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

2021-09-10徐玉宝

高考·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徐玉宝

摘 要:历史课堂在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历史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爱上历史,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最终促使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承担起弘扬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责任。但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课堂并未真正实现有效,因此学生学习效率还是低下。教师应当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在有限的授课时间给予学生充实而有趣的课堂,学会一步步引导学生爱上历史学习,明白以史为鉴的道理,双方共同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有效策略

有效性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或者是创设氛围之中可以充分学习知识,与此同时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即寓教于乐。整个课堂氛围应当是积极活跃,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彼此的鼓励之中被激活。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指导,旨在引导现代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和上课的中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思考中激活思维方式,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自然而然就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和课堂的有效性质。历史教师还应当考虑到高中历史知识中存在很多古人的观念和思想,如何将这些知识创新性交给学生也是一大难题。因此虽然历史教师是教学过去的知识,但是需要将其注入创新的元素和理念,现代化的生活中仍然需要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铭记先辈们的光荣事迹和中华人民英勇无畏的奋斗史和智慧史。教师要能够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断创设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因此本文的策略仅供参考。

一、拓展教学角度,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方式就是记忆和背诵。很多非常刻苦努力的学生几乎将几本书全部背下来,甚至将很多的历史题目都能够倒背如流。但是考试结束或者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生长远发展来说几乎是无效的。历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不应当仅仅按部就班给学生讲解,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展开讲解,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教师讲解历史的时候从纵向来看,从事件发生的背景、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出发,运用理性的思维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分析,从横向来看,引导学生学会站在情感的角度去分析属于历史中的深刻情怀。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巧妙将横向讲解和纵向讲解相结合。首先以纵向为起点,讲述时从鸦片说起,简要介绍鸦片的来源、危害以及发展。这个角度也能够从侧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过渡到横向,提问学生为什么叫鸦片战争,英国在向中国输送鸦片的时候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这时候就会展开横向思考,有的学生说是鸦片作为一种毒品,会让人上瘾,西方国家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累积大量的财富。教师继续横向提问:“我们的财富少了会怎样?吸食了鸦片之后人又会怎这样?”另一位学生认识到国库空虚之后就会无力扩充军用物资,从而在之后打仗的时候无力抵抗,再加上人们大量吸食鸦片,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遭受了摧残,到时候只能任人宰割,或者说鸦片只是西方国家为侵略我国找了一个借口和理由,为的就是实现他们肮脏的目的。这时候再从纵向介绍鸦片战争,从时间、发展等角度抽丝剥茧讲解,学生这时候感觉像是在听一个有趣的故事,注意力非常集中,而且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们的情绪被带动。就这样在一横一纵的角度将鸦片战争完整呈现给学生。过程中要学会抓住某一个值得思考的点让学生深入分析。这样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不再是固化地将某一种思想植入给学生,让学生失去本该有的活力和生机。教师要灵活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纵向线是推动课堂进度的主线,横向线则是激活思维的辅线,让学生的思维由此铺开形成一张巨大的思维网络,实现在整节课讲解完之后就可以达到理解性记忆的目的了,这就是课堂的有效教学。在教学的最后给学生展开适当的总结巩固即可。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领参与学习

“以史为鉴”旨在引导学生在透彻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结合现代化的生活和科技等,将其合理转化,指导更合理和更巧妙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否则学生是很难独立完成转化的。因此,教师要彻底转变只教知识的观念,将历史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實实际相对比,起到启发学生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性掌握的同时还能够对知识有更多独特性的见解。

