味,针对特定观众,节目定位也稍显精英化。
生活娱乐类脱口秀以娱乐性为主,贴近日常生活,主打轻松幽默,追求让观众“大笑”而非“思考”,因此这类脱口秀的观众最多,推出的节目数量也最多。大家熟知的《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今晚八零后脱口秀》等节目就是国内比较受人喜欢的生活娱乐类脱口秀。
正如不同小说虽有明确类型之分,但同一小说内部可能不止一种类型,脱口秀类型同样存在跨类、兼类与并类的情况,主题、价值、语言也多元而综合。比如,辩论类脱口秀节目《奇葩说》的议题涵盖范围极广,包括并不限于新闻时事、知识文化、生活娱乐三大类,而且就同一议题同一演讲者的文本也是多种类型综合的,比如辩题“爸爸每周陪孩子低于12小时,要不要取消爸爸称号?”这个辩题,就与日常生活、伦理道德甚至政策制定相关,本身就横跨三个类型,因此辩手的脱口秀文本也很复杂。此外《金星秀》、《梁欢恶毒秀》等节目也属于脱口秀的兼类与并类。
三.2 受众特性明确,稳步辐射
就市场而言,当脱口秀节目遍地开花时,选择他们的观众群体数量也是在稳步上升的,大约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人群对任何类型的脱口秀节目来者不拒,大多会从众选择时兴热门的脱口秀节目进行观看,逐步從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那个风格,而当这一类人群最终确定了个人的喜好倾向时,他们也有可能成为第二类——忠诚度较高的观众。这两类不同特性的受众取向都很明确,爱好多元的观众保障了脱口秀节目的遍地开花与繁荣,而忠诚度较高的观众则是某一类型或某一个节目收视率的绝对保障。
对脱口秀节目而言,其口碑和营销也很重要。脱口秀节目的观众大多为年轻人,他们都喜欢在诸多社交软件上去表达个人对某一个节目的看法,因此,这个节目的评价也会借助网络辐射开去。也正是因为脱口秀观众之间的口口相传与相互安利或相互“拔草”,使得脱口秀观众的辐射面越来越广。
三.3 喧嚣后的失语与转型
而正在我国脱口秀文化似乎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2014年前后,广电总局对于综艺节目的严苛政策限制,却导致了一大批脱口秀节目的失语。一部分脱口秀节目因为政策原因直接被砍掉,而剩下的脱口秀节目也不得不更改内容和风格,以适应广电总局的监查。比如《吐槽大会》第一季,因其敢于直击明星的痛点和社会现实的暗处而备受观众喜爱与推崇,收视率一度在同期节目中居高不下。而在接受了广电的禁令和少部分粉丝的攻击之后,往后几季的节目越来越不关痛痒,吐槽的内容趋于轻质,逐步变成了有黑点的明星们的“洗白大会”,观众流失及其明显。
由于政府的监管,脱口秀节目不能够再呈现出一个野蛮生长的状态,他们需要在统一的管理之下,破除形式的桎梏寻找出路,最终,脱口秀从业者们逐步为脱口秀文化缔造了一条独立的产业链,并努力尝试将脱口秀与其他产业融合贯通,从而保障其稳定。
脱口秀文化产业案例分析
脱口秀从业者为了寻找转型而付出的努力各不相同,在此我们以业界公认的较为成功的笑果文化品牌作为案例来予以分析。
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4年成立于中国上海,出品了《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冒犯家族》、《超级故事会》等综艺节目,旗下拥有李诞、王思文、王建国、庞博、Rock、程璐、梁海源等脱口秀演员、编剧。3笑果文化的创立时间与广电禁令时间相对一致,他们以敏锐和超前的目光将脱口秀文化以各个不同的形式辐射出去,逐步打造了一个专属于他们的脱口秀帝国。
四.1 商业化的产业链
笑果文化将自己明确定义一家以内容驱动的年轻态喜剧产业公司。“年轻态喜剧”是公司的产品方向和重要赛道,并且只做这个领域的内容,具体包括单口、情景喜剧、泛喜剧内容等。那么,内容驱动的核心是要有持续打造高品质、独特内容的能力。所以说,如果从产业逻辑来讲,综艺节目是其中的一环,亦是一个发动机。整个产业包括培训、线下演出、巡回演出、场景空间等,以及笑果现在做的音乐生活节、喜剧生活节等,甚至更多跨界合作。4
同时,他们尝试着将脱口秀文化输出到各个不同的环节——脱口秀从业者的培训、线下开放麦的演出表演、世界巡回的演出、电台、电视网络节目、以脱口秀文化为内核的音乐节,甚至更多的跨界合作等等,都是为了推广脱口秀文化所做出的尝试。当他们能把自己的整条产业链都推广给喜欢脱口秀的观众时,公司所生产出来的任何文化商品、文化服务,都能够有消费者买单。
四.2 融合贯通,“脱口秀+”模式
“脱口秀+”模式使脱口秀跳脱出了一个又一个限制,得以与其他产业完成融合,从而以更加新颖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受众。
“脱口秀+会展”
会展属于高效资源整合的服务产业,当其与脱口秀节目相遇时,缔造出了一个喜剧的全新展演空间。比如笑果文化召开过的《沙漠里的玫瑰》主题展览,就是会展服务与脱口秀节目的相辅相成。会展提供可供观赏的空间,而脱口秀则提供文化内容。
“脱口秀+选秀”
选秀节目和脱口秀节目隶属于同一文化产业类别, 而同一的类别依然可以交汇出崭新的色彩。笑果文化举办的巡演成团之夜,就是模仿选秀节目的模式与套路,而表演内容却依然是脱口秀。这样的形式综合,对于喜欢选秀和脱口秀节目的两类观众来说都是崭新的,也就能够同时吸引不同类型的观众。
“脱口秀+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的制作与售卖可以归类于文化相关领域中的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环节,搞笑节目的融合体现着文化核心领域与相关领域的紧密不分。脱口秀节目的火热也使得效果文化所推出的对应商品售卖火热,比如巡演时的文化衫只是印制有笑果文化的场巡演标志,就足以比普通的衣服贵出几倍,而消费者却愿意为这样的符号买单,正是因为他们在无形中认可了笑果文化的整个产业结构。
虽然,笑果文化的整个产业链仍然有不足之处,比如他们对于脱口秀明星的监管不到位,脱口秀演员与粉丝之间的距离也不够合理,以及他们在尝试创作其他以脱口秀文化为内核的喜剧节目时也经常失败等。但其对于发展国内脱口秀文化产业来说,的确具有着当仁不让的影响力和代表性。如果脱口秀从业者都像笑果文化一样能在强压之下找到新生,发觉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和形式融合的必要性。那么,也许对于我国脱口秀文化产业来说,未来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许均译,辽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版
[2] 李思屈,李涛编.《文化产业概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3] 封亚南.《专访笑果文化联合创始人、CEO贺晓曦:以内容驱动为核心,建立年轻态喜剧产业》,《电视指南》,2019
作者简介:艾晓丹(1997—),女,汉族,籍贯:陕西凤翔,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创意写作,单位: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市 宝山区 2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