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观视域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探究
2021-09-10杨满康
杨满康
摘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确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所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较大关联性。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来说,乡村振兴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达到可持续性的建设和发展,乡村建设必须摆脱原有的桎梏,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用广阔的历史视域,收集、整理、挖掘与研究现有经验,推进二者有效衔接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历史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
中图分类号:D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5-0008-04
建党百年来,我们党交出的答卷之一就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是令人振奋的历史性成就。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之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明确部署,“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是中国共产党秉承初心使命,开启历史新征途,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号召。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國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为我国乡村振兴规划了新的蓝图。在这历史性转移时刻,应引入大历史观,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置于广阔的历史视野中来分析和评价,以大历史观认识和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历史责任、历史自信、历史自觉,从而以宽阔的历史视野和浩博的历史观念,科学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方法。
一、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责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农”问题作为我国的历史性问题,是一个需要进行长期解决的问题。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乡村振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铺垫、打磨才能展开的,因此必须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开展的重要一年,现阶段我国的扶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伟大的成绩。脱贫攻坚的阶段性结束并不能代表我国扶贫事业的结束,而是开启了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转向一个新的阶段,即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开展帮助农村地区的人民摆脱了绝对性贫困问题,乡村振兴则是推动农村地区进行持续的发展,是彻底解决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从战略部署方面来说二者是相互不可分割的[1]。
(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要求实现脱贫攻坚战略过渡到乡村振兴战略
“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断推进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力度。可以说农民农村问题是党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农业现阶段,脱贫攻坚成果需要不断巩固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有效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部署。所以实现乡村振兴进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初心和使命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地区拥有超过6亿的人口基数,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以及贫困的生活状态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为了达到为人民谋幸福的终极使命,党和国家开始着手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贫困问题,首先需要带领人们摆脱现阶段的基础性贫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制定了脱贫攻坚政策,这一政策是一项短期政策,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我国农村地区的贫困现状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这一过程中主要以国家的帮扶为主。但是,对于人民来说,美好生活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时的脱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政策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实施是在脱贫攻坚战完全胜利的基础上展开的,二者不可分割。乡村振兴从来都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乡村振兴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基础,如果缺乏脱贫攻坚的先行基础性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计划将难以有效推进。因此,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于乡村振兴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充分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长期性以及道路多样性的特点。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追求人的全面解放,现阶段的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的现状,说明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的全面实现,党和国家必须从解决我国历史性问题着手。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型国家,人们受到农耕文化的影响较大,同时,又拥有6亿农业人口,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依然存在,导致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差。想要如期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从解决农村地区的贫困现状着手。农村地区贫困现状并非是朝夕可解决的,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遵循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脱贫事宜。当前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处于严重的不均衡发展状态,脱贫攻坚战略的开展能够有效缩小人民的生活差距,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是脱贫攻坚的延续和升级,因此,脱贫攻坚战略是社会主义发展长期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为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三)我国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所占的基数较大,又由于我国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导致农业种植所应用的现代化手段不足且不平衡,进而造成农业也产值较低,农业产值较低且农作物的价格较低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的人口中贫困群体所占的比例较大。根据人类的发展规律可知,生产力能够决定生产关系,贫困人群由于自身贫困现状导致其生产力不足,在此基础上生产关系得不到有效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连续性差的特点造成了贫困人群持续贫困的状态出现。脱贫攻坚政策的实施帮助农村贫困人群提升了生产力,而乡村振兴推动了贫困人群在生产力进步的同时促进生产关系的持续发展。农村地区在初期发展过程中,由于贫困人群的先天资源较差,导致其经济基础较差,在经济基础不足的前提下难以完成有效的经济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扶贫攻坚帮助贫困人口解决了基础性经济基础困难的情况[2]。脱贫攻坚战略帮助贫困人口完成了经济的基础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施行的前提,二者相互结合才能达到完全摆脱贫困的目的。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的存在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有效提升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造成了影响。