例如:在教学《古代的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比方说教师可以直接提问学生:“大家在生活中知道农民、商人、政治家这些角色吗?那你们知道他们或者说这些角色是怎么出现的?”学生似乎听到了一个理所应当的问题,显得有些茫然。有些学生说:“这是根据不同人有不同的工作决定的啊。”教师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展开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可以分组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会随机提问,被提问的学生尽可能说出本小组的总结看法。一位学生代表小组起来发言:“这是从古至今在历史中不断演变出来的,随着社会的需要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角色。”教师给予了这种说法一定的肯定,其他学生在得到鼓励之后也纷纷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认识。在学生讨论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可以继续向学生讲述古代社会中国的阶层,为了让学生更加有参与感或者让学生感到课堂的有趣,教师需要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小组内的不同人代表不同的角色,有平民、商人、士大夫以及官员等。教师在学生确定角色之后给学生讲解具体的经济制度和在这种制度下的经济生产任务,如平民和商人以纳税为主,士大夫和官员以调控经济和管理市场为主等,农民则主要负责种地和上税等基本工作。很多学生认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趣,纷纷参与其中,将古代的经济制度演绎地淋漓尽致非常生动,有的学生为了更好演绎,还给自己制作了合适的服装。学生在联系生活中充分理解了本节课的知识。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将这种制度和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从而升华历史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巧妙开展提问,促进学生思考

可以说问问题是一门技术活,一个问题的好坏可以决定课堂氛围的好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思维的发散性,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能够充分掌握知识,有需要充分了解学生,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问题转换学生的角色,让其作为历史事件的人物去思考问题,这样就能够深入领会人物的做法,充分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时局。

例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只需要为学生介绍背景和人物,然后提出一个看似非常有趣的问题:“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爆发,如果你是当时历史下的一个小农民,你从心底里希望政府做出怎样的变革呢?”学生感觉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表现出了很强的兴趣。教师可以依旧鼓励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对其进行讨论,给出较为完整和深入的思考。这个问题妙就妙在让学生转换了角色,不在作为一个简单的学习者和学生的角色,而是作为在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之下以及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再加上连年发生自然灾害和日益加重的苛捐杂税的一个农民。学生们似乎也想到了应当从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时局出发:“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作为一个农民,我们认为清政府要变革,让清官和好官走马上任,废除那些贪污腐败的官。总而言之就是还是在清政府的统治下拥护人民,根据农民的实际收入进行征税。”其他很多学生肯定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但是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应当推进清政府变革,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清朝应该被推翻,不破不立;还有极少一部分学生认为清政府应当制定开放的国策吸引大量国外的人才推动新思想的融入,以此学习国外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技术。学生们各有各的看法,还有人这是联系到了闭关锁国政策。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想法和思考,并且适当拉回学生不着边际的观点,同时要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观点给出充分的理由和依据。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断思考自己的想法。同时巧妙的问题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借助微课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历史人物、事件等离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是非遥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总是没有很强的代入感。即使教师让学生身临其境想象当时的场景,作为当时的人物角色带入,教学效果依旧差强人意。但是有些历史教学发现微课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视频呈现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让学生有很强的代入感。但是教师在选取视频资源和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质量和真实性,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

例如:在教学《商鞅变法》相关内容时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要选择高质量的视频资料,“大秦帝国”中商鞅变法的一些片段、梁宏达或易中天对商鞅变法的讲解视,前者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对这个历史事件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后者是为了学生对其有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在播放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而且可以从眼神中看到对商鞅变法事件产生了思考。在观看完视频之后,学生还对历史故事中秦朝人民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认识,这样就使得这个事件显得更加饱满。教师需要适当给学生讲解和分析视频中的细节,同时要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将自己的思想学会融入其中体会深刻的意义,然后让学生开战小组讨论主要是引导其从商鞅变法的目的、变法后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后人对商鞅的评价等多方面详细展开。这堂历史课非常活跃,并且学生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再加上小组讨论,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说出一些其他人没有看到的細节,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思考。

结语

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本文主要从创新教学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开展提问、借助微课教学四个角度阐述。可以看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推动课堂进程,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思考、回答问题以及小组讨论。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许多教师仍然延续在传统应试教育下的单纯板书和口述授课的模式,再加上由于课时的紧张导致的超前授课。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任重道远,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创新学生喜欢的、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方彦寿.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学园(10):73-73.

[2] 姚婵. 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10):69-69.

[3] 杨为林. 论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 现代阅读(教育版)(19):17.

[4] 周渊海.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析论[J]. 新课程(中)(11):184.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性探究》课题(zxlsgg2020001)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