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研学实践中学会思考新问题

2021-09-10范雪雁

高考·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研学实践能力

范雪雁

摘 要:研学实践是教育部的要求,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教学任务。充分利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研学是育人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健康的成长,是非常科学的育人方式。研学实践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促进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创新意识。文章从教育部的要求进行研究,阐述了把控引导学生思考的六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在解决的办法中,设置许多场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可以为其他老师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实践;探知;能力;研学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素质教育涉及到思想道德、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说素质教育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为了把素质教育贯彻落到实处,国家推出了研学实践的新课题。研学实践就是让学生到社会上去接受多方面的教育,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学习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为将来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研学旅行实践是教育部的要求

近日,教育部引发《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按照要求,各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少年宫等社会实践基地或者走向田间地头进行社会实践,并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

現在的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知识面比较广。尽管大蒜与大葱、韭菜与麦苗、谷子与黍子、高粱与玉米这些文字他们都会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几个人能辨别的出来。这些都只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作物,如果让他们去识别乔木、灌木、中药材难度会更大,所以开展研学旅行实践不但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研学旅行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

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全国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

2014年4月,国家教育部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为了确保研学旅行、集中食宿等课外教育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意见还对开发活动课程、建设研学基地、规划研学旅行路线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纳入教学计划,请建立健全经费筹措和安全保障体制机制。意见明确指出学校组织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情况将纳入学校综合考评范围。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突出强调“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大中小学设立必修课程和劳动周,同时强调其他课程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和要求。

二、积极把控引导学生思考的六个方面的问题

在研学旅行实践中。老师要把控好学生思考的6个方面的问题,以至于不会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发生,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这6个方面的问题是:

(一)道德养成教育。研学旅行是学校有目的组织的集体活动,探究性、实践性的特征比较明显。老师要善于利用这种机会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和生活常识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纠正他们“小皇帝”的不良习性,为树立正确的三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教育。在平常的学习中,学生往往觉得历史上的人物很神秘,可望而不可即。通过研学旅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感觉到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就是历史人物生活的地方,让历史人物的原貌更加接近真实。让广大学生感觉到成就一番事业并不是那么遥远。通过研学旅行实践活动,通过现实中的景色去理解文中出现的一些美句,让学生更加理解修辞语法的作用,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爱好和兴趣。在研学社会实践过程中结合现实中的景象,向学生们讲解社会的进步,向他们勾勒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国情教育。学校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融入到社会现实当中,感觉到祖国的沧桑巨变。在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国情意识。

(四)爱国主义教育。走进名山大川,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走进革命圣地,广大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体验和享受改革开放便利的生活的同时,激发学生爱党、爱国家、爱人民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优越感和自豪感。

(五)个人素质教育。旅行实践活动是学生与社会的亲密接触,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教会学生生活的基本技能。比如面对许多新奇的食物,要虚心向别人请教。新到一个地方,要学会礼貌问路。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鼓励学生适度去“冒险”,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许多现代的家庭,家长们承包了本该属于孩子的一切事务,甚至剥夺了孩子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通过研学里社会实践,可以让孩子有了独立自主的锻炼机会,亲手去做以前想做而又没有机会去做的事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此外在研学旅行实践过程中,他们可以认识新的朋友,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

(六)责任担当教育。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是一项有意义的团队活动。为了提升活动的效率,老师可以对团队的成员进行适当的工作分工,让他们在活动中履行相应的职责,给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锻炼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和担当精神。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要代替他们去完成工作任务,而是给引导他们自己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完成。这样的锻炼机会在学生的生涯中是很少有的,因此显得十分珍贵。

三、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古代的文人墨客十分重视游历,即便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文人也要到社会上去体验和丰富所学的知识,在秀美河山中体验祖国幅员辽阔的魅力,在不同的民族中体验丰富多彩的民俗,于是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学瑰宝,也就有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

时过境迁。作为一项特殊的教学内容,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不再纯粹是为了写作,而是为了增长知识。走出课堂的封闭圈,把教育的边界无限拓展,实现学、思、游的融合统一,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间体验、合作、探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在研學实践中学会思考新问题,是老师必须要掌握的技术和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新问题的方法主要有:

(一)利用生活信息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生活场景都应用到物理学原理。秤杆的杠杆原理、水车的力学原理、相机的成像原理等等,无不激发学生对学好物理学的兴趣,所以说生活是学习物理的最好教材。在研学旅行实践中,老师要善于把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引导学生往物理学原理上去思考,巧妙的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广大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从而坚定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看到河流可联想到医院打针的吊瓶,引导学生往压强方面去解释药瓶比较高的原因。让许多学生没有想到的是,司空见惯的吊瓶居然隐藏着物理学原理,因此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激励他们去探索求知。此外,还可以从菜的咸淡中联想到食盐,联想到化学名称氯化钠;从桌椅等各种生活用品中联想到几何图形。总之,通过生活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不但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各种生活信息,创设探究学习的问题。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利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思考新问题,关键在于科学地设计问题。如果学生没有问题,就不会主动去思考,自然不会去主动探究。只有学生的脑子里有了新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和他们的学习内容相关,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研学旅行实践中,根据研学旅行的场景,科学设置各种适应的问题,是研学旅行实践是否成功的关键。只有问题设计恰到好处,只要学生稍加努力就可以从现在的知识里面找到答案,学生的控制欲望就会倍增,从而增强他们的探究能力。例如在看杂技表演节目的时候,可以结合物理学的摩擦力知识来设置问题:演员在表演走钢丝节目的时候,鞋底为什么不用光滑的材料做成呢?如果给钢丝抹上油,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在骑自行车表演的节目中,要科学设置这样的问题:自行车在骑行的过程中,前轮的摩擦力方向和后轮的摩擦力方向各是怎么样的?自行车在推行的过程中,前轮的摩擦力方向和后轮的摩擦力方向各是怎么样的?

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会十分踊跃,有时候甚至到了比较激烈的程度,都想用自己激昂的声音来表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以此来征服其他学生。遇到这种情景,老师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你设计的问题情景已经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从此以后他们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的效果会大大提升。

(三)利用各种科技信息,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如今的社会科技突飞猛进,一些科技产品瞬间就实现更新换代。而这些高科技产品,都是物理学原理的实际应用,核能技术、激光技术、纳米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等高科技产品都是如此。由于水平有限,同学们并不完全知道其中的原理,于是很想探知其中的奥妙。比如,在参加科技馆实践的时候,结合世界上第一列磁悬浮列车的录像,科学设置了以下问题:是悬浮列车没有车轮,它是怎么实现快速行进的呢?磁悬浮列车有没有安全保障?最先提出建造磁悬浮列车的科学家是谁?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在现场不一定能够回答得出来,但这时候老师也不急于去解答,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为了确保学生真正查找资料,老师可以提出写小论文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只要用心去想,生活中类似的信息是很多的,只要善于利用这一类信息,学生的探知欲望就一定得到加强。

结语

研学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研学实践和课堂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要善于利用研学旅行实践,科学设置场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培养学生思考新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敬.研学旅行的发展及我国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J].图书馆建设,2019年02期.

[2]杨天军.浅议“研学旅行”对提升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策略[J].教育革新,2018年12期.

[3]徐永生.依托敦煌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J].教育革新,2019年08期.

猜你喜欢

研学实践能力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