可以说,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建设是一条必然道路,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先解决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阻碍,即贫困问题的存在。贫困问题解决后,向乡村振兴前进就是应有之义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经济发展获得了质的飞跃,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农民收入与社会发展、物价上涨之间的矛盾愈加严重,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面临返贫风险,尤其以中西部农村地区为主。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影响,大部分靠天吃饭,难以使用现代化工具,粮食产量较低、粮食价格低,农民难以通过农业作物完成自我生活的保障。因此,农村地区急需要进行产业模式的调整,以达到贫困人口持续性脱贫的目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都是为解决农村地区现阶段问题所提出的重要策略,前者主要是通过外力帮扶,帮助贫困人员快速解决现阶段所面临的困境,但是该种形式的扶贫只能解决一段时间以内的问题,想要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还需要从产业开发着手,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得到有效地推动,二者相互作用,对于解决现阶段的农村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大历史观的背景下,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地区和农业人口是不可分割的部分,农村地区的发展极为重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努力探寻农村地区的发展,并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以及农村贫困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有效的战略调整。在进行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农村现阶段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明确农村地区的发展需要,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不断坚持党的使命和初心,坚决以为人民谋福祉为己任,切实肩负起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责任。
二、奋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自信
目前,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取得了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成就。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贫困人口数量不断下降,西藏、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的贫困地区也于2020年正式历史性宣布完成脱贫。这些成绩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
2014年至今,我国全力开展脱贫攻坚战略以实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完成脱贫,是我国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首要阶段。“十三五”的五年来,我国对各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并实时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进行精准帮扶,以保证其能够维持正常的家庭收入。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由2012年的9899万人降低到1660万人[3],六年间8239万人成功走出了贫困圈,踏上了新生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我国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但是国家在2020年对贫困人员建档立卡的调查发现,2019年年末我国贫困人口的数量已经由2015年的5575万人下降至551万人[4],并且,在2020年内我国贫困县的数量不断降低,贫困的发生效率也不断降低。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指出,2020年贫困人口较多的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七个省(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均高于全国农村居民增速0.2~1.7个百分点[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发现,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为未来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巩固扶贫成果任重而道远
由于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导致我国拥有较为庞大的农业基础,但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价值难以得到有效实现,农村地区的人民也还有陷入到贫困的生活环境之中的危险。贫困的发生是相对于富裕而言的,根据不完全统计发展,2015—2019年,我国农村地区贫困群众的收入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绝对贫困的状态也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现如今,我国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扶贫攻坚,大部分人民生活正式进入全面小康,但是这一结果仅仅是作为一个开始而存在的。根据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人民生活水平需要得到不断提高,贫富差距要不断缩小,目前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现阶段的扶贫攻坚战略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扶贫攻坚过程中,帮扶方式主要以外在形式的帮扶为主,贫困人口虽然完成了外在的形式脱贫,但是心理上、发展基础上巩固脱贫成果仍需努力。对于贫困人口来说,“授人以渔”的帮扶永远在路上,为了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需要保证扶贫工作的持续性。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是作为解决相对贫困的顶层设计而存在的,是保证扶贫攻坚持续性作用的重要展现。从某种意义上讲,脱贫攻坚是解决绝对贫困的重要手段,乡村振兴是解决相对贫困的重要措施。根据我国的发展状态可知,想要展开振兴事业必须先从解决绝对贫困开始[6]。由此可知,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为实现脱贫攻坚战略过渡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乡村振兴战略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伟大抉择
自古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就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我国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进行了人民公社化的探索,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是探索总体上看教训深刻。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开始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90年代以后,江泽民同志非常注重农业问题,并从政治角度讲出了农业、农民、农村三个方面,而“后三农”问题也成了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所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进入新世纪,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社會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成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差,农村地区人口较为庞大,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矛盾,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不相适应,农村人口的生活需要与社会供给之间产生了较大矛盾,导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进行长期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对于农村经济建设的紧迫性也不断上升,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是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决策,是党、国家和人民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和抉择。
现阶段,我国主要的贫困人口依然分布在农村地区,脱贫攻坚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我国农村地区的贫困现状。根据不完全统计,脱贫攻坚战略的开展,促进了贫困人口数量的快速下降,是一项伟大的政策。脱贫攻坚战略,从实际状态上解决了现阶段的贫困矛盾,并利用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衔接性的特点,乡村振兴政策的开展是农村进行持续性扶贫的重要过程,是实现满足人们美好生活向往的重大战略。
三、科学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自觉
2018年中央乡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坚持二十字方针,需要不断加强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断拓展产业开发;在进行农村经济产业开发的过程中应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充分保证乡村良好生态环境,不破坏其现阶段的宜居性;农业文化在我国已经具备几千年的传承,乡村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受到的外来文化的侵袭较小,使其较好地保留了乡风文明,在进行经济产业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护其文化以及生活富裕作为工作标杆。同时,根据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可知,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积极的、正向的,但是过程是艰巨的,因此,在发展过程需要进行创新力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结合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行不断的变化发展[7]。乡村振兴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一化的,需要与其他政策进行有效衔接,各个环节相互应用,才能达到最终效果。
(一)在创新方式方法上下功夫
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除了进行政策的应用以外,还需要进行系列性的、创新。根据历史发展的规律可知,创造是人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首先,完善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具体的权责内容,完善管理体系。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基层人员严格遵守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状态以及环境形式开展振兴战略工作。
其次,创新考核机制。现阶段,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得到了实现,为了进行可持续性的脱贫,党和国家应该加强对地方持续性脱贫状态的监督和考核[8]。为了防止各个地方单位滥用职权,考核机制的开展应该采用不同区域内交换考核,且考核队伍具有随机性的特点。
最后,全方位参与机制。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并非是单向的、个人的,而是集体的、全国性的。因此,在进行机制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在全国一盘棋下,加大乡村振兴重要性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财物主动地投入到乡村振兴过程之中。同时,地方政府应该加强振兴人才的培养,并利用社会组织、经济团体等对乡村振兴进行有效推动。
(二)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
脱贫攻坚作为显性扶贫的重要展现,主要是通过外在手段帮助贫困人群摆脱现阶段的贫困现状,乡村振兴是成果巩固的重要措施,是持续性脱贫的重要策略之一。乡村振兴不仅是一项战略,更是一项历史性任务,要从产业发展入手,将产业发展作为根本性发展的重要依托。党的十九大指出,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坚环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农村地区生产力的不断增强能够推动产业的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改变原有的以个人生产力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将地区产业进行规划,寻找适当的经济作物,建设产业园区,升华经济区位。产业的规划与升级应该借助政府扶贫战略的影响,充分利用自身扶贫产业的基础,进行有效提升。同时,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的供求比例以及市场的发展规律具有较大的联系,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到产业园区的规划过程中,积极引导村民进行合理的产业开发。同时,政府在这一环节中应该为乡村产业开发提供政策性以及市场性的服务,协助其完成现代化经济理念的建设以及产业的开发。
(三)在培养人才上下功夫
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仍然需要人才的铺垫,因此,乡村地区的人才培养过程必须受到重视。首先是干部的培养,应该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进行有效的衔接,实现干部上的衔接。特别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以帮助其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进行二者的衔接[9]。其次是专业人才培养。乡村振兴是指乡村经济社会综合建设,要根据我国乡村的经济状态、环境特点,制定指向性农业规划、工业规划。专业人才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力量,通过培养来打造乡村特有的经济产业文化,推动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这也是可持续性扶贫建设的重要方式。最后是人才的留用。为了稳定乡村建设,当地政府应该主动进行人才的培养、引进,并制订人才激励计划,以此推动乡村振兴。
(四)在继续做强集体经济上下功夫
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农村的现状、农村资源为基础。乡村振兴战略要取得成效必须从集体经济的开发入手[10]。近年来,乡村集体经济产业开发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具体的展开过程为:对当地产业进行形态进行集中调查,整合乡村土地资源,测量土地面积责任到户并开展综合产业的份股计算。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应该主动进行政策性帮扶,例如,帮助村民寻找可靠的经销商以及降低赋税等。
(五)在绿水青山保护上下功夫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经济呈大幅上升趋势,与此同时,自然生态环境发生恶化的危险依然存在。2015年至今,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设,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2018年,中央就现阶段的脱贫攻坚战略的开展状态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求在进行经济产业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该将生态与经济进行结合,不可因为工业发展而破坏自然生态的发展。良好生态环境的拥有,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取之不尽的财富,是人民健康生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乡村振兴战略也正式拉开了帷幕。脱贫攻坚作为解决我国当前绝对贫困的重要措施,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所需要解决的目标之一消除相对贫困做出了有效的铺垫。因此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是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必须勇于担当,为实现乡村振兴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鲁明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24):6-7.
[2]左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难题与应对策略[J].贵州社会科学,2020(01):9-12.
[3]新华网.国家统计局: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N/OL].(2019-02-15). http:// fortune/2019-02/15/c_1124120302.htm.
[4]人民网. 2019年全国农村貧困人口减少1109万人[N/OL].(2020-01-2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65660 17529275153&wfr=spider&for=pc.
[5]人民网.统计局: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N/OL].(2021-01-18). http://m2.people.cn/ r/MV8xXzMyMDAzMjIxXzQwNjcyNV8xNjEwOTQ0NT Y0.
[6]姜波.安康市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J].陕西发展和改革,2019(03):41-43.
[7]张玉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路径探析———以甘肃省靖远县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1):16-18.
[8]贾晋,尹业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内在逻辑,实践路径和机制构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68-74.
[9]潘百涛,石建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思考[J].辽宁农业科学,2019(06):74-76.
[10]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效衔接[J].人民论坛,2019(04):106-107